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膺(1905—1931) 横山县清平堡寨子湾村人。1923年考入榆林中学,1924年考入北京国立师范大学英语系,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1月,在北平参加了欢迎孙中山北上的活动,并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横山籍在外地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1927年夏,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各地大搞“清党”反共活动,他被迫辍学返乡。1929年,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在家乡开展党的活动,担任国民政府石湾区长兼横山县立石湾第四高级小学(简称“石湾四高”)学校校长。其间,试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实现党组织交付的任务。
1928年,遭受年馑,鼠疫流行,他倾其家产赈济灾民,支撑学校费用渡过难关。之后,由于李绍膺在理想信念上发生了动摇,认为马列主义难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封建社会反动腐朽的本质认识不足,把国家的前途命运仅仅寄托在出几个好官来影响全国改变社会。故在任区长期间,虽然获得了群众“清正廉明,劫富济贫”的好评,但是国民党官府、驻军头目则责备其“办公不力”,而他的下属亦埋怨其不知甘苦;土豪劣绅则恣意闹事,制造事端,极力往其身上泼脏水,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宣告辞职。
1931年7月,李绍膺拜谒新任县长裘洁忱,被任命为横山县教育局局长。任职后,希图通过教育、科学振兴横山。提倡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改革横山教育,主张男女合校就读,恢复学校24所,支持学生成立自治会,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废除打骂学生制度,禁止向学生灌输“四书五经”,取缔陈规陋习;优化教师队伍,在北京等地高薪聘请进步教师,广泛传播马列主义。这些改革举措,使土豪劣绅深感震惊。官府与土豪劣绅遂秘密勾结,剥夺教育经费,策动教师辞职,勒令学生退学,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离间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极力干扰和破坏教育改革。李绍膺因势薄力单,力求取得裘洁忱的支持。但裘为取悦封建遗老的支持,对其数次求告均予以严词指责,致李绍膺教育科学救国的主张在横山宣告失败。
遭受天灾人祸的横山人民,生活濒临绝境。国民党官府无视人民的疾苦仍肆意索加粮款。李绍膺进入县府,声泪俱下苦求官绅开仓赈济灾民,但裘仍然无动于衷,而地主老财则冷嘲热讽。李绍膺求救灾民的希望和改良社会的梦想彻底破灭了,深感国民党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懊悔自己不听党的劝告,再无颜见党。12月21日,在县教育局伏案写下了“豺狼当道,苛政猛如虎”的大字条幅,含恨服毒自尽。
李彝民(1907—?) 又名李庚德,横山县怀远堡本街人。1925年,李彝民在山西省新民中学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回乡受聘于横山一高任教。他与曹亚华密切配合,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筹建党的组织。经过充分的酝酿研究,5月,曹亚华、李彝民、钱德明3人在县城李彝民家开会,成立了中共横山一高支部委员会,李彝民任宣传干事,机关驻地横山一高,成为建立横山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35年自首叛变。
高 岗(1905—1954) 原名高崇德,横山县武家坡(今武镇)高家沟村人。高岗先后在米脂龙镇、横山一高、榆林中学就读。1924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高岗与曹开诚、王东皋等人发动了横山一高学潮斗争。1926年2月,在榆林中学经胡立亭、史惟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到共产党创办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军事。
1928年,高岗同横山党组织负责人马明方等在怀远堡和响水堡创办农民运动通俗讲习所,向农民宣讲农民运动的重要意义。之后,任中共延安区委委员,国民党高双城旅地下军事组长,宁夏军阀苏雨生部学兵队副队长、中共地下党支部副书记、学兵连长,西北反帝同盟军大队指导员,陕甘游击队党委书记兼大队长,发动了甘肃华池起义。1933年任中共陕西省军委委员,领导耀县骑兵团起义并任义勇军政委,红军临时指挥部政委,重建红二十六军,并任四十二师政委。同刘志丹、习仲勋等一起领导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1935年任西北军委副主席、前敌总指挥部政委,指挥解放了安塞、延长等六县,创建了陕北苏区,为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创造了落脚点。同年秋,任红十五军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组建陕北、关中、陕甘三路游击队,创建陕甘边苏区。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10多万兵力,以南进北堵、南北夹击战术“围剿”陕甘边苏区,徐海东、刘志丹率红军在劳山布防。10月1日,战斗打响,高岗赤臂上阵,冲杀6个小时,击毙敌师长何立中以下千余人,俘3700余人,被誉为“赤臂战劳山”的勇士。劳山战役之后,刘志丹、高岗蒙冤下狱。毛泽东长征到达陕北后,获救出牢,高岗立即投入扩红运动,任中央军委二路骑兵团司令、中共蒙古工委书记、蒙古游击队司令,中央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三边保安司令。