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塞尔揭示基督教兴起后循环时间观点被取代

胡塞尔揭示基督教兴起后循环时间观点被取代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督教兴起以后,循环时间观点开始逐步被线性时间观点所取代。胡塞尔的论证揭示了循环宇宙概念和循环时间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他们认为“相同”事件可以反复不断地循环出现,这是胡说。这就是说,存在一个基本的非循环时间,对于这一时间,不同的循环将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胡塞尔揭示基督教兴起后循环时间观点被取代

在上古年代,人类为了生存的目的而观察自然。草木枯荣,河水泛滥,寒暑交替,天体出没,这些重复出现的自然现象遂使人们逐渐产生世界是轮回变化的、时间是循环的原始观念,这是十分自然的。古玛雅人历史看成是以260年为一周期的不断重复。古希腊人把世界看成是永无休止的自我重复。古印度人认为世界是周期交替的,而每一次更迭都会出现劫难。古埃及人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同尼罗河的涨落联系在一起。古巴比伦人则把地球上发生的事情归结为天体出没的影响。在中国,则有十个太阳轮流传递时间的传说。

因此可以说,在中世纪以前,在全世界各个民族中,时间循环的信念是较为普遍存在的。这是以各个民族的宇宙观为代表的许多古代文化的共同特征,或许也可以说它是人类从本质上认识时间的起点。当然也有例外,例如信奉拜火教的古伊朗人则认为世界是在发展的而不是在循环的。

基督教兴起以后,循环时间观点开始逐步被线性时间观点所取代。基督教的教义强调事件的非重复性。例如耶稣诞生日期是不能重复的。按基督教教义,时间是上帝创造的,它线性地流向未来。一般地说,宗教强调未来。上古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多半带有神话色彩,而神话强调过去。各类神话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世界在轮回中进入理想化的过去,时间是循环的。

在中世纪后期及文艺复兴时期,时间的循环观点和线性观点一直处于激烈的斗争之中。到了17世纪,由于莱布尼兹等人的推动,时间循环观点才让位于线性发展的观点。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看到,根据莱布尼兹的相关时间理论,如果我们假定宇宙状态存在一个线性序列,这些状态都具有简单的先后关系,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同时性事件的秩序,那么我们便可以将非共存事件与一个给定事件相互联系起来。这时,我们必须考虑胡塞尔提出的,作为宇宙特定状态的相关瞬间的定义问题。胡塞尔坚持认为,把宇宙的两个视同一性状态想象为独立发生,这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然而,如果我们把一个瞬间规定为宇宙的一个特定状态,则我们将面临两个瞬间既可以是相异的,又可以是同一的这样的逻辑矛盾。(www.xing528.com)

幸好,这个矛盾无须求助于牛顿的绝对时间概念也可以解决。因为,如果宇宙的一个状态被规定为所有同时性事件的秩序,那么并非同时的两个状态无论从哪一点来看都将不是同一的。不过,这一困难的解决牵涉对作为基础的时间的认识:时间变为事件的本质特征,而宇宙状态严格地说就不再是主要的了。

胡塞尔的论证揭示了循环宇宙概念和循环时间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前者导出周期普适时间概念,而后者暗含时间就像一个环那样是闭合的。

有些哲学家明确反对循环时间概念。他们认为“相同”事件可以反复不断地循环出现,这是胡说。人们或许应该反对这样的观点:宇宙的两个状态在每一个特定的时刻都是相同的,除了故弄玄虚地把这个时刻说成是“两个”时刻之外。

在构成这一尖锐差异时,似乎可以看出,人们是在悄悄地假定时间最终是独立于事物并以其自身价值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时间是绝对的。我们认为,即使人们把时间看成是相对的,因而从属于宇宙,但是坚持经历一个特定阶段的宇宙事件与再一次经历的事件相比是一个不同事件的观点,这也并不是胡闹。事实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如果时间真的是循环的,那么宇宙正在经历事件单一循环序列和经历同一性循环序列之间就不可能存在差别,因为任何差别都将表示时间不是循环的。这就是说,存在一个基本的非循环时间,对于这一时间,不同的循环将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基本的非循环时间作为参考,我们就不可能把宇宙的“圆周序列”状态和“直线序列”状态区别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