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临终之前,确定霍光为首辅大臣,辅佐刘弗陵。但武帝担心霍光权势过大,所以为牵制霍光做了种种安排。首先,除霍光以外,又任命金日磾、上官桀为顾命大臣,让三人分领军权,共同领属尚书,相互牵制。其次,确定田千秋、桑弘羊在外朝的领导地位,使内朝不能直接干预外朝,从而起到内朝、外朝相互制约的作用。
武帝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在他逝世以后,面对年仅八岁的新皇帝,大权在握的霍光不可能没有想法。对于一个实际已经成为汉帝国最高决策者的人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巩固并延续权势无疑是其最为迫切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霍光必须想方设法摆脱武帝设置的种种束缚。
霍光首先想到巩固与金日磾、上官桀的关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都是武帝身边的近侍,出身低微,没有显赫的功劳,面对功勋卓著的外朝官未免低人一等。霍光想到可以利用武帝晚年的马何罗行刺事件做文章。当年马何罗潜入寝宫,幸得金日磾等内侍人员的保护,才使武帝摆脱危险。霍光于是编造了一份武帝遗诏,遗诏称金日磾、霍光、上官桀三人一同擒获马何罗,功劳显著,皆封为列侯。凭借这样一份遗诏,三人都将封为列侯,可以与外朝功臣平起平坐。对于这份突然出现的遗诏,朝臣们疑惑重重,曾服侍于武帝身边的侍中王忽,公开宣称从未听说有这份遗诏。霍光得知后,大为恼怒,逼迫王忽的父亲将王忽杀掉。直到一年后,朝廷局势基本平定,霍光才正式公布遗诏,霍光和金日磾、上官桀皆封为列侯。
除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霍光还用联姻巩固三人的关系。霍光把长女嫁给上官桀的长子上官安,把次女嫁给金日磾的儿子金赏。这样三人便通过婚姻结成裙带关系,形成俱荣俱损的利益集团。
始元元年(前86)九月,金日磾病逝,三人核心变成两人核心。霍光与上官桀的关系更为紧密,两人配合默契。每当霍光休息或患病时,上官桀便代替霍光入宫决策朝政,霍光也对上官桀表现得极为信任。此后,在上官桀的主导下,两人又做出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始元四年把上官安年仅四岁的女儿立为皇后。这样一来,未来的皇太子将是霍氏和上官氏共同的骨肉,两家的权势似乎可以永远维持下去了。
霍光认为内朝已经得到巩固,可以伺机压制外朝。始元五年,霍光借昭帝的名义,在全国征召贤良、文学之士,从中精选六十余人,授意他们搜集盐铁专卖制度的弊端。实则是为了动摇桑弘羊在政界的地位。次年二月,霍光下令召开盐铁会议,集合大臣商议是否保留盐铁专卖制度。桑弘羊深知盐铁专卖制度的存亡,直接关系到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于是联合丞相田千秋坚决维护。经过一个月的激烈论辩,盐铁专卖制度得以保留,霍光的政治意图并没有实现,这说明外朝仍然具有很强势力,但是在论辩中,儒生们在霍光的支持下,大胆抨击桑弘羊及其属下,令桑弘羊极为难堪,这使桑弘羊的政治威信大受损害。
就在霍光筹划对外朝展开新一轮打击之时,内朝却发生了分裂,并引发严重的政治风暴。原来早先上官安打算立女儿为皇后,霍光并不同意。为此上官安转而寻求鄂邑长公主的支持。鄂邑长公主是武帝的女儿,武帝晚年嘱托鄂邑长公主在宫中抚养刘弗陵。上官安找到鄂邑长公主,在她的帮助下,把女儿送入宫中立为婕妤,造成既成事实。最后霍光只好同意立上官氏为皇后。作为回报,上官桀、上官安父子答应封鄂邑长公主的情人为列侯,但这个提议却遭到霍光的坚决反对,为此上官桀父子和鄂邑长公主都很怨恨霍光。
这时上官桀的野心也在膨胀,他想除掉霍光,使自己成为汉帝国最高执政者。上官桀虽然有除掉霍光的念头,但是霍光牢牢控制着昭帝。上官桀于是将目光转向武帝的另外一个儿子——燕王刘旦。上官桀、鄂邑长公主派人与刘旦联系,三人一拍即合。上官桀还笼络桑弘羊,得到积极响应,“反霍光”政治集团迅速形成。