抗战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兼保安处长、剿匪司令、边区政府主席团成员、边区党委书记、边区参议会议长、边区中央局书记、中央西北局书记兼统战部部长、西北党校校长、民族学院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副政委代政委、留守兵团政委、联防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领导党政军民创建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模范根据地。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领导开创东北根据地,解放了全东北。先后任中央北满分局副书记、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局第一副书记兼秘书长和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军区和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副司令员、东北局代理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兼计委主任。他以中央代表在哈尔滨同各民主党派协商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和刘少奇率团秘密访问苏联,跟苏共领导人斯大林等商谈建立新中国和签订东北与苏联12个月易货协定。新中国成立时,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初期,他领导的东北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率先发动三反五反运动。朝鲜战争爆发后,高岗参与出兵抗美援朝重大决策和一至五次战役策划,负责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后勤,奔走莫斯科—北京—朝鲜,荣获朝鲜授予的国家勋章。1952年冬,兼任国家计委主席,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小组组长,指导与苏联协商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参与中央决定改革大区机构和政务院领导工作的调整。1954年自杀身亡。
曹亚华(1905—1951) 又名曹培杰,横山县响水堡本街人。地主家庭出身,青少年时在横山县立响水第二高级小学(简称“响水二高”)、榆林中学读书。1925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政经系,在就读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1926年3月18日,以国大代表身份参加请愿团,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迫辍学回到横山受聘于横山一高任教,翻印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新文化。1927年4月,在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简称“绥德四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回横山一高后,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开始筹建党团组织活动。5月,曹与李彝民、钱德明建立了中共横山一高支部,并任书记。秋,曹亚华任响水二高校长,组建了学校党支部,任书记,并与高岗、马明方在响水堡共同创办了农民运动通俗讲习所,宣讲农民运动的重要意义,组建农会;领导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举行李大钊英勇就义追悼会,举办“三一八”纪念讲座,发动学生驱逐天主教活动。
1928年,任中共横山(响水)区委书记。翌年,任横山县教育局局长。1931年,任横山县三区(响水)区长,不久辞职。1932年6月,党组织领导响水等地数千群众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抗粮款、抗捐税农民运动,曹亚华被国民党当局指控为嫌疑犯而亡命北平。1933年返回家中,意志消沉,脱离革命。1935年,迫于榆林军阀井岳秀的压力,偕父应召赴榆自首,叛变革命。先后任国民党神府肃反会主任、县党部书记、陕西省参议员、“国大代表”、勘建委员、宪督委员等职。1949年逃匿绥远。1951年2月,在包头被人民政府镇压。
张东皎(1903—1932) 原名张长发,横山县高镇乡张家坬村人。出生于富裕农家。青少年时在李家坬、马岔、横山一高上学。少时乐于助人,时常从粮仓舀米济困。他深感社会黑暗,继而买马出游,寻师访友,探求救国救民真理。1924年,张东皎在榆林中学秘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井岳秀军中宣传马列主义,身份暴露后,越墙脱险。后入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毕业后,被派进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四十七军参加反奉战争,任连长。后转入宁夏、甘肃、北平、南京,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29年8月,张东皎返回故里。10月,在榆林与谢子长、刘志丹取得联系,适逢中共陕北特委在榆林红石峡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刘志丹提出以搞兵运为主的革命理论,并决定搞兵运。翌年初,张东皎被派进宁夏盐池县驻军八旅十五团团长王子元部下,以少校、中校团副身份开展兵运工作。2月,趁以师长苏雨生代表身份赴榆与井岳秀联络之机,向陕北特委提出增派党员搞兵运工作的建议。5月,在贺兰县李岗堡成立了学兵大队,张东皎任大队长,并成立了特别党支部,张东皎与高岗分别任正副书记。特别党支部对党员和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加强军事训练。同时,保持同中共陕北特委、中共三边区委的联系,互通情报。秋,在甘肃省靖远县城创办教导队,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集中训练3个月后,分别担任班、排、连长职务,掌握了国民党这些军队中的下层领导权。1931年3月,雷中田把十五团改为工农营,后改编为三路游击队,张东皎任第一路游击大队大队长。秋,张东皎任靖远县县长。冬,王子元部被改编为宣慰使署警备第三旅,张东皎任副旅长。在旅里的三个党支部隶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张东皎任特别党支部书记。
