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研究背景
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根据社会劳动力就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国家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认真探索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等重大课题。
从整体上说,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以数量、规模的扩张为主,出于可理解的原因,学校对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的关注程度不够。但随着规模的急剧扩张,质量问题也日显突出,教育质量首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识到,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2005年教育部做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全国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控制规模,提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各职业院校将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根本需要,更是职业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涉及职业教育诸多方面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不从属于学科教育,而从属于技术应用教育(这是它与普通教育的一个显著区别),因此,职业教育具有不同于学科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不同于学科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质量标准。加上目前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较之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相对滞后,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学校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来作为学校质量建设的基础平台,以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因此,开展本项目研究适逢其时,意义深远。
(二)立项背景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研究》。本课题——“职业教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是其中一个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根据课题申报时提出的研究内容和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下达课题立项时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确立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1.开展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研究;
2.进行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比较和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3.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手段、途径和过程管理办法,构建教学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二)确立子课题研究方向
根据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分类,分解为五个子课题,统一部署,分头研究,定期检查研究进度,定期进行交流研讨。
五个子课题是:
1.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及教学评价理念研究;
2.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比较和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3.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4.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5.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实践探索。
(三)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组结合实际,坚持了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既要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又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殊规律,符合职业教育教学实际,这样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
2.服务性原则
本课题是基于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目的进行申报和立项研究的,课题研究始终围绕如何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职业院校发展、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而展开,研究成果可用来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
3.应用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成果牢固地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在研究范围上,“注重微观研究”“注重过程评价”和“注重实践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强调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以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4.指导性原则
本课题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理念,审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职业教育现行的教育评价实践,并进行适当的理性抽象,努力使研究成果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对兄弟院校有借鉴作用。
5.系统性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也是多样的,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评价理论教学,还要评价实践教学;不仅要对办学能力进行评价,也要对各个微观教学环节评价;不仅要有自我评价,也要引入社会评价机制。
6.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定性评价易于操作,但是评价结果缺乏量化的可比性。定量评价虽然具有准确性与可比性的特点,但是对弹性较大的教学质量评价客体来说,其量化评价体系设计的科学性难以把握,容易引起争议。为此,本课题研究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宏观局势和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一方面结合微观的职业院校乃至具体的专业教育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研究,并用阶段性成果推动院校改革的深化。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概况
本课题注重对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以及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的更新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抽取了十余所职业院校和数十家企业,采用实地考查和信件调研的方式,对学校教学评价现状和教学评价的要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建立与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重点放在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体系上。本课题研究还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将科学的评价体系用于实践检验,用于指导教学,发挥课题研究的最大功效,并力求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前瞻性研究。
(二)工作进程
1.开题阶段:2005年5月~2005年8月,课题组召开了开题会议,会议明确了本项目的研究任务和初步研究思路,确定了项目研究的分工。
2.调研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1月,课题组成员深入学校、企业,了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教学评价工作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www.xing528.com)
3.研究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5月,恰逢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给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2006年1月和2006年5月,课题组分别召开了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与重点,交流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商定了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和有关事宜。
4.实践阶段:2006年6月~2006年8月,课题组把初步建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用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价过程,检验教学评价体系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的效果,反思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成果,进一步落实修改建议。
5.结题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课题组全体成员召开了项目结题会议。会议交流了课题研究成果,商定了成果总结和鉴定等问题。
6.鉴定阶段:2006年11月,本课题在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课题鉴定验收,得到了充分肯定。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准备,将课题研究成果报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经过全体课题组人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研究形成了如下主要成果: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及教学评价理念研究
任何有成效的社会实践,都要以正确的思想理念作指导。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也是如此。课题组首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学习。课题研究期间,正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对我们的课题研究也产生了促进作用。
