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果老文化:宋真宗敕封登真洞的历史背景

果老文化:宋真宗敕封登真洞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代战乱结束后,随着国家统一,北宋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对道教组织加以整饬,逐步使道教恢复其为统治者“涂脂抹粉”的作用,成为官方祠祀宗教,借以发挥其诱化人心、稳定社会的基本职能。宋真宗敕封“登真洞”,再封张果为“冲妙真人”,除了有两当书吏崔明远赴京请命的努力外,特殊的历史背景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关于张果的籍贯问题,截至目前全国有好几个省市都在争论。

果老文化:宋真宗敕封登真洞的历史背景

翻开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与道教有着或多或少、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秦汉以来,先是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追求长生不死的梦想,希望通过方士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后来道士们为了寻求靠山又逐渐被卷入权力争斗的政治漩涡。这一点在隋唐以来表现得尤为突出。越来越多的道教徒积极附庸统治集团,直接参与到封建统治集团的政治斗争中。统治者也认识到他们的舆论作用,道教地位由此日益提高。例如曾经为李渊反隋制造谶语的王远知,后被授予朝散大夫,曾预言李氏当王的李淳风官至太史令。李渊坐了江山后,封老子为玄元皇帝,道教甚至被李唐王朝奉为皇室宗教,教理、教义和宗教仪式等方面都得到升华,由此涌现出了一大批很有成就的道教学者,其中不乏杰出的思想家,如孙思邈、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荃等,为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增添了别具一格的色彩,并在科技领域如中医学、天文学、冶金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安史之乱后,盛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道教也进入了一个起起落落、时兴时衰的历史时期。五代战乱结束后,随着国家统一,北宋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对道教组织加以整饬,逐步使道教恢复其为统治者“涂脂抹粉”的作用,成为官方祠祀宗教,借以发挥其诱化人心、稳定社会的基本职能。道教也作为自视清高的士族阶层超尘脱俗、安身立命的寄托。这一时期的道教徒中,不乏隐逸、异能之士。在北宋统治者的直接组织下,道经得以重新编纂,这为研习道教提供了方便,除了符箓道术和斋蘸科仪进一步发展外,黄白术仍久盛不衰,内丹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北宋统治者注重扶持道教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就开始的。民间传说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前就曾与道士陈抟有过秘密接触,后来社会上流传开了一句谶语:“莫说当今无天子,却把天子用筐挑。”是言五代时,赵匡胤的母亲用筐子挑着赵匡胤和赵光义逃荒乞讨街头,适逢陈抟路过,看了弟兄俩一眼后自言自语说的。这个故事在陈桥兵变前后已经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了。后来赵光义登基也曾让周至县一位姓张的道士为自己制造过谶语。所以北宋统治者对道教的政治舆论作用是情有独钟的。尤其是在君权神授这一点上尤为看重而不遗余力。

在继盛唐以后,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权,抬高道教的地位,把道教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至道二年(996)正月朝廷布告天下:“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及历代圣地明王、忠臣烈士,有祠在逐处并令精洁致祭;近祠庙、陵寝处并禁樵采。”其中也包括那些有道教俗神性质的祠庙。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二月甲子又诏:“天下宫观庙陵,名在地志,功及生民者,并加崇饰。”“及是天下遍有道像也。”(www.xing528.com)

朝廷发布明令,地方政府自然不敢怠慢,而且朝廷还派了大批道士到全国各地普查督办。宋真宗敕封“登真洞”,再封张果为“冲妙真人”,除了有两当书吏崔明远赴京请命的努力外,特殊的历史背景是起着决定作用的。

为了江山永固,北宋统治者还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派出大批道士勘察各州县地形地貌。两当县治之前一直设在两当水河畔,即现在的凤县境内张家尧与龙家坪处,因为土蜂沟与颜家河之间的山梁属古滑坡地段,两当水被逐渐下滑的山体逼向东移,把城西大片地方冲成河滩。从地脉角度讲,金克木已成定势,此地风水颓败。于是在至道三年(997)将两当县治迁到了广香川。这件事可以看出宋朝统治者对道教的信赖和对风水的重视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