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边缘旅游导向型村落:规划设计与效果

城市边缘旅游导向型村落:规划设计与效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村落融入其依托景点,发挥外部区位环境的竞争力,较场尾村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尝试。村落道路交通网络规划较场尾村实施了街巷整合,打通了村落与较场尾沙滩的道路交通网络和视觉通廊。规划管理和旅游运营为了适应周边景点的高水平管理要求,较场尾村实行了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三位一体的村落管理模式。

城市边缘旅游导向型村落:规划设计与效果

村落经济社会组织和功能业态的变迁,将最终通过其物质空间形态表现出来。同样,村落整体或局部空间之间的解构关系也暗示了其经济、社会等内在因素的组织规律[5]。在景区旅游驱动作用下,较场尾村的空间变化主要体现在街巷空间和滨水界面空间的演变上,村落整体空间的变化并不明显。从村落整体看,较场尾村是典型的沿海岸线线性分布的滨水村落。由于村落规模适宜、居民拆迁难度大、外围城市干道的门槛效应显著,因此在景区建设的过程中,村落整体空间肌理几乎被完全保留。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村落融入其依托景点,发挥外部区位环境的竞争力,较场尾村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尝试。

(1)村落道路交通网络规划 较场尾村实施了街巷整合,打通了村落与较场尾沙滩的道路交通网络和视觉通廊。同我国其他传统村落的街巷一样,较场尾村改造前的街巷形态也同样呈现出曲折多变、宽窄不一、线形不规则的特点[6]。随着旅游经济发展,传统街巷的可达性、联通性、指向性和风貌特色均不能适应景区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在街巷整体空间肌理已经形成的前提下,村落主要通过障碍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慢行交通组织、路面环境优化的手段提升道路空间品质。一方面,拆除或改造严重影响街巷通达性和视线通廊的25处障碍建筑、64处围墙等构筑物,既实现了街巷空间的有机贯通,又保证了村落与海景的视线通透。对重要的街巷节点空间也进行了建筑清理,将其营造成文化氛围浓厚的公共活动广场或游客室外活动场地(图7-2)。另外,为了营造乡村旅游的文化氛围和乡村生活方式,较场尾村采用了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模式,将社会车辆统一停放在村落外围停车场,村落内部街巷仅允许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通行,为游客提供乡村慢生活的体验。

图7-2 较场尾村道路交通网络规划

(来源:作者自绘)

(2)村落建筑功能更新与界面空间改造 较场尾村的功能选择力求对沙滩、鹏城村、东山寺等的景点功能进行补充和丰富,村落建筑功能的再次选择和业态确定就是景、村互动过程最直接的反映。村落通过对景点功能构成的解读与游客需求的预判,找到景点功能与游客需求的盲区。在这个思路指导下,较场尾村逐渐发育为景区不可或缺的特色服务区和重要功能体,达到了景、村合一的发展目标。如图7-3所示,较场尾村首先补充了景点所缺失的旅游服务功能,为其提供餐饮、游客接待、住宿、停车等旅游服务,有效满足了游客的旅游服务需求,弥补了周边景点功能的缺失。在较场尾村的发展中,除了对上述基本旅游服务功能的补充,还深度挖掘村落先天继承的传统渔村文化资源价值,并创造性地引入创意景点,将其旅游发展主题定位为以创意民宿和创意文化为特色的滨海旅游村。较场尾村创造性地丰富了滨海度假景区的旅游功能,巧妙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和建筑硬件设施,通过空间功能置换的手段,建设了村落文化体验区、创意LOFT参观区等别具特色的景点,增加了鹏城片区的整体旅游趣味性[7]。(www.xing528.com)

图7-3 较场尾村与周边景点的功能融合

(来源:作者自绘)

(3)村落与沙滩的界面空间改造 较场尾村很重视与其依托景点间的空间渗透,尤其是村落与沙滩之间的空间流动和渗透。在村落与沙滩界面空间的处理上,较场尾村将原来村落与沙滩之间的防洪堤改造为人性化的缓坡护岸,模糊了海滩与村落的边界阻隔,促进了村落与景点间的空间流动。在村落景观风貌营造的过程中,对村落空间进行统一景观美化,打通村落到沙滩的景观廊道和视线通廊,完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造景体系,通过照明、绿化、景观小品等多种造景手段推进沙滩景观和村落景观的交融。在建筑风格上,村落也尽可能维持原有滨海的渔村传统民居风貌,对建筑进行了集中整治,按照岭南民居特色进行了局部改建或拆除重建。

(4)村落空间的控制性规划 为了贯彻实施低影响发展的理念和保证可持续的旅游活力,较场尾村在村落功能置换过程中,陆续迁出与景区环境不融合的工业厂房,以保证良好的村落生态环境,并将景点环境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较场尾村的村落空间设定了严格的边界限定,边界范围被限定在银滩路、鹏飞路和较场尾沙滩范围之内,村落的扩张不允许超越此边界红线。为了杜绝村落对景点的空间侵占,较场尾村清理了之前侵占较场尾沙滩空间范围内所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清理海边公共空间面积达2000平方米,使沙滩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恢复了滨海界面空间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在村落的开发强度控制上,村落整体空间肌理几乎被完全保留,不允许村民的加建行为。为了能够使上述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贯彻,深圳市政府于2007年出台《关于大鹏半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补偿办法》,该政策规定了景中村对于景区环境质量的保护义务,并对控制开发造成的开发权问题进行了补偿[8]

(5)规划管理和旅游运营 为了适应周边景点的高水平管理要求,较场尾村实行了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三位一体的村落管理模式。除了设置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机构外,为了提升较场尾村的旅游竞争力,需要与其周边景点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建立共同的民宿网络登记平台、绑定宣传、共同策划旅游活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