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深入理解了职业教育在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素质,这就是“能力本位”提出的要求。也可以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其核心价值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它的本质是使学生获得职业,并能在职业中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就业导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数量、质量、层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以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标志,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以规模快速发展为标志的扩张式发展阶段开始转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效益的内涵发展新时期,职业教育更加注重质量提高、重视内涵发展,在全社会树立了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发展质量是一个远比单纯的发展数量更为重要的问题。发展质量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评价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就更需要一个综合、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正确理解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评价的核心目的是全面反映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其次,评价是一个系统的描述过程,即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为决策服务;最后,评价的本质是作出价值判断,目的在于行为,也就是说,评价不是为了证明发展质量,而是为了改进发展质量。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的价值所在。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就要转变评价观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观念,应该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从学科本位的评价观念转向能力本位的评价观念;2.从单纯对学习成绩评价的观念转向对全面素质评价的观念;3.从单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观念转向对教育全过程的评价观念;4.从知识传授型评价观念转向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结合的评价观念;5.从对学校的封闭型自我评价型观念转向学校、企业和社会评价结合的评价观念;6.从定量评价观念转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的评价观念;7.从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静态评价观念转向静态和动态结合的评价观念。
(二)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比较和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国外关于教育评价的研究由来已久,并相继提出了诸如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斯克里文的目标游离模式和学生发展评价模式等。研究国外的职业教育评价工作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的评估理论相对比较成熟,基本走上了科学化、公正化、客观化的轨道。美国“新教育运动”主张教学成果的评价,不只是测量记忆性的知识,而且要顾及学生智力的、社会的、情绪的、身体的等各方面;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实行自我检查与评价的体制,以此来保证其教学质量;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工作现场考核代替了传统的考场考试,用应考者的实际工作成果代替了传统的试卷试题;澳大利亚TAFE教育体系中,评估占据重要的地位。质量评估标准共有9项,分别是战略管理,客户中心、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信息和财务管理,资产和设施管理,组织绩效,课程设计,开发和评价,课程的传授和技能认证。
我国于1985年5月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管理部门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标志着我国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进入了全面开展阶段。随后,教育部门发布了《普通高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和《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使我国教育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走向正规化,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评价奠定了基础。
在职业院校教学评价理念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进教育领域是当前国内外教育评估的一种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以实际应用于教育”。目前我国已有10余家教育机构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证明该标准适合于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更易于将ISO9000质量标准改造运用到职业教育的评估当中。
经过加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建设,各职业院校现有的教学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规范了教学秩序,使机构和人员得到了一定的组织保障。课题组对职业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完善;第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参差不齐,评价内容单一,方法较为简单;第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在探索试行阶段,缺乏企业评价方案;第四,定性评价多于定量评价;第五,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定以经验为主;第六,数据的统计综合方法单一;第七,现行的量化评价方案多为终结性评价,缺乏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指导。
(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课堂理论教学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自然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各学校一般都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是面对时代的发展,面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理论教学评价,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与进步,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职业教育理论有了新的发展,正在由单纯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与能力方向转变,但是,理论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各职业院校对此都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在理论教学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各学校都把理论教学评价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并采取措施。首先,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对专业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了充分评价。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健全各项教学检查评比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是评价的三大要素。最后,各学校都重视教学评价信息反馈工作,对教学过程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将信息反馈给有关的系部、教研室或教师个人,并努力查找原因,反思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以及对形成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其他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与措施。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评价体系应包含指导思想、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几大方面,并配套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质量评价、教学督导质量评价子系统,及相应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其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力争做到: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打破学科束缚,按照综合化进行重组、整合,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明确每门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明确各门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形成有机的理论教学体系。第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完成理论知识传授的关键。在教学方法上,应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和潜能发挥的方向转变。在教学手段上,应大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在设计评价要素时,应结合培养目标,依据考核内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办法,达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组织环节,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巩固理论、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有必要构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促进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规格。
