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前后,横山县隶属榆林道管辖,以军阀井岳秀为首的统治集团,实行由督军主政、军政一体的独裁专横统治,人民群众处在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日趋剧烈。
1916年8月,井岳秀奉陕西省都督陈树藩之命,赴榆任陕西省督军所属一步兵团团长之职,主政榆林。翌年5月,被北洋军阀政府任命为陕北镇守使,所属军队由团职扩编为师职,并任师长。井在榆升官就职统治榆林长达20年之久。
其间,井岳秀反动军阀统治集团,为巩固和维护其统治权力,不断地招兵买马,扩充兵力,扩大管控权力。将征集的大批兵员,经集中整训,然后以营、连、排为单位派驻各县(堡),实施军政一体、以军主宰的管控体制,掌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大权,把权力集中控制在井岳秀一人之手。在扩大管控权力中,机构人员和兵力大幅度增加,军政费用与日俱增,庞大的军政费用全部压在农民群众的肩上,不仅使群众不堪重负,而且滋长了官府的奢靡腐败之风。
为保证军政费用、奢侈生活耗费及贿赂开支,北洋政府协同榆林官府乃至各县(堡)驻军与地方土豪劣绅相勾结,巧立名目,层层加码,强征名目繁多的烟亩税、屠宰税等苛捐杂税;把持地方银行,垄断农副产品交易,允许种鸦片;土豪劣绅依仗官府权势,霸占农民大量的土地,如横山石湾的李伯良、李仲良弟兄,在周围的16个村庄拥有土地近万亩;沈秉恭有土地3000亩。他们以“四六”或“对半”开成收取地租、发放高利贷(一般月息3分),农民还要承受“驴打滚[1]”的高利盘剥,等等。大批贫苦农民被迫卖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生活的最基本来源。横山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土地瘠薄,十年九旱,风沙、冰雹、洪水、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绝收无望之秋甚多。1928年和1929年,连年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农民辛劳一年,颗粒无收。贫苦农民既要缴地租和还高利贷,又要承载名目繁多的赋税,天灾人祸肆虐,致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www.xing528.com)
大灾之年,以国民党反动军阀井岳秀为首的榆林官府,对灾民不施赈济之策,反而借灾年之机捞取难民之财,迫使灾民走向卖儿卖女、妻离子散的悲惨之路。由于卖儿卖女的人多了,人价大跌,一人只能卖银洋50元,官府还要强征20元的人头税。官府为收取人头税,在县城、响水、武家坡等集镇设立卖人市场,一人不漏地征收。当时在社会上流传着“农民眼前三条路——逃荒、寻死、坐监牢!”“农民身上三把刀——租子重、利钱高、苛捐杂税受不了!”这就是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土豪劣绅则囤积居奇,存粮卖高价。农民要买高价粮,只不过是望洋兴叹罢了,只好以吞糠咽菜、吃草根树皮来果腹,致十室九空,饿殍遍野,悲惨之状,目不忍睹。在天灾人祸的逼迫之下,大部分灾民外出逃荒乞讨活命。“无定河水向东流,怀远穷人纷纷走南路。”这是当年灾民出逃活命的唯一出路。据《横山县志》记载:“全县有8000人出走,2000人饿死,2000人被卖,多数户绝烟火,村落成墟。”[2]逃荒、饿死者占到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令人触目惊心!至今定居在延安市的甘泉、富县、志丹、吴起、安塞等地的原籍横山人,大多数都是那时逃荒走“南路”的难民及其后代。
国民党军阀井岳秀统治集团还独揽着横山县的教育大权,指使反动学阀沿袭封建奴化教育制度,学校既不向学生传授科学、民主、自由方面的新思想、新文化,且坚持复古奴化的教学内容,还强行限制学生活动的自由,学生与官府的矛盾日益激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