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一统王朝:秦汉外戚势力的确立

大一统王朝:秦汉外戚势力的确立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当霍氏被彻底诛灭,宣帝即全面任用史氏、许氏,希望凭借外戚的势力来巩固皇位。史氏、许氏、王氏等外戚政治势力的兴起,成为宣帝、元帝时期朝廷政治的一大特征。此举严重打击了儒臣集团的势力,奠定了外戚专权的政治局面。史高去世后,其子史丹成为史氏家族的代表。成帝即位之初,朝廷大权被两个王氏、史氏、许氏四个外戚家族把持。王商获知罢免的消息,呕血而死。王氏家族最终能够击败其他外戚,具有一定必然性。

大一统王朝:秦汉外戚势力的确立

宣帝在民间时,主要依靠外祖母家史氏和妻家许氏的庇护。霍光去世以后,宣帝开始提拔史氏、许氏,任命两家子弟为官,分散霍氏的权势。而当霍氏被彻底诛灭,宣帝即全面任用史氏、许氏,希望凭借外戚的势力来巩固皇位。不仅史氏、许氏,宣帝还寻访到母亲王氏家族的下落,王氏也得到重用。史氏、许氏、王氏等外戚政治势力的兴起,成为宣帝、元帝时期朝廷政治的一大特征。

宣帝的岳父是暴室啬夫许广汉。宣帝即位以后,立许氏为皇后,按照惯例,皇后的父亲应该封为列侯。但是霍光以许广汉受过宫刑为由,加以反对,宣帝不敢强求。当诛灭霍氏后,宣帝马上封许广汉为平恩侯。许广汉封侯仅仅七年就去世了。许广汉没有儿子,宣帝重用许广汉的弟弟许延寿,让他做大司马、车骑将军,在朝辅政,地位与当年的霍光相当。元帝即位以后,很怀念母亲许皇后,于是封许延寿的二儿子许嘉为平恩侯,延续许广汉的爵位。元帝还把许嘉的女儿许配给太子,希望能够延续许氏的权势。

宣帝即位时,外祖父史恭已经去世,史恭有三个儿子,全部被分封为列侯,其中史高最受重用。宣帝临终前,任命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让他以顾命大臣的身份辅佐元帝。史高后来与中书令石显联合,逼死了另外两个顾命大臣萧望之、周堪。此举严重打击了儒臣集团的势力,奠定了外戚专权的政治局面。史高去世后,其子史丹成为史氏家族的代表。元帝让史丹做太子的老师。元帝在位末年,常有改立太子的想法,幸得史丹极力袒护,才使刘骜保住了太子的位置。成帝即位后,对史丹非常感激,加以提拔。鸿嘉元年(前20),史丹被封为列侯,个人权势达到了顶峰。

宣帝刚出生不久,母亲王氏就死于巫蛊之祸。宣帝即位时,对母亲的家世一无所知,后来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王氏家族的下落。这时宣帝还有两个舅舅王武、王无故在世,宣帝分封二人为列侯。王武去世以后,儿子王商嗣列侯位。王商为人小心谨慎,口碑很好,宣帝觉得王氏家族中只有王商可以委以重任,将其召至身边重点培养。元帝时期,王商位至右将军、光禄大夫。王商也曾护佑太子,所以成帝对王商十分感激,后来提拔为丞相

除了上述史氏、许氏、王氏,成帝母亲王皇后的王氏家族也迅速崛起,并有后来居上之势。成帝的母亲叫王政君,是魏郡元成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年轻时以宫人的身份被送入太子宫,被太子临幸。此前太子宫中嫔妃无数,然而十余年却没有子嗣,王政君只被太子临幸一次就怀上孩子。当时宣帝年事已高,得知太子有了子嗣,非常高兴。王政君的儿子一降生,就被宣帝召入宫中抚养。宣帝还亲自给孩子起名为刘骜,对小皇孙喜爱有加。

元帝即位后,封刘骜为太子,王政君也被封为皇后。王政君的父亲王禁被封为阳平侯。王禁死后,大儿子王凤继承爵位。元帝后来有改立太子的想法,王皇后和太子为此惴惴不安,幸得史丹、王商、许嘉等外戚的努力,才保住了太子的位置。成帝即位,王政君升为皇太后,开始提升王氏的地位,先是分封弟弟王崇为列侯,河平二年又把其余的五个弟弟也分封为列侯。这样一来,王禁的八个儿子,除了王曼早死未能封侯,其余七个儿子全部成为列侯。王氏一门共有七个列侯,权势盛极一时。

