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时,由于前、后车轴载荷的转移,使汽车质心位置发生了改变。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强,地面附着系数也逐渐增大。这些因素对于前、后车轮所受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前、后车轮的法向反力是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设计的力学依据。
图3-35为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制动时的受力情况。图中,忽略了汽车的滚动阻力偶矩、空气阻力以及旋转质量(轮胎等)的惯性力偶矩。此外,还忽略制动过程中轮胎边滚边滑的过程,附着系数只取一个定值φ0。由图中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式中 FZ1——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FZ2——地面对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G——汽车重力
L——汽车前、后轴距;
a——汽车质心至前轴的距离;
b——汽车质心至后轴的距离;
hg——汽车质心高度;(www.xing528.com)
——汽车制动减速度。
图3-35 制动时汽车的受力图
令制动减速度,z称为制动强度,则可得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为
若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前、后车轮都抱死(不论是同时抱死或是分别先后抱死),此时地面的总制动力等于附着力,即Fxb=Fφ=Gφ或者。地面作用于前、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为
从式(3-9)中可见,前轮受到的地面法向反力比制动前增加了,而后轮受到的地面法向反力比制动前减少了。这就是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例分配的力学根据。
图3-36给出了BJ1041汽车(①)和BJ2021汽车(②)前、后轮法向反力随制动减速度变化的情况以及四轮均抱死时前、后轮法向反力随地面附着系数变化的情况。从图中可见,当制动强度或附着系数逐渐增大时,前、后轮法向反力也相应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BJ1041汽车,当时,亦即φ=0.7时,前轮法向反力增加了53.1%,而后轮减少了34.2%。
图3-36 制动时前、后车轮所受的法向反力随减速度变化的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