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木府恢复重建的事大家听了很多,在电视、新闻上也看到了很多。木府恢复以后,到底走什么样的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我们颇费思量。当时我们有这么一个想法,一开始就交给别的单位来做。这是第一个念头,但由于木府是个新生事物,面对这个庞大的建筑群,他们有些不知所措。后来有了第二个想法,就是从各个单位抽出一些人,如还不够就再向社会招一些人来管理这个单位。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在内,最多不超过40人,因为大家都认为人多就会显得机构太臃肿了。而当时丽江县文化馆只有十二三人,就可以把整个黑龙潭公园管理起来了。存在决定意识,所以当时我们头脑里也就有了这个念头,假如不是更进一步考虑木府发展的话,可能就采用第二种模式了。具体讲,有一个院长,几个副院长,十多个保安,七八个人搞园林,四五个人售票,这样就可以把木府管理起来了。假如采用这样的模式管理,收入不一定会很多,从2007到2008年来看,木府的年收入将近1000万元。假如用这种模式管理,每年不一定有1000万元,但也不会低于800万元。整个木府只有三四十个人,总收入虽然不高,但支出相应也会较低。这个模式是传统的模式,多数文化单位的管理就是采用这样一个模式。当时我们想采用第二种模式,所以跟人事局要编制时,只要了45名编制(15个事业编和30个合同工)。
但面对木府这个庞然大物,后来我逐渐想到是不是可以有更多、更适合的管理模式,于是更多的想法就出来了。最后确定了新的模式,即把木府当作文化单位,投入市场,这是第三种模式,也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此外,还可以有第四种管理模式:委托人家管理。甚至可以有第五种、第六种管理模式。但当初我们的想法就集中在第三种模式上。对于木府很多人来说,因为采用了第三种模式,才有了在这里工作的机会。假如我们采取了第一、第二种模式,那就不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了。所以我们经常教育员工们要考虑清楚,应该如何看待木府,在单位里应该如何工作,要他们通过比较,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来激发对工作单位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激情。第三种管理模式不只是涉及这一部分或那一部分人,而是涉及在木府工作的每一位员工。本来有多种管理模式,但我们选取了第三种模式,放弃了其他模式,这还有点改革的姿态。
我们决定在木府设立一种丽江从未有过的讲解员制。因为我们采用这样的改革措施,才使木府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在木府推行讲解员制,这是第三种管理模式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它的中心点、它的关键词。假如不推行讲解员制,那么木府马上就能减少30人;少了30人以后,那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也就随之可削减,加起来就削减了40多人,这样人数就少下去了。现在木府员工近百人,如果减了40多人,就只有五六十人。如果只是五六十人,别的部门也不一定需要那么多人了,这样又可以减少10多个人,最后就只剩40多人,就回到前面说的第二种管理模式了。所以正是因为选择了第三种管理模式,有了讲解员制,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么多的人员。假如没有讲解员制,那么只需采用第二种模式,就可以坐享其成了。我不断告诫员工,假如大家不好好干,我们就回到第二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别的单位很常见,以前文化馆有13个人,既要管文化,管全县24个文化站,还要管黑龙潭公园,照样运行,所以木府有30多个人也就可以了。人少的单位,如果你来早点,我来晚点,那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想迟到也不行,想早退也不行,别人都看得见;但是人多了,有些就不一定看得见了,管理难度也会有所增大。但我们现在招这么多人,这样做对大家而言却是有利的。通过这样比较,大家心里就明白了,工作积极性都提高了。对现行的木府的管理制度,必须让大家用科学的观点来理解,因为懂这一点和不懂这一点是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工作态度也就不一样。
我想进一步阐述我们采用的第三种管理模式。第一是设置讲解员制,后来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设置讲解员制而产生的。这是第三种管理模式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我们的想法是,先把这一模式与古城博物院(木府)的员工们说清楚,我们要管理的木府是想这样管理的,想变成这样的单位。一般意义上的讲解员就是导游,但木府的讲解员不是导游,而是讲解员。木府的讲解员是纳西族文化的传播者,是纳西族文化的研究者,不能与导游混为一谈。我们希望木府的讲解员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这是我们的初衷。我们从政治上、生活上、经济上关心他们。我举个例子,一般的导游,大家知道需吃青春饭,干了几年的导游,时间一过,年龄一到,就无法端这个饭碗了。这些现象通过丽江多年的旅游发展,已经清楚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我们一再强调木府的讲解员与导游不同,那是为他们负责,为他们的福祉负责,为他们的前途负责。为什么呢?因为是讲解员的话,就不受年龄限制。可能他们都还蒙在鼓里,还不清楚这里面的关系,但这些事,我们想得相当清楚。十多年前,招到木府来的讲解员青春年少,几年之后,没有结婚的可能少了,女大当嫁男大当婚是必然的。但假如是女导游,结了婚以后,还能当多久的导游呢?最多还能当二三年罢了。这些事情在招聘他们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了,所以在各种场合里我多次说了:木府的这一批人不是导游,是讲解员,是文化战线上的一名战士,是民族文化的小研究员,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这些话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还不能领会,但现在应该能理解了。我当时还说,外国的讲解员年龄可以达到五六十岁,而且人家也相信这些人的讲解,相信他们的水平和能力,我们的讲解员也可以这样嘛。年轻的时候可以靠外貌打动游客,年纪大了要靠你掌握的知识去打动游客,那种打动才更有魅力。所以我觉得,木府的讲解员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了解了游客的心理,再掌握一些技巧,他们的讲解才是最有魅力的。在第三种管理模式里,人员的稳定就要靠这样的方式才能稳定下来。而且讲解员假如能讲得更好,不仅对吸引游客有利,对他个人的事业也有利。这是第三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我们采用第三种管理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把木府做大、做强。
接着我们成立了园林所,成立了图书馆,成立了保卫科,还有后勤部,等等。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像一部机器一样运转,互相配合,协同做事,把木府正常运转起来。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完善第三种管理模式,使之更加系统,管理更加科学。当时我们就认识到,每一位员工都会把木府当作自己的家,什么工作都会主动承担,不会出现熟视无睹的情况,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同时我们还想,一定要把讲解员培养得比普通员工更文雅一些,待遇上也比普通员工略高一些。尽管由于体制原因,员工的身份是有些区别,但是同在这一个单位工作,我们就要考虑尽可能地一碗水端平,哪怕对只工作几天的人也是这样。这样一来,员工们都非常勤奋,非常努力,都会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木府。后面我们又招了一些员工,与前面招员工相比要手续麻烦一些,需要通过劳动局这一关。我们依然考虑到他们的待遇问题,与他们签订正式的合同,购买养老保险。我们绞尽脑汁,对来木府工作的每一位员工负责。(www.xing528.com)
图2-1 古城博物院门牌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
从一开始恢复重建木府我们就有这样的初衷、这样的设想,木府也如我们所愿,逐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现在通过努力,该由我们完成的方方面面的事情,甚至有些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我们都已经做到了。既然木府是博物院,就要搞研究,这个我们也初步做到了:我们参加了全国性的研讨会,成立了徐霞客学会,成立了玉泉诗社,开展了非常学术化的研究活动。员工方面又怎么样呢?我们的讲解员从社会反馈来看是一流的,应该说大多数讲解员都相当好。但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这里通过培训,掌握了以前没有了解过的道理,才讲出了别人没有讲过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在木府里头讲才是鲜活的。外面的导游没有接受过他们这样的培训,没有掌握这些文化理论,而且没有木府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所以讲得没有木府讲解员好,口碑也没有他(她)们的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