成帝即位之初,朝廷大权被两个王氏、史氏、许氏四个外戚家族把持。四大家族共主朝政,难免会产生矛盾。很快四个家族开始出现利益冲突,政治斗争不断升级。四个家族中,率先失势的是许氏。元帝在位晚年,任命许嘉为大司马、大将军,让其辅佐朝政,还把许嘉的女儿选为太子妃。但成帝不喜欢许氏,又不能违抗元帝的遗愿,即位后仍然立许氏为皇后。这时的许氏家族已经失去了政治靠山,建始三年(前30)成帝罢免了许嘉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转由舅舅王凤接任。许嘉被罢免后很快病逝,这使许皇后的位置变得岌岌可危。此后王凤逐渐控制了朝廷大权,他授意属下不断攻击许氏家族。鸿嘉三年(前18),许皇后的姐姐私下诅咒王凤的行为败露,成帝下令废掉许皇后,任官的许氏子弟全部罢免,并被逐出长安。九年后,成帝又将许皇后赐死,许氏家族彻底败落。

继许氏倒台的,是宣帝母族王氏。成帝即位后,王商因为护佑成帝有功,受到成帝的敬重,位至丞相。已经身为大司马、大将军的王凤想拉拢王商。一次他找到王商,希望王商帮助自己的亲属谋取官位,遭到拒绝,两家由此交恶。王凤唆使属下暗地收集王商的罪证。王凤知道,王商是三朝旧臣,而且深受成帝敬重,仅凭自己难以扳倒,于是转而寻求史丹的支持。史丹也与王商不合,史氏、王氏结成政治联盟。

河平四年(前25)三月发生了日蚀。太中大夫张匡在王凤的授意下上书成帝,称王商罪行累累,触怒天意。成帝惶恐,征询王凤和史丹的意见,二人都称王商罪不可赦,最后成帝下令罢免王商。王商获知罢免的消息,呕血而死。王氏子弟在朝中任官者,都被王凤调到地方,宣帝母族在朝中的势力随之凋零。(www.xing528.com)

王商死后,外戚只剩下王氏、史氏两家,而这时的史氏,除了史丹,没有人在朝廷担任要职。而史丹年事已高,沉迷于骄奢的生活,对政治不再上心。等到几年后史丹病逝,史氏家族再也没有能够掌握实权的人物。朝廷大权实际已被王凤牢牢掌控。王氏家族最终能够击败其他外戚,具有一定必然性。因为其他三家外戚在宫廷里已经没有能够保护各自利益的政治后盾。而王氏家族却有皇太后王政君这个靠山。在王政君的干预下,每当外戚们发生矛盾,成帝最后总是会偏袒王氏。王氏最后能够独霸政坛,也就不足为怪了。

迎宾客六博图画像石(汉代,陕西绥德县汉墓出土)。右室两人隔案对坐作“六博”之戏。图像生动地表现了汉代上层社会豪华安适的生活场景。

阳朔年间,王凤已经完全控制了朝政,大小事务皆由他决定,连成帝也无法干预。一次有人向成帝推荐刘歆,成帝见了刘歆非常赏识,当即任命为中常侍。身边的人都劝成帝征询王凤的意见,成帝说中常侍又不是什么要职,难道我堂堂一个皇帝还做不了主?结果别人把消息告知王凤,王凤非常生气。原来刘歆的父亲刘向看不惯王氏把持朝政,曾经上书成帝请求罢黜王氏。王凤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最后迫使成帝收回成命,把刘歆逐出宫廷。定陶王刘康与成帝从小在宫中长大,关系很好,成帝经常把刘康召到长安来一起生活。王凤认为皇帝和藩王混在一起,不成体统,迫使刘康回国。刘康临行时,成帝与他执手相泣,却没有任何办法。

京兆尹王章察觉到成帝对王凤的不满,秘密揭发王凤的罪行。成帝常常召见王章,共同商量对付王凤的办法。然而,整个宫廷都被皇太后安插了眼线。王章与成帝的密谋,很快就被皇太后获知,并通报给王凤。王凤随即上书成帝,检讨错误,请求罢官还乡。皇太后则绝食痛哭,给成帝施加压力。成帝见状立刻慌了手脚,下诏挽留王凤,还把王章送交廷尉惩处。从此以后,朝廷中再也没有官员敢批评王凤。

