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负升力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负升力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离地高度 前负升力翼的安装位置通常很低。影响它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图5-132 带襟翼的后负升力翼端板的大小与形状 负升力翼的端板的大小对负升力翼的作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F1赛车后负升力翼两侧的端板已代替了以往的翼支架,变成了一物二用。现代F1赛车的后负升力翼基本上均架设于两后轮之间;而前负升力翼的架设跨度有的较长有的较短。

负升力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赛车的负升力翼按安装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负升力翼和后负升力翼,如图5-128所示。

978-7-111-41149-9-Chapter05-196.jpg

图5-128 装有前、后负升力翼的一级方程式赛车

1.前负升力翼

前负升力翼的作用是产生汽车前部的负升力,以改善汽车转向轮的附着性能,同时还可以部分抵消由后负升力翼所引起车头抬起的上仰力矩。影响它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

(1)离地高度 前负升力翼的安装位置通常很低。研究结果表明,在汽车的通过性允许的情况下,翼面离地面的高度越小所产生的负升力就越大(如图5-129所示)。从图中可见,当前负升力翼的攻角α均选取-15°时,h/c比值最小(0.470)的这种前负升力翼具有最大的负升力系数值(-1.5)。

(2)攻角α翼板弦线与水平线的交角称为攻角,迎着气流的攻角为负值攻角。攻角必须选取负值才能产生我们所需要的负升力。简言之,负升力翼的翼板正面必须阻滞来流才能产生负升力(即下压力)。攻角越大,翼所产生的负升力就越大(见图5-129)。

978-7-111-41149-9-Chapter05-197.jpg

图5-129 前负升力翼攻角和离地高度对CL的影响

(3)翼的形状 目前,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前负升力翼形状各异,但结构基本相同,翼体一般由主翼板和副翼板组成,翼板一般呈S形,有的还在主翼板上添加小附翼,以增加前轴的下压力(见图5-130)。

978-7-111-41149-9-Chapter05-198.jpg

图5-130 F1赛车各种式样的前负升力翼

978-7-111-41149-9-Chapter05-199.jpg

图5-131 负升力翼距车身表面高度hCL的影响

2.后负升力翼

后负升力翼的作用是产生汽车后部的负升力,以改善后驱动轮的附着性能,提高汽车的加速性和制动性。根据国际汽联规定,后翼板的长、宽、高尺寸应分别控制在1000mm、500mm、800mm之内。影响它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

(1)离地高度 后负升力翼与车身表面的距离h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距离太小,会在车表形成局部负压,还有来流多为湍流的影响,从而削减了负升力翼的作用;距离太大,虽然可以不受车身气流干扰而更好地发挥作用,但由于支架强度有限而在高速行驶时容易产生剧烈振动,甚至断裂。为此,“国际汽联”对赛车曾做出规定:后负升力翼的最高点与赛车悬架的下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800mm。在分析研究中,通常用后负升力翼距汽车表面的高度与翼板弦长之比(即h/c)来描述高度h对后负升力的影响(如图5-131所示)。由图可知,在h/c≤1的范围内,h越大,其CL负值越大;但当h/c≥1后,CL值基本保持不变。当hc时,后负升力翼的效果最好。

(2)翼板断面形状与角度 流经翼面的气流受阻滞后会发生方向偏上的趋势。这样一来,会减小气流相对于翼板的攻角,从而导致负升力值的减小。但如果翼板断面形状和角度设计得当,不仅可以产生预想的负升力,还可以使流向尾部的气流得到适合的压力,以增加尾流静压,降低形状阻力。但产生一定的形状阻力有时是需要的,例如赛车在过弯道前的直道减速就需要它来帮助。

对于赛车而言,所需要的负升力值最好是可以调节的,以适应直道加速与弯道防滑等的不同需要。由此,便出现了“襟翼”。带襟翼的后负升力翼有主翼板和襟翼板,主翼板的攻角一般为-2.5°,襟翼板的攻角可根据不同赛道的需要通过联动机构来改变(如图5-132所示)。

978-7-111-41149-9-Chapter05-200.jpg

图5-132 带襟翼的后负升力翼

(3)端板的大小与形状 负升力翼的端板的大小对负升力翼的作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设置端板或者端板过小,翼梢的两侧绕流将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翼面的气流状态(如图5-133a所示),从而减弱了翼板的下压力。适当大的端板能保证产生负升力的效果(如图5-133b所示),但端板过大会引起翼体的抖动。

978-7-111-41149-9-Chapter05-201.jpg(www.xing528.com)

图5-133 负升力翼端板大小对负升力的影响

a)较小端板 b)较大端板

端板的形状对气动升力系数CL也有一定的影响。图5-134给出了四种端板形状对气动升力系数增长的影响程度。其中,以圆角朝前的三角形端板对产生负升力的效果较好。

目前,F1赛车后负升力翼两侧的端板已代替了以往的翼支架,变成了一物二用。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后负升力翼与端板的结构可见图5-135。跑车的后负升力翼如图5-136所示。

(4)车轮的转动 对于F1赛车,如果前负升力翼设置于前车轮的前面,前轮的转动对前翼附近气流的影响如图5-137所示。由于前轮的存在,会使b处的气流因受阻而减速;而由于前轮的转动使a处的气流因与车轮环流对撞而提前分离,并且因流线向上转折而减小了翼片的负攻角,即减小了前翼的负升力值。因此,在设计前翼时,在位置的选择上应尽可能避开前轮转动对翼面气流的干扰。

978-7-111-41149-9-Chapter05-202.jpg

图5-134 负升力翼端板不同形状对CL增长的影响程度

a)较小 b)中等 c)中等 d)较大

978-7-111-41149-9-Chapter05-203.jpg

图5-135 一级方程式F1赛车的后负升力翼与端板

a)法拉利F60 b)雷诺

978-7-111-41149-9-Chapter05-204.jpg

图5-136 跑车的后负升力翼

a)帕加尼Huayra b)柯尼塞格Agera R

后轮的转动对后负升力翼的影响如图5-138所示。由于后轮转动所引起的车轮上方环流与前方来流在方向上相反,使通过翼板下方的来流减速增压,从而减小了后负升力翼的下压力。

现代F1赛车的后负升力翼基本上均架设于两后轮之间;而前负升力翼的架设跨度有的较长有的较短。图5-139所示赛车的前负升力翼跨度较短,其略呈梯形状,介于两前轮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前轮转动环流的干扰,负升力的作用效果较好。

978-7-111-41149-9-Chapter05-205.jpg

图5-137 前轮转动对前负升力翼的影响

978-7-111-41149-9-Chapter05-206.jpg

图5-138 后轮转动对后负升力翼的影响

978-7-111-41149-9-Chapter05-207.jpg

图5-139 前翼避开转动车轮气流干扰的赛车(法拉利248F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