经过策划,上官桀等人精心布置了除掉霍光的计划:首先上官桀以燕王刘旦的名义草拟一份弹劾霍光的奏书。等到霍光休假时,上官桀在朝廷宣读奏书,然后桑弘羊再率领外朝官一同进言,请求皇帝罢黜霍光。上官桀的计划似乎非常圆满,但是执行时,还是发生了意外。当上官桀检举霍光的种种罪行,桑弘羊等人极力要求罢黜霍光之时,年仅十四岁的昭帝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定。昭帝将燕王的奏书驳回,否决了桑弘羊的提议,并在次日霍光返朝时,当着全体大臣表彰霍光的忠诚,还下令日后如有诋毁霍光者,一律处死。上官桀见到利用昭帝罢黜霍光已经没有可能,转而策划刺杀霍光,废掉昭帝,改立刘旦为皇帝。元凤元年,上官桀与鄂邑长公主商定,由鄂邑长公主出面宴请霍光,在宴会上捕杀霍光,同时派使者前往燕国,让刘旦准备入京即位。上官桀与鄂邑长公主的密谋,被公主府的舍人泄露了出来。在获知上官桀的计划后,霍光立刻开始行动。在此之前,霍光已经秘密控制了丞相府,指使丞相府的亲信召集上官桀、上官安议事,上官父子不知其中有诈,来到丞相府后,被霍光亲信斩杀。随后霍光发兵搜捕鄂邑长公主、桑弘羊等人。鄂邑长公主、燕王被迫自杀,上官氏、桑氏则满门抄斩,只有皇后上官氏因为是霍光外孙女的缘故,才得以幸免。
上官桀、桑弘羊被处死后,霍光独揽大权的障碍,只有丞相田千秋。不过这时的霍光早已掌控了丞相府,丞相发挥不了多大影响。元凤三年(前78),霍光想治少府徐仁的罪,徐仁是田千秋的女婿。田千秋知道难与霍光抗衡,于是抢先采取行动,召集朝廷大臣共同商议徐仁的罪行,并把商议结果通报霍光。不料霍光闻讯大怒,认为丞相擅自召集群臣有违制度,要调查此事。大家知道霍光要对丞相下手,满朝人心惶惶。霍光最后迫于舆论,没有惩治丞相,但经过此事,田千秋已威信扫地,仅仅一年后,便忧愤而终。霍光扫清了最后的障碍,成为汉帝国最具权势的人。
当霍光独揽大权以后,随即进行一系列人事安排,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外朝重要官职几乎都被霍光的亲信把持,如新任丞相王和御史大夫杨敞都是霍光旧日的属下,而内朝官职和军职则被霍家人掌控。霍氏家族权倾朝野,皇帝安危都在霍光一人操纵之下。
就在此时,一位叫眭弘的儒生误判形势,认为霍光取代刘汉天下是迟早的事。他上书朝廷,列举地方发生的祥瑞事件,提出这意味着人世间要改朝换代,当今天子应当禅位于霍光。而这时的霍光刚刚巩固了在朝廷的地位,还没有篡位的打算,眭弘的上书等于把霍光置于风口浪尖之上。霍光将眭弘的上书交给廷尉,最后定性为妖言惑众,将眭弘诛杀。(www.xing528.com)
元凤四年(前77),昭帝年满十八岁,加“元服”,举行了象征成人的冠礼。作为辅佐幼主的顾命大臣,霍光已经完成了使命,应该还政于皇帝了。但是昭帝却希望霍光继续辅政。霍光自然不愿把辛苦拼来的权势拱手相让,欣然接受,继续把持朝政。
元凤六年(前75),昭帝突然病逝,没有子嗣。霍光必须另立皇帝,为此霍光大伤脑筋。当时武帝的儿子只剩下广陵王刘胥,但是刘胥已五十余岁,显然不会听任霍光摆布。霍光最后排除刘胥,选择刘髆的儿子昌邑王刘贺。刘贺年仅十余岁,又是昭帝的子侄辈,霍光可以借助上官氏皇太后的身份加以弹压。主意拿定之后,霍光召集朝廷官员,宣布帝嗣的人选,并派使者前往昌邑国,召刘贺入京即位。
身为藩王的刘贺意外被立为皇帝,不免欣喜若狂,立刻整理行装,带着亲信二百余人,浩浩荡荡地向长安进发。刘贺到了长安,被霍光立为皇太子,明确与上官皇后的母子关系。六月初一,刘贺在昭帝的灵柩前接受皇帝玺印,即皇帝位,上官皇后也被加以皇太后的尊号,仅仅十余日,汉帝国便完成了帝位交接。
早在刘贺赴京之前,曾有官员告诫他一定要服从霍光。但当刘贺登上帝位,却头脑发热起来。特别是他的亲信,都渴望能够得到更大的权势,他们怂恿刘贺抑制霍氏的势力。刘贺开始对朝廷人事安排进行调整,主要是排斥霍氏亲信,安插昌邑国旧臣。霍光拥立刘贺,是想让刘贺做傀儡,却未料刘贺刚刚即位就想摆脱自己,另立门户,这当然令霍光不快。特别是当霍光得知刘贺试图控制长乐宫,更是怒不可遏。长乐宫是皇太后居住的宫殿,刘贺此举无疑是想控制皇太后,使霍光无法利用皇太后把持朝政。
