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果

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历史特点对马克思劳动观进行了创新性解读,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时代的马克思劳动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体系。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

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历史特点对马克思劳动观进行了创新性解读,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时代的马克思劳动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体系。

(一)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1.坚守劳动价值论

劳动,作为人类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具有根本作用。习近平热情礼赞了劳动的价值:“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2.弘扬劳动精神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深刻指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人间万事出艰辛,一勤天下无难事。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牢固树立依靠劳动推动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劳动、切实尊重劳动、鼓励创新创造,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案例思考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肺炎的领军人物。他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92-2002年,钟南山院士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在抗击“非典”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非典”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非典”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非典”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最高存活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立足事实,勇敢决断,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从而决定了疫情的走向,避免了万千人的死亡。

钟南山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钟南山同志“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钟南山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2020年,党中央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思考:一个人的行动由思维决定,思维的判断取决于人的观念。“最美奋斗者”钟南山同志的行动来源是他的什么精神和观念?

3.弘扬劳模精神

劳模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时代结晶。习近平强调,劳模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享有崇高声誉,备受人民尊敬。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4.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表现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习近平指出,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职业素养。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巧夺天工”“独具匠心”“技进乎道”等成语典故,体现的正是匠人们卓绝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工匠精神宣传进入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影响和带动更多职工崇尚劳动、爱岗敬业。社会各方要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为劳模、工匠传承技能、传承精神创造条件,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

(二)新时代劳动实践观

案例思考

劳动——铸就生命的辉煌

1969年,15岁的少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在梁家河这个黄土高原上封闭的小山村一待就是7年。

1969年初,梁家河村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不到16岁的习近平和14名北京知青一起,沿着一条宽1米左右的破土路,徒步来到梁家河。和所有北京知青一样,初来乍到的习近平在生活上和劳动上都不太适应。他曾说,自己当年插队时 过了“五关”的历练,分别是: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习近平干活利索,能吃苦,而且非常爱读书。在习近平曾经住过的窑洞里有一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非常引人注意,村民们说,下乡插队时,习近平每天晚上都会在这样一盏煤油灯下读书,经常读到深夜。

梁家河村村民说:“除了生活用品之外,整个都是书。外国文学书也有,古代书我那时候(记得)很明显的就是《三国志》,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乡亲们眼里能吃苦、爱读书的好后生,习近平逐渐赢得了老乡们的信任。很快,他成了村里的青年积极分子。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村民们看来,入党后的习近平变化更大了,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青年们 也跟着学了不少东西,大家的感情越来越浓。梁家河村原村支书、习近平入党介绍人说:“习近平爱讲故事,中外故事他都讲,他们都听他讲故事,农民给他讲怎么种地、怎么犁地、怎么锄地,互相交流。”

习近平曾经把郑板桥的一首诗改动过几个字,表示他对上山下乡的体会,他写到:“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梁家河村,他与老百姓情同一家,心中永远眷恋的是脚下那片黄土地上泥土的 芳香。习近平说:“我的人走了,但我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从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机会我要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在梁家河村插队 工作的习近平,为乡亲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大家一致推选他担任大队支书,从此习近平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让梁家河的面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带领干部参加劳动,数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劳动本色,扎根人民同劳动,情系人民心连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劳动和劳动者。他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表达 过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理念。他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 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劳动实践中体现了怎样的劳动价值观?

1.大力倡导辛勤劳动(www.xing528.com)

“辛勤劳动”是苦干。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忽视了劳动对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意义,以为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劳动不再那么重要了,于是不重视劳动、不尊重劳动者。这些错误认识严重脱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且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而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劳动。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2.大力倡导诚实劳动

“诚实劳动”是实干。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要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组织动员广大劳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用劳动成就伟业。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3.大力倡导创造性劳动

“创造性劳动”是巧干。它是通过人的脑力劳动萌发出技术、知识、思维的革新,从而高效提升劳动效率、产生出超值社会财富或成果的劳动。习近平指出:“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必须举全社会之力,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制度,激励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新时代劳动正义

1.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公平对待劳动

尊重劳动首先要尊重在一切劳动形式下从事劳动的主体——劳动者。习近平指出:“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曾几何时,社会上出现了不重视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不少人不愿意从事具体劳动,期望不通过踏实劳动而一夜暴富,这不利于重视劳动、尊重劳动者、鼓励劳动创造风气的保持,不利于劳动者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树立,甚至给社会和谐稳定埋下隐患。对此,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清醒。

2.坚持分配正义,共享劳动成果

公平正义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和伦理要求,也是一种现实的需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既要依靠人民群众,也是为了人民群众,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铁的法则。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体面劳动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其协调稳定影响并决定着一个社会和谐。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劳动基础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劳动构成了人自身发展、人类社会进步原动力。习近平指出:“要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四)劳动幸福观

幸福劳动是通往美好生活的起点和归宿,幸福劳动不同于体面劳动,它高于体面劳动,应该是“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既是通往美好生活的起点,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归宿。对此,习近平有过许多精彩的阐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造福广大劳动者”“促进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等等。习近平把劳动与成功、幸福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范畴。人得以自由全面发展,能够更有尊严、更加智慧、更加优雅、更加幸福地生活,全面打造一个属于劳动者的时代,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谁造就了“啃老族”

83岁的刘姥爷每天坚持到庄稼地或菜地里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作。晚辈们担心他摔了碰了,不让他去,他还不乐意,并且有自己的道理:“不劳动,人就废了。越劳动,越精神。”大家拗不过,也只得由着他。

刘姥爷亲戚的儿子陈某,22岁,没能考上大学,也不去外面工作,每天不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手机,就是在厕所里喂养一条小狗。亲戚说,这孩子管不了,死活不出去做事,家务更不愿意做,还嫌母亲的饭做得难吃,不吃,饿了就点外卖。如果他主动找父母搭话,那目的主要就是要钱。

分析:刘姥爷和陈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刘姥爷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勤劳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陈某则典型地反映了“啃老族”这个群体的生活面貌。当前“啃老”已经渐成一种社会现象,“啃老族”的种种行为也让社会尴尬。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目前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本该是创业、奋发、拼搏的一代,却变成享乐、处优、“啃老”的一代。惨痛的教训,值得人们痛定思痛进行深刻的反思。宠溺型家庭是培养“啃老族”的温床。“啃老族”的出现与劳动教育,尤其是家庭劳动教育的缺位有关,劳动教育的缺位让孩子缺乏生存技能。家庭教育的底线应该是向“啃老族”说“不”。

在对“啃老族”予以谴责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冷静思考一下:是谁造就了“啃老族”?“啃老族”是教育缺憾的“报应”,实乃教育之痛。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非常迫切。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那就是“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思考:

1.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缺失与“啃老族”的形成有哪些关联?

2.如何培养正确的劳动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