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边缘导游型村落的演变历程

城市边缘导游型村落的演变历程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较场尾村仍然是服务于农业垦耕和渔业捕捞的传统渔村。这一阶段,村落主要承担着村民居住、基础劳动工具制作和农渔产品储存的功能。为适应高水平景区开发要求,较场尾村开展了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三位一体的村落功能优化。

城市边缘导游型村落的演变历程

(1)小农经济和工业经济时期 清康熙年间,大鹏所城官员招募百姓垦耕捕鱼,应招农民就近定居下来,形成了包括较场尾村在内的所城周边村落。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较场尾村仍然是服务于农业垦耕和渔业捕捞的传统渔村。这一阶段,村落主要承担着村民居住、基础劳动工具制作和农渔产品储存的功能。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深圳市工业资本迅速积累的带动下,较场尾村开始发展集体工业,新建了橡胶厂、电镀厂等乡镇企业。这一时期,在传统农村聚落的基础上,较场尾村增加了工业生产的职能,呈现出珠三角地区“边缘工村”的特点。

(2)自下而上的旅游经济时期21世纪,深圳城区人口膨胀,拥挤的城市空间无法满足居民接近自然、游憩休闲的需求,人们自发组织到近郊进行旅游活动,而龙岐湾沿岸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秀美的滨海景观成为最佳选择。在旅游经济的驱动下,较场尾村部分村民以户为单位将私人农宅改建为农家宾馆、餐饮小食店和零售商业网点,海滩也被渔民承包用来租赁冲浪设备。由此可见,旅游市场的发展为村落自发进行的功能更新注入了源动力,村落呈现出传统村居功能、工业生产功能、低端旅游服务功能相混杂的自组织特点。(www.xing528.com)

(3)统筹规划的旅游经济时期 2006年,政府认识到龙岐湾沿线发展旅游的潜力,以5A级景区的标准逐步开展规模化建设。为适应高水平景区开发要求,较场尾村开展了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三位一体的村落功能优化。首先,陆续迁出与景区环境不相融的工业厂房,以保证村落的良好生态环境;其次,重点进行村落整体功能升级,打造集旅游活动、滨海民宿、特色餐饮、景区管理、文化创意、村民生活服务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海滨旅游村。在这一时期,村落旅游服务功能的选择、旅游产品的策划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景”“村”互动的主题。村落通过对景区功能构成的解读与游客需求的预判,找到景区功能与游客需求的盲区,最终逐渐发育为景区不可或缺的特色服务区和重要景点,达到了“景村合一”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