霍光对刘贺的不满,大司农田延年看得非常清楚。田延年是霍光的旧部下,他建议霍光废掉刘贺,另立新皇帝。田延年的提议正中霍光下怀,霍光于是带着田延年去见车骑将军张安世。张安世也愿意支持霍光,霍光决定开始采取行动,废掉刘贺。
霍光首先把废掉刘贺的决定告诉丞相杨敞,要杨敞配合。当杨敞得到消息,不禁大惊失色,虽然杨敞也是霍光旧部,但是自汉朝立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臣废掉皇帝的事情。面对霍光派来的使者,杨敞犹豫不决。杨敞的夫人是司马迁之女,颇有见识,见到丈夫犹豫不决,便提醒杨敞赶快表态支持霍光,不然将有杀身之祸。这时杨敞才醒悟过来,向使者表示将坚定地站在霍光一边。
得到张安世、杨敞的支持,霍光知道大势已定,召集大臣在未央宫议事。待满朝大臣聚齐后,霍光当众宣布刘贺昏乱无礼,不具有做皇帝的资格。大臣们大惊失色,但又不敢反对,只能默不作声。霍光当即率领大臣前往长乐宫,奏请皇太后废掉刘贺。皇太后跟随群臣前往未央宫,下令召皇帝入宫。刘贺入宫后,皇太后命人把霍光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宣读了一遍,然后收缴皇帝印绶,勒令其即刻出宫,移驻昌邑王宫邸。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就这样被废掉了。
废掉刘贺,霍光又要重新考虑皇帝人选。光禄大夫丙吉提醒霍光,卫太子还有一个孙子在世。当年巫蛊之祸时,太子全家抄斩,怎么还会有一个孙子呢?原来巫蛊之祸发生时,太子的儿子刚刚生下一个男孩,太子起兵失败后,全家死于兵祸,只有这个婴儿幸免于难,被送到监狱。当时的丙吉是监狱长官,他可怜这个婴儿,让监狱中的女囚喂养。这个婴儿也算命大,经历几场大病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丙吉给这个婴儿起名为“病已”,就是大病痊愈的意思。武帝去世以后,官府对巫蛊罪犯的羁押有所松懈,丙吉于是把小病已带出监狱,送给病已的祖母家族史氏抚养。掖庭令张贺原来是太子的属下,听说太子还有一个孙子在世,就派人把小病已接到掖庭来抚养。在张贺的悉心照料下,病已逐渐长大成人。张贺还亲自做媒,把下属许广汉的女儿许配给病已。就这样,病已也算是成家立业了。他定居在杜县,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经济上则依靠妻族许氏和祖母家史氏接济。
对于病已的身世,丙吉十分清楚,得知霍光为皇帝人选发愁,立刻想到病已。而抚养病已长大的张贺是车骑将军张安世的哥哥,所以张安世也支持把病已列为皇帝人选。霍光派人了解病已的情况后,愈发觉得病已是非常合适的人选。首先,病已是卫氏太子的后代,而霍光也属于卫氏外戚,更愿意接受太子的后人。其次,病已才十八岁,年纪很轻,没有什么政治经验,易于控制。再有,病已生长于民间,不像刘贺一样有大批亲信,不会结成政治集团。最后,病已在辈分上是昭帝的孙辈,比刘贺又低一辈,霍光借助皇太后弹压更为得心应手。考虑到以上几点,霍光很快决定立病已为新皇帝。
霍光按照程序向上官皇太后推荐病已,立刻得到批准。霍光随后派人去杜县接回病已。病已来到未央宫,群臣奉上皇帝印绶,登基为皇帝,是为汉宣帝,改名刘询,上官氏又提升一级,成为太皇太后。
刘询即位不久,侍御史严延年上书皇帝,称霍光废掉刘贺属于大逆不道,应当治罪。宣帝表现得极为惶恐,把严延年的上书转给霍光,让霍光去处理。第二年,霍光上书请求还政于皇帝。宣帝又表现得诚惶诚恐,极力挽留霍光,不肯亲政。待霍光同意继续辅政后,宣帝又下令以后一切奏事必须先奏明霍光定夺。宣帝的表现显然令霍光非常满意,这位新皇帝完全慑服于霍光的威信。霍光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傀儡,霍氏家族的权势似乎可以继续维持下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