阳朔三年(前22),王凤病逝,此后王凤的弟弟王音、王商、王根先后出任大司马、大将军,朝权一直被王氏牢牢掌控。绥和元年(前8),王根年事已高,王氏子弟由于从小骄奢淫逸,都无法委以重任。反倒是贫寒出身的王莽在朝中颇有威望。该年王根上书成帝,请求把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转交给王莽,获得批准。王莽由此成为新一任王氏执政者。但是好景不长,很快王莽就遇到重大的政治危机。

成帝以好色出名,淫逸的生活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导致他一直没有子嗣。到了绥和元年,已经在位二十余年的成帝不得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成帝与定陶王刘康关系很好,但刘康已死,其子刘欣继承王位。元延四年,刘欣到长安觐见,成帝见到刘欣聪明机灵,而且熟读诗书,非常喜欢。这时刘欣的祖母、元帝的妃子傅昭仪还在世。傅昭仪谙熟人事,看出成帝对刘欣的喜爱,不惜重金买通赵皇后和辅政的大司马、大将军王根,请求二人说服成帝立刘欣为太子。赵皇后和王根觉得拥立刘欣也不失为良策,如果刘欣当上皇帝一定会报答自己。最后在傅昭仪、赵皇后和王根的推动下,成帝于绥和元年下令立刘欣为太子。

刘欣刚刚被立为太子,第二年成帝就病逝了。刘欣成为皇帝,是为哀帝。刘欣的祖母傅昭仪和母亲丁氏也摇身一变,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王氏与新皇帝之间并无血缘关系,按照汉朝制度,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应该移交给傅氏和丁氏。王政君也觉得王氏应该回避,授意王莽交出朝权。就这样,傅昭仪的侄子傅喜取代王莽成为大司马、大将军。傅昭仪见到傅氏获得了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野心开始膨胀,她授意傅喜给自己上尊号,使自己的地位与王政君相当。傅喜认为这么做有些过分,没有答应,傅昭仪非常气愤,罢免了傅喜,让哀帝的舅舅丁明出任大司马、大将军。此后,傅昭仪把傅氏、丁氏子弟全部分封为列侯,并委以重任,王氏子弟则被排挤,陆续被逐出长安。为了延续傅氏家族的权势,傅昭仪还挑选侄女立为哀帝的皇后。逐渐控制大权的傅昭仪渐渐不把王政君放在眼里,甚至与之交谈时还直呼为“王妪”(王老太太)。由于哀帝的缘故,王氏只能默默忍受,形势的发展似乎预示着,王氏也将如同史氏、许氏一样,逐渐淡出政坛。

然而,傅昭仪、丁氏都不如王政君长命。哀帝即位的第二年,丁氏就去世了,而到了元寿元年(前2),傅氏也去世了。傅氏去世以后,哀帝不愿意再由外戚辅政,而是重用宠臣董贤。董贤原本是哀帝的舍人,相貌美丽,很受哀帝宠爱,两人终日厮守在一起。一次两人一同睡觉,哀帝醒来后,发现睡在身旁的董贤压着自己的衣袖,为了不吵醒董贤,哀帝命人把衣袖剪掉,这就是典故“断袖之宠”的由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认定,哀帝与董贤是同性恋的关系。当时丞相王嘉和大司马丁明都认为二人关系不成体统,不断上书要求驱逐董贤,哀帝非常不满,借机害死了王嘉,丁明因为有傅昭仪袒护,而未被加害。元寿元年,傅昭仪去世,哀帝立刻罢免了丁明,让董贤做大司马、大将军。董贤哪里懂得执政,只是终日与哀帝厮混。董贤当上大司马不到一年,哀帝突然病逝,大权重新回到王政君手中,王政君即刻召回王莽,取代董贤。王莽控制朝权以后,逼迫董贤自杀,把朝廷中任官的傅氏和丁氏全部罢免,驱逐回乡。为了发泄对傅氏、丁氏的怨恨,王莽下令取消傅氏、丁氏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尊号,还把两人的陵园夷平,将二人尸骨迁葬回定陶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在拥立新皇帝以后,王莽再也不肯把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交给别人,而由自己牢牢掌控。王氏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哀帝在位时期的政治危机,重新成为独揽朝权的外戚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