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城市边缘村:与城中村差异与研究需求

我国城市边缘村:与城中村差异与研究需求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与“城中村”对比的角度定义由于我国关于城中村的研究理论体系相对完善,“城市边缘村”作为“城中村”村落演进的前期阶段,常通过与其对比的方式进行定义。虽然从城中村演变历程看,城市边缘村是城中村在早期阶段的一种发育形态,但两者在人口构成、人口收入来源、产业结构、村落景观特点、管理体制和文化氛围等方面已有显著差异,因此把城市边缘村作为一种独立的村落形态对其展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城市边缘村:与城中村差异与研究需求

我国对于城市边缘村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伴随着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展开的,这个时期对城市边缘村的研究针对性不强,只是作为城市边缘区研究的附属内容。我国学界对城市边缘村的广泛关注开始于2005年。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于城市边缘村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标准,甚至对城市边缘村的命名有数十种之多,例如边缘村、边缘社区、边缘聚落、城边农村等。纵观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学界对于城市边缘村的概念解析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

(1)从城市边缘区的角度定义 大多数学者是通过对城市边缘村所处的空间区位(即城市边缘区)的解析来间接定义城市边缘村的,认为城市边缘村是处于城市边缘区范围内的农村聚落或社区。朱火保和周祥在详细归纳学界对城市边缘区定义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4]。杨忠伟等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边缘区是城乡要素碰撞融合的城市建成区外围地带,而位于其中的城市边缘村则秉承了城市边缘区的属性,成为城市发展中城乡矛盾集中的焦点[5]。刘晖以城市化过程为视角,将城市边缘村定义为位于城市边缘区并且将长期容纳城乡间巨大落差的缓冲空间,是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落脚点[6]。海贝贝用“城市边缘区聚落”来表征城市边缘村,认为城市边缘村是在聚落的属性上附加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属性,是“边缘区”与“聚落”概念的双重叠加[7]。此外,祁新华应用区位商法和城市意象分析法对广州市边缘区进行了空间范围界定,为城市边缘村所处空间区域的划定提供了科学方法[8]。值得强调的是,从城市边缘区的角度来解析城市边缘村时,很多学者仅重视对于“城边”的解析,往往忽视了“村落”的内涵,使其定义有失偏颇。需要补充的是,这里所说的“村落”并不仅仅是行政划分意义上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它还包含了“社区”的内涵。因此,要想全面定义城市边缘村,必须对村落、社区的概念有详细了解。其中,赵民对社区内涵演变历程进行了全面归纳,并对社区营造的重点方面进行了分析,他的研究成果为完善城市边缘村的概念提供了依据[9]。(www.xing528.com)

(2)从与“城中村”对比的角度定义 由于我国关于城中村的研究理论体系相对完善,“城市边缘村”作为“城中村”村落演进的前期阶段,常通过与其对比的方式进行定义。例如,李培林从农业用地的角度,将城中村分为处于城市核心已完全没有农业用地的村落、处于城市周边尚有少量农业用地的村落和处于远郊还有较多农业用地的村落[10]。李肖敏从村落演进的角度,认为城市边缘村是城中村的过渡阶段,是特殊状态和阶段下的城中村[11]。马航和何宁宁在综合考虑村落的区位、农用地规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人口素质的基础上,将城中村划分为成熟型、发展型和潜在型,而城市边缘村则隶属于发展型城中村的范畴[12]。虽然从城中村演变历程看,城市边缘村是城中村在早期阶段的一种发育形态,但两者在人口构成、人口收入来源、产业结构、村落景观特点、管理体制和文化氛围等方面已有显著差异,因此把城市边缘村作为一种独立的村落形态对其展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