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鱼涌村的旅游开发秉承了“政府主导+企业统租、改造及运营”的开发模式。其中,政府的主要责任是进行前期的投资改造,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通过“组织架构、改造实施、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的开发流程,保障了沙鱼涌村前期的改造建设项目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推进。在改造实施方面,2012年8月,沙鱼涌村的保护与改造作为深圳首个古村落保护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政府前期投资巨大,推进了包括道路交通、市政管网、通信电力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整改工程。后期则完成了村口客家牌坊、民国海关、游客服务中心、广场等项目的改造建设。
在政策扶持方面,为了保护古村和村内居民的集体利益,政府先后出台了两个规范性文件,分别为《大鹏新区有价值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导则》和《大鹏新区有价值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9]。这两个政策文件成为后期企业进驻的前提条件和项目设计的约束性文件。在2015年1月,政府通过招标,选拔深圳市本道文化产业公司承担村落后期的旅游运营工作。深圳本道文化产业公司接手项目后,主要负责旅游项目整体策划,负责与村民协商,统租核心区民居的一层和二层空间,进行整体的商业业态设计,从而吸引商家入驻,进行统一管理。由于项目改造后土地和房屋产权仍归村民,因此企业除了向村民支付房屋租金以外(每五年上浮一次),还需向沙鱼涌村集体支付旅游收益的分红,承诺每年不少于50万。村民在整个开发实施过程中则主要负责向政府及企业提取建议,积极配合政府与企业,以及完成相关房屋租赁的手续。这种开发模式为沙鱼涌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阻力。首先,在招募运营企业的过程中,政府为保护古村与村民利益所出台的政策,与企业追求更大的商业价值所期望的“拆旧建新”的意愿相冲突,导致入驻企业积极性不高。其次,部分村民意见分歧,不支持统租形式,为改造建设和整体风貌打造制造了困难。(www.xing528.com)
从总体来看,这种模式为其他城市边缘区村落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参照和借鉴,但由于政府资金有限,不可能大规模推广和复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