1932年3月上旬,张秀山到达靖远县,向党组织负责人张东皎、石子建传达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组织革命兵变的指示。4月28日,谢子长、焦维炽也来到靖远,向刚改组的党的团委会传达省委要求马上发动兵变的指示。会后,张东皎加紧组织起义。不料事漏,加之坏人杜相庭的挑拨,5月5日晚,张东皎和任营长的地下党员王儒林等被王子元扣押,枪支被收缴。张东皎等经党组织的大力营救获释,赶往兰州与谢子长策划,决定起义插旗建军。与正在兰州领取军火、军装的王子元军中的特务连长、共产党员杜鸿范(杜斌丞之子)策划,将领到的步枪80多支、子弹2万多发、军衣2700多套以及从别处搞到的手枪10多支作为装备,在谢子长领导下,张东皎、王儒林、杜鸿范等几十名指战员在靖远水泉堡建立了革命武装力量,创建了革命根据地。5月30日,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成立,镶嵌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在水泉堡上空随风飘扬。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在甘肃建立的第一支拥有百余人的陕甘工农红军游击武装力量,总指挥谢子长,政委焦维炽,参谋长杜润滋,秘书长邬逸民,第一支队司令员杜鸿范,第二支队司令员张东皎,第三支队司令员王儒林。国民党当局对陕甘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的建立仇恨至极,王子元与土豪劣绅杨子才互相勾结,妄图扼杀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6月2日,王子元命令周维邦为总指挥,梁占胜为副总指挥,以一个营的兵力向水泉堡革命根据地发起进攻,张东皎在大山峁挥师待机击敌。敌人火速赶到水泉堡,全营顺沙河蜂拥而来,望见堡上飘扬着红旗,未敢进前,绕过花儿泉水沟进攻大山峁。张东皎沉着指挥,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阵地。周维邦再次纠合队伍重新向大山峁冲锋。张东皎不畏强敌,调配火力,向敌人发起猛烈射击,在我军强大火力攻击下,敌人纷纷溃逃。黄昏,张东皎令部分游击队员绕至花儿泉背后,以腹背夹击战术击毙周维邦,击伤梁占胜,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乱作一团。张东皎立即发动了政治攻势,迫使敌人倒戈。战斗中他的左腿中弹,但他仍然不顾个人安危,左手按着鲜血直流的伤口,继续深入敌阵指挥战斗,在混战中被俘。梁占胜用威胁、利诱、劝降等软硬兼施的阴险毒辣手段,逼迫其投降。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张东皎愈挫愈坚,敌人再无计可施,他被当场杀害。他不畏强敌、浴血鏖战的革命精神永远镌刻在靖远县的历史上,给靖远人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靖远人民为了缅怀张东皎烈士,为其竖起了张东皎烈士纪念碑。在靖远至今流传着赞颂张东皎烈士的歌谣:
游击司令张东皎,英雄虎胆留大名。(www.xing528.com)
来到靖远插红旗,水泉堡战斗献青春。
视死如归战强敌,英名威震陕甘宁。
陕甘宁人民称赞他是“虎穴斗敌、献身兵运的英雄!”
李树林(1905—1997) 横山县胶泥墩(今属靖边县)人。1921年,李树林考入横山一高上学。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榆林中学就读。1927年3月,由郭洪涛、叶贤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任横山一高校长、中共横山一高支部书记期间,他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共产党员曹动之、杨文耀、李坤润、郝振秀等赴清平堡、县城等地宣传、组织农民开展抗粮款、抗捐税的农民运动,为千余农民拥进县城,向国民党县长张斗山进行围城抗粮款、抗捐税斗争,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经过三天的激烈斗争,张斗山被迫答应在灾年免除粮款赋税,农民斗争获胜。但是,李树林认为,仅免除灾年粮款并没有解决农民生活的根本问题,他们仍然处在天灾人祸的艰难困境中。他跋山涉水,长途自费赴省请愿,几经周折,省府终于拨粮赈济灾民。
1930年,李树林与张东皎、高岗按照中共陕北特委的指示,打入国民党宁夏驻军苏雨生部,搞兵运活动,先后担任连长、营长,长期潜伏在敌营,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兵运工作。