实践教学体系通常是由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构成,有的学校将毕业设计、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环节也认定为实践教学。在教学评价设计上,各学校基本形成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案》《学生实践教学考评方案》《实践教学总体评价方案》《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考核表》等评价方案,涉及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实践任务与完成效果等评价要素。在评价机制上,各学校都基本上能从目标评价、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上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价。目标评价主要是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是否符合职业岗位能力结构,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是否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过程评价是对实践教学的各个实施过程进行微观评价,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效性。效果评价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或某阶段结束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程度进行测试评估,或对某一单项技能进行测量评价,以鉴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每个培养个体的学习差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我国职业院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基本上是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进行教学规划的,这种方式人为地将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拆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甚至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格局。从“就业导向”出发,我们认为职业教育需要开展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操作训练、实习等,有助于学生将来在生产一线从事具体实际工作。这类实践活动是在具体的实践现场且学生直接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可以称其为“硬实践”。从“能力本位”出发,我们认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还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开发、设计、创新及综合能力,如开发性实验、综合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现场教学、模拟仿真等,可以称其为“软实践”。“硬实践”和“软实践”两个部分共同构成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两个部分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因此,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应充分重视“硬实践”和“软实践”两者的综合评价,“硬实践”可以通过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等硬件设施要求来设计评价指标,而“软实践”教学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固化形成心智技能,在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而且评价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设计《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表》《毕业生能力跟踪评价表》等方案,综合评价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要素。
(五)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实践探索
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现行的职业院校教学评价工作主要是由教务处和教学系部的领导来承担的,采用的方式是平时教学工作检查、听课及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确切性。它不是建立在事先确定的具体、客观标准的基础之上,所以,得出的评价结论只能是一个“大概”的印象,缺乏量化的确切性。二是缺乏民主性。系部领导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毕竟只是个人的观点,而个人的看法难免有失偏颇,也容易受个人情感的影响,从而妨碍评价的公正性。三是受人际关系干扰大。由于教学质量评价结论由系部领导做出,往往会导致个别教师与领导人际关系紧张,这使得系部领导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结论,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的权威性。
为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题组成员在对比相关学校教学评价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阅国内外各学校教学评价管理模式,认为实行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制是比较先进的一种管理方式,在推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上新台阶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成员由专职教师、企业专家等组成,经系部推荐,由主管教学质量的副校长提名,由校长聘任。他们在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实践经验、工作作风方面都具有一定威望,并且与教学管理部门平行运作,有利于相对独立开展评价工作。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可以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检查,还可对教学评优、教学质量鉴定提出具体意见。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成员可以直接与教师交流,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校外专家也可以把企业的要求和实践经验带到学校,丰富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真正使得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五、课题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
一年多来,本课题研究形成了一定理论成果,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课题组的自我评价是: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坚持“教育创新”的理念,理论研究卓有成效,观点鲜明,且富有创新意义;实践探索扎实有效,形成了系列教学评价方案,推动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国同类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付出了努力。
应该说,这项课题研究是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是迎着职业教育的春风上路的。从事这些成果研究的都是长期以来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工作、有着一定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并参考了国内外教学评价的前沿经验,征求了来自企业对人才评价的意见。这些成果本身又都是以长期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为基础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研究水平和条件限制,这项课题研究在评价指标的修正与测算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在更广泛的实践中去完成,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成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调整、不断优化。另外,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无论在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很有限的,所以这项研究只能说是一个阶段性成果。
六、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思路和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努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基本任务,坚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需要建立体系完备、制度完善、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一)紧跟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以此带动职业教育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根据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特征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建立职业教育合格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目前,教育部启动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要倡导职业院校也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所谓一流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这些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共享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我们的教学评价工作可以紧跟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步伐,以它们为标准,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二)探索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社会评价标准
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教学评价工作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质量最终要在社会上得到检验,看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看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是否能更好地展示技能,看学生素质如何。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一定社会、为一定社会培养人才的。离开了社会评价无疑是不完整的评价。而社会评价则比校内评价因素要复杂得多,这方面尚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所以教学评价工作必须有社会、有企业参与,建立完善的社会评价机制。
(三)开发评价系统软件
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工作涉及因素多,牵扯时间长,众多纷繁复杂的数据需要统计分析,开发一套评价系统软件势在必行。利用软件进行评价,必将使得评价工作进一步迈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职业教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暂告一个段落,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已经阔步向前迈进,今后的研究与实践还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力争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职业教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