1946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榆横新区建立民主政权,设立榆横特别区,成立了中共榆横特别委员会(简称榆横特委),巩固了北线战役胜利后形成的榆横解放区。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共榆横特委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在特区内设镇川、横山两个县。横山全县下辖城市、威武、石湾、李先、韩岔、波罗六个区(今横山县所辖的响水、武镇两镇划归当时新建的镇川县。1937年底划入解放区靖边县的清平、长城区等地后来再未划回横山县)。1947年12月,中共榆横特委撤销,横山县委划归中共绥德地委领导。1948年12月,划归中共榆林地委领导。
1948年8月,子洲县所辖的石窑沟区划归横山县,又设立了石窑沟区、高镇区。1949年4月,根据榆林地委指示,横山在无定河以北地区设立了河北区。当时全县管辖32个乡,95个行政村,531个自然村,43865人。新的横山县成立后,中共横山县委员会随之成立,赵文献任书记,一个月后由张汉武接任。任命李坤润为县长,李东元为副县长。此后,至1949年9月,先后担任县委书记的有张汉武、赵锦峰、姚进贤。县委设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统战部等工作机构。还先后成立了横山县农民联合会、民主妇女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工人联合会。横山县政府成立初,下设秘书室、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和保安等6个科室,1947年6月又增设了审判室。至1949年9月,李坤润、赵生仁、杜秉德、高俊德先后担任县长。
中共横山县委、横山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展开了基层政权机构的组建工作,派出大批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废除国民党保甲制度,建立以自然村、行政村、乡为单位的我党的乡村政权。乡设指导员,正、副乡长各一人。村设村长一人和生活、建设、治安和教育委员,青救会、妇救会、民兵自卫军等组织。同时,在各区设立了区委和区公所,分别代表县委、县政府处理党务、政务,区委配备正副书记,区政府配备正副区长,区委下设组织、宣传等科,区政府下设生产、民政教育委员(亦称特派员),群众组织有妇救会、青救会,自卫军游击队等。
乡村政权建设之初,委派的乡长多数为旧保甲人员,政权基本被这类人员所把持,加之群众还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政令不能有效贯彻,工作难以开展。针对此种情况,县委及时发出指示,要求彻底摧毁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纠正人事上沿用旧保甲长,换汤不换药的错误做法,对已选举为乡村领导干部的旧保甲人员予以撤换。为了培养重用新人,提高乡村领导干部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县上举办短期培训班,培训了大批乡村干部。还选送青年知识分子到榆横特委学习培训,结业后被分配到各级组织任职。(www.xing528.com)
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乡村民主政权,根据榆横特委的指示,县委、县政府在全县领导开展了减租减息、勾销债务、回赎土地和清算斗争。1946年11月19日,榆横特委对减租减息作出了具体指示,横山县政府随即发布通告,宣布农民所欠地主的旧租,截至1945年一律豁免;山地每垧收获不足一斗,川地每垧收获不足二斗者一律免租;新租地按原租减去七成,只缴三成;活租按产量二五与七五的比例分成;合伙耕种按三七分成;“安种”(又称伙种地,即地主提供牲畜、农具,借给口粮、籽种、住窑等,收获后地主与佃户按议定成数分配)按产量四六分成等。农民从减租减息发展到要求赎回土地,按照规定赎回土地者只需付出原典价的20%~80%,就可以赎回自己的土地。这项政策的实行,使全县农民赎回土地达1万余垧。
上述各项政策的落实,使贫苦群众看到了希望,斗争热情不断高涨,各级新生的民主政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拥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