1946年,组织领导安边起义后,担任解放军团长。在元大滩和宁条梁等地的数次战斗中,战绩显著,被誉为威震三边的“钢铁二团”。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三师参谋长,北京长辛店第一坦克学校校务部长,第三坦克学校物资保障部部长,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副厂长,被授予“兵器工业特殊荣誉奖”。去世后,党组织对李树林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王东皋(1905—1998) 艾好峁乡陈石畔村人。少时在私塾、韩岔小学就读,1923年考入横山一高。1925年春,同高岗、曹动之、石作琦等人发动的一高学潮获得胜利后,转入榆林中学就读。5月,发起声援刘志丹发起的“驱逐陕西省长吴新田”的罢课斗争,持续至10月中旬,在军阀井岳秀以武力解决学潮问题中被开除学籍。翌年2月,转入绥德四师就读。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校党支部宣传委员、学生会主席。大革命失败后,党的活动转入地下,任中共绥德县委宣传部部长。1928年春,领导学生罢课,反对井岳秀委任绥德四师校长柳砚琛取代倾向革命的原校长常汉山和教导主任罗瑞光。4月中旬,按照地下党组织指示,带领学生疏散,绥德四师解散。秋,在榆中附近的平民小学任教,寒假开展党的地下工作。腊月20日,赴横山麒麟沟、石湾开展党的地下活动,积劳成疾,回家养病。翌年病愈未接上组织关系,在家惆怅事农。1933年,任石湾四高训育主任,订阅进步刊物,向学生宣讲俄国十月革命,讲述抗日救国的重大意义。1934年9月任横山县督学。翌年8月任赤源县七区政府宣传大队长。后陕北党组织负责人朱理治推行左倾路线,将刘志丹、高岗等陕北红军要员关押,王东皋亦受牵连而被关押。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率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释放了刘志丹、高岗等人。1936年1月初,刘志丹挥师第二次攻打横山时,派人将王释放,任赤源县文书。1937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他被分配到建设厅工矿科负责延安城外的土建工程,修建土窑洞250多孔,保证了各机关的按时迁入。翌年2月,调任朱家沟煤炭处经理。1939年2月,赴靖边县协调处理靖边苏维埃政府与国统区横山县政府邵某工地基建案,次年结案后未返延安,在家务农。
1945年,在其家乡担任冬学教师。1951年,先后在胡家沟、党岔、高镇、殿市等学校任教师、校长。1954年当选为横山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连任8届。1974年8月退休。1992年被聘请为县志办、党史办顾问。
李仙峰(1907—1938) 女,横山县清平堡寨子湾村人。1923年,李仙峰受五四精神的影响,随其兄李绍膺进入榆林女子第三师范学校攻读。后经北方局李大钊委派来陕北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女教师王佩珊、吴碧云的培养,阅读进步书刊,受到马列主义先进理论教育,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很快,由王佩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由王组建并推荐其担任女三师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积极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在同学中发展党团员。1927年初,李仙峰参加榆林学生、工人、农民、商人等2000多人庆祝北伐胜利的提灯游行晚会,在戒备森严、岗哨林立的威严气氛中,面对军警高呼口号,从容自若地通过。她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到惠记毯厂发动工人举行罢工斗争并取得胜利。5月初,榆林各界在凯歌楼为李大钊英勇就义举行追悼大会,李仙峰在城楼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长篇讲话。秋,军阀井岳秀大搞“清党”反共活动,李仙峰在榆林无法立足,由其兄李绍膺引荐,赴北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34年,李仙峰被组织上派赴西安,后转入四川成都任地下交通员。一次在转送情报中被敌人发现,被捕入狱,备受严刑拷打,以十个昼夜绝食进行斗争,始终未泄露党的机密。后经其伯父李伯良极力斡旋获释。“七七”事变后,她随北平各大院校师生迁移到后方。由于战争形势的日趋激烈,党组织几经遭到破坏,她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孑然一身,加之丈夫暴病身亡,她忧郁寡欢,贫病交加,在成都抑郁而死,埋葬于成都郊区。
白进凯(1911—1936) 横山县武家坡窑美沟村人。1926年,在榆林中学上学时,参加了榆中、职中、女师“三校学潮”,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暑假回乡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在响水堡动员李生甫等参加党的组织,并组建了党小组,支持响水堡等地的农运、学运活动。1931年5月,榆中党团组织遭到国民党的破坏,党支部书记石作琦等11人被捕,白进凯亦被校方开除学籍,被迫辍学。不久,经其叔父白存华的几经周折、斡旋,白进凯再次进入榆中上学。1935年8月,他参加了红军游击队,随部队开赴米西县开辟苏区。9月,任独立营营长。年底赴佳县开辟革命根据地。1936年初,由于叛徒出卖,白进凯在开会时与其他6位同志一起被捕。在狱中,敌人软硬兼施,逼其供出党组织情报,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坚守党的秘密,始终未吐真情。敌人无计可施,于3月以“顽固不化的共匪头子”的罪名将其杀害。
武善养(1910—1943) 横山县武镇人。1926年考入绥德四师就读,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以中共陕北特委特派员的身份赴延安开展革命活动,并任中共延安县委书记。1932年春,他受党的委派到甘肃省两当县开展党的地下活动,为党组织传递情报,多次掩护党的重要领导人脱险。1935年,根据党的指示,打入国民党十一旅二团开展兵运工作,由班长、排长升任到连长。1936年5月,西路红军在河西走廊被马步芳部击散后,他利用各种关系,设法营救了许多同志。1938年,部队移防在榆林三岔湾后,升任上尉营副。在此期间,他积极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在该团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任党总支书记。1942年,武善养再赴十一旅开展兵运工作,翌年病逝于安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