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纳西族传统医药方法-木府通论(第2卷)

纳西族传统医药方法-木府通论(第2卷)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医药文化也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到明朝时期,纳西族木氏土司在向外征战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医疗保障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刀伤、枪伤,或者是疼痛等问题。这说明纳西族民间医药流传得最广泛的就是治疗骨科疾病的药,治疗疼痛是纳西族民间中医最常见、最拿手的一门技艺。就医药学而言也是如此。应该说,纳西族先民是治疗水土不服的高手。

纳西族传统医药方法-木府通论(第2卷)

民族医药文化也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到明朝时期,纳西族木氏土司在向外征战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医疗保障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刀伤、枪伤,或者是疼痛等问题。这个大问题现在已从历史遗存中找到了线索。线索之一是,丽江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他掌握了民间流传下来的祛痛药、止痛药,俗称“贼药”。譬如以前的小偷要去偷东西,怕被别人抓住,一旦被抓住就是要被打得半死不活的。为防止被打以后的疼痛,就把那个“贼药”缝在衣服领子上,一旦被抓到,嘴巴就咬着、含着“贼药”,几分钟以后就感觉不到疼痛了。这位民间老中医掌握了这种能止痛的“贼药”。这种药曾经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滇西北地区广泛流传。但如今,这种药几乎已经失传了,大家都不知道这种药到底是什么样,也没有见过。那位老中医就掌握了这种药的配方,植物长在什么地方,咋个找,他都知道,他也不向外传。这种“贼药”在以前木氏土司的部队征战的过程中肯定用得着,它的止痛效果明显,用它止痛就像是肝癌晚期的病人需要打杜冷丁(盐酸呱替啶)一样。疼痛的人吃了这个药可以管24小时,吃下去以后一天一夜都不觉得疼了,像麻醉药一样。这个药不仅在民间使用,木氏土司的士兵随从明军征战时也得到广泛使用。还有一个是治疗伤口发炎、化脓的草药,叫“野青菜”,叶子有点像刚刚冒出来趴在地上的小青菜。这味药对感染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个人的手被划破以后,因消毒不及时,被感染了,结果整个手臂都肿起来。家人赶紧送他到医院治疗,医生说必须截肢!但是这位老中医听说了以后,说不用截肢。他采了两片叶子,剁碎了后撒在伤口上,第二天脓水就跑出来了,第三天就可以挤脓水了。挤出脓水后,病人手臂浮肿慢慢地消下去了。到第四天、第五天,明显地发现有新皮肤长出来了。可见,这味药消炎、祛腐、生肌的功能相当强大。这味药在《药典》里根本找不到,甚至翻遍了所有的药书都找不到这味药的名称。这味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药,民间老中医取名叫“野青菜”。像这些药就是治疗刀伤、枪伤最好的药啦!目前,通过对纳西族400多位民间医生的调查,了解到将近有1/3的医生都会治疗各种各样的骨科疾病,如骨折、骨裂、腰椎间盘突出痛风、风湿等,他们专门跟这些骨科病痛打交道。这说明纳西族民间医药流传得最广泛的就是治疗骨科疾病的药,治疗疼痛是纳西族民间中医最常见、最拿手的一门技艺。

