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琴书是流行于江西北部都昌县境内的一种只唱不说的曲艺形式。琴书,系以二胡伴奏而得名,意为拉琴唱曲。最早以琴书为曲种名称的创始人是都昌县张岭乡蔡岭镇的艺人王纯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以民间小调为基础,采用说唱的形式,自己拉二胡自己演唱,编唱了几十个长短不一的曲目,行艺于都昌县东部各乡镇,深受群众欢迎。1964年,段兴椿向王纯清学唱琴书,由于他勤学苦练,因而掌握了数十个琴书曲目。不久,王纯清病故(时年34岁),段兴椿便成为都昌琴书的传人,后来曾亲自授徒许贵水。
都昌琴书的基本唱腔为琴书调,其基本结构为上下句,曲调音位密集,字多腔少,一般只在下句句尾处用短拖腔,是一种长于叙事的唱腔。其旋律质朴流畅,近似于民间小调,多为五声徵调式或徵宫混合调式,也有不少宫调式的唱腔。徵调式的唱腔上句落音较自由,不管长短腔句一般多落2、6或1,短腔句还有落3或5的;下句落音则较有规律,短腔句多落5或1,长腔句则落5.宫调式的唱腔每句都落1,但每句唱腔均分为两个腔节,第一腔节的落音为2或5。长腔句的句尾有的还使用帮腔。
琴书调的音域不宽,大多只有一个8度左右,少数唱腔达到11度。其节拍很灵活,在2/4或4/4基本拍子中常出现3/4或5/4拍子。
都昌琴书的唱词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主。十字句的唱词有三、三、四和五、五两种结构,前者如“在娘家做女儿何等快乐,到婆家做媳妇受尽折磨”;后者如“有一个婆娘打坐在厅堂,骂一声杂种胆大的王八”。但每句唱词的字数较自由,短句子只有5字,长句子则像散文一样达到17字。押韵也较宽松,有的唱段中韵脚经常更换。唱词中常插用衬字,并运用了很多方言俚语,使唱腔更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都昌琴书在演唱时还吸收了都昌文词真假嗓结合的方法(艺人称之为平仄结合的唱法),用以模仿男女不同的音色,使音乐色彩更为丰富。演唱悲苦情节时,艺人还常在唱腔中插入抽泣声,使之更真切感人。
都昌琴书的伴奏乐器为二胡。艺人在使用二胡伴奏时各有特点。如段兴椿在《卖花记》唱段中,于每句唱腔之间用固定音型式的短过门相衔接,每一小段之后则以较长的过门进行情绪调剂。刘天保在《苦媳妇》唱段中,二胡只在落韵长腔中加入,中间的短腔句只用板击节,使唱腔浓淡对比突出,清唱与伴奏交替,颇具感染力。(www.xing528.com)
都昌琴书的演唱形式,既可由一人操琴自拉自唱,也可由一人演唱,另一人为其操琴伴奏或击板、帮唱。演唱地点不固定,艺人们常常是走村串户走唱或在村舍堂院以及茶馆饭庄坐唱。
都昌琴书的曲目内容,既有长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又有短篇笑话、趣闻逸事,题材非常广泛。代表性曲目有《卖花记》《苦媳妇》《怕老婆的笑话》《新旧婚姻对比》等。吸收民间小调的曲目则有《十二月想郎》《时辰调》《寡妇叫坟》《杀阉鸡》等。
在都昌县西北各乡所流行的琴书,其艺术特征及演唱曲目等,与东部各乡镇所演唱的大同小异。由于都昌琴书的演唱形式灵活简便,因而一直受到群众的欢迎。
(陈发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