木氏土司时期,不像某些史书上记载的那样保守、封闭,总体上是开放、积极地吸纳外来文化的。就医药学而言也是如此。明代有一位名医叫杨辉,祖上是湖南常德府武陵县人,受到木土司邀请,到丽江行医,被誉为“国手”。数十年中,他积累了数十种奇方,在军民中颇有影响。后来年纪大了,想回去颐养天年。木氏土司怎么舍得让他走呢?几次强烈要求后,木老爷不好强留,只好假装答应。送给他很多的金银财宝,并派数人护送。等他们走到铁甲山附近,木土司派去的伏兵将其财产抢走;木土司再送财物,派人又护送,半道再次被抢劫;再赠送财物,再被抢劫。如此数次,杨辉也悟出这是木老爷强留他的手段。于是他就留在丽江,其后代在丽江古城已经发展到第24代了。这样,内地医学与本土医学得以相互借鉴,推动了丽江本土医药学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线索进行深入分析,我觉得为什么在丽江民间医药有这样广泛的分布,这肯定跟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木氏土司统治时期,一个村就有一个部队,到处驻扎起部队。这些地方万一打起仗来,你要解决好自己的后援问题,前方的士兵才能冲锋陷阵。像盐井,那么孤立的一个地方,离纳西族的大本营至少在500公里以外。土司部队就驻扎在那里,冲锋陷阵,守起盐矿,竟然没有被其他的民族吞并,是相当不得了的。到现在,那里还是纳西族自治乡,是西藏地区唯一的纳西族自治乡,那里的人现在还保持着纳西族基本的传统风俗。最典型的一个标志就是特别重视祭天仪式,他们一直保持着这个传统。而且当地的老人家都说“我们是纳西族”。你现在到盐井,到任何一家,你问他是什么民族,他都说是纳西族,很自豪地说自己是纳西族,是木天王派来的。木氏土司士兵之所以能够冲锋陷阵,守住那方盐矿,就是由于有这些流传甚广的民族民间医药的保障,才能如此矣。当时,接骨的药主要用“磨刀竹”,它主要生长在金沙江沿岸。还有一种叫“打不死”,长在岩石上,再干旱的天,它都依然存活,用于消炎止痛方面。所以,在军事行动中,木氏土司的部队就普遍使用这几种药,给受伤士兵提供医疗保障。

木氏土司士兵从丽江出发,攻城略地,经常要换新的地方驻扎,最容易出现的疾病就是水土不服。西藏的盐井,四川的巴塘、理塘、俄亚,这几个地方对于纳西族而言,在历史上是相当重要的地方,至今还住着纳西族居民。当时木氏土司派去驻守这些地方的人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个问题该如何克服呢?应该说,纳西族先民是治疗水土不服的高手。因为纳西族先民自西北地区迁徙而来,后来又是走茶马古道,风餐露宿,若没有治疗水土不服的药,就不可能迁徙那么长的路程,也不可能走上茶马古道。为什么这么说呢?历史上的丽江坝没有被开发时,是瘴气横生之地,人迹罕至。另外,当时木氏土司能有那么多的金钱建木府大院,就牵涉到“这么多金钱从何而来”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主要就讲盐井的食盐,俄亚的金矿铁矿,金沙江沿岸的沙金,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丽江马,丽江马相当于现在的运输车。有了许多轻便灵活的、在陆地上行走如飞的丽江马,最适应茶马互市。木氏土司的经济就是由这样的几个方面组织起来的,再加上丽江周边有许多零零星星的金矿,星罗棋布,这些构成了木府的经济基础。曾经有一副对联说:“念切封疆出万金而佐饷,情关廊庙陈十事以输忠。”意思是表彰木增的忠义之举,里面提到,辽地有战事,木土司这里就捐献给国家万两银子。这个有历史文献可以佐证。朝廷一旦有事,木增就拼命上疏捐资助饷。(www.xing528.com)

在这种情况下,木氏土司攻城略地是不可避免的,而随之而来的就有士兵水土不服的问题。而常见的“隔山消”“马蹄香”就是治疗水土不服最好的药。“隔山消”的作用是消食,“马蹄香”则是解毒,是丽江的地道药材,在丽江随处可见。“马蹄香”这味药有点臭,有很浓的味道,叶子似马蹄,所以叫“马蹄香”。还有一种治疗水土不服的方法:假如你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这两种药都没有带,那就在当地挖一个泥潭,把水放进去搅,搅了以后,喝上一口澄清后的清水,也可以治疗水土不服。这些都是明朝木氏土司统治以来,也有可能是更早以前的纳西族民族民间医药,有其悠久性、历史性、民族性。

饮食习惯方面,纳西族跟藏族一样是喝酥油茶的,事实上酥油茶是从藏族那边学过来的。再比如说节庆,火把节彝族的,纳西族也有火把节,但是在仪式上稍稍有些不同。如彝族的火把节今天开始,那么纳西族的火把节就等两天再开始。这些都说明丽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地方。还有服饰上也是这样的。现在纳西族的服饰,特别是舞台演出服饰,飘逸得很,那是与时俱进吧!以前纳西族的服饰就因为天气冷,裹了又裹,跟藏族还是有些相近的,人家周围民族的好的东西,都拿过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