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汉荣耀:命运转折,终成大错

大汉荣耀:命运转折,终成大错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对他来说,撤销对太子的追捕就等同于让他堂堂的大汉天子低头认错。要天子认错,又没有台阶下,这在刘彻心里是不能接受的。这也许是矛盾重重的刘彻心里最后的决定,而就等了这么一下,大错便不可避免地铸成了。

大汉荣耀:命运转折,终成大错

皇后卫子夫自尽,太子逃亡,卫氏一族灭门,刘彻的气却还没消。他一方面出台赏罚条例,继续穷究太子的党羽,凡记录在案曾进过太子“博望苑”的宾客,不问缘由一律诛杀;随太子造反的,通通以谋反罪灭族;但凡参加了太子军队的百姓士卒,不管是否自愿,尽皆流放,发配到敦煌。守南门的田仁,因为放跑了太子当然是要腰斩的;至于任安,他先是答应太子起兵,随后进了北军军营就反悔闭门不出,是为“首鼠两端,坐观成败”,此等二心贼子也难逃一死;甚至就连只是帮着田仁说了一句公道话的御史大夫暴胜之也被逼自杀。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跟随丞相平叛并出了死力的人,刘彻分别予以褒奖:戳穿如侯谎言的侍郎莽通被封为重合侯;平民景建因为在战斗中拿下太子少傅石德,一下子平步青云,被封为德侯;大鸿胪商丘成擒获反将张光,被封为秺侯。此外,刘彻还下令不惜重金悬赏,在全国通缉逃跑的太子刘据。

但是,不管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如何巧舌如簧,事情的真相终在众人的心里。太子和江充一伙谁善谁恶,谁忠谁奸,不论朝野官民,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可盛怒之下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儿子尚且不放过,这时候谁又敢站出来说两句公道话呢?

朝堂上没有一个敢帮太子说话的人,地方上却出了个敢于说真话的人——令狐茂。令狐茂是上党壶关(1)的三老(2),在谁都不敢帮太子说话的时候,他来到了长安,有可能是交代了后事带着棺材来的。他到了长安后就给刘彻上书:“陛下,臣听说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儿子是万物,只有天平地安,万物才能调和,所以只要父慈母爱,儿子没有不孝顺的。而今太子是大汉的嫡嗣,陛下的至亲,而江充不过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靠着一些手段才得到陛下的重用。以往他在赵国迫害赵国太子的事情是天下人都知道的,没想到他现在仗着陛下的信任更加胡作非为,竟然又想迫害太子。太子进不能见陛下,退受困于乱臣,在进退失据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奋起反击,杀了江充,随后又怕被陛下诘责才逃亡。臣以为,太子不过是临时拿了陛下的兵自救罢了,并没有谋反的二心。现在陛下盛怒之下追捕太子,而天下有智谋的能言善辩的人都不敢说一句话,臣深感痛心。臣现在愿效仿伍子胥比干这样的忠臣,不惜自己的性命,请求陛下尽早撤销对太子的缉捕令。如此迁延日久,万一太子有个三长两短,陛下岂不铸成大错?至于臣斗胆妄言,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愿在建章宫外随时听候陛下处置。”

这时候刘彻的心情多少也平静了一些,看了令狐茂的上书,仔细想想确有道理,太子的为人,几十年来他都看在眼里。这时候,刘彻心里多少有些后悔了,所以他并没有处罚令狐茂。但是,对他来说,撤销对太子的追捕就等同于让他堂堂的大汉天子低头认错。要天子认错,又没有台阶下,这在刘彻心里是不能接受的。可如果不撤销追捕,谁能保障太子的性命?自己的海捕文书早就发下去了:普天下的臣民都有责缉拿太子,而且“不论死活”。说不定哪天太子就被杀了呢?

认错,还是死扛?要面子,还是要儿子?

等等看吧。

这也许是矛盾重重的刘彻心里最后的决定,而就等了这么一下,大错便不可避免地铸成了。从长安城里逃出来的刘据往东一直逃到了现在湖南省湖县阌乡一带一个叫泉鸠里的小村子,躲在村里的一户普通农家中。这户农家人好,品德也高尚,就是太穷了。本来一家人温饱都成问题,现在多了太子、太子的两个儿子和几个随从,一下子多了好几张吃饭的嘴,更是难以为继,只好每天加班编草鞋去卖,来供给太子。

要说圣贤书,刘据也读了不少,为人也仁慈,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没吃过苦。看着每天都是清得见底、上面漂两根菜叶的稀饭,不说山珍海味,连肉粥都没有,这种日子刘据哪里受得了?这时候,刘据想到自己以前在湖县曾有个朋友,家里倒是挺有钱的,要是能到他那里躲一阵子,或是让他给自己送点钱过来,也能改善改善生活不是?可刘据也知道自己正被全国通缉,一旦自己离开,说不定会被人发现,搞不好就被人打死了。

不出门就可能饿死,出门可能被打死,刘据权衡再三,还是受不了咕咕叫的肚子的抗议,想了个自以为折中的办法。他决定冒一冒险,就找了个人拿着太子的信物替自己到城里去寻以前的那个朋友。

刘据以前出门哪次不是大部队拥着,坐着轿子或骑着骏马,什么时候自己走过路?那个有钱朋友的地址,他自己说不定都弄不清楚,更何况是托了个人去找?

那人出去不仅没找到人,回来时还把“尾巴”带回来了。湖县里那些立功心切的官吏一路尾随着他来到了泉鸠里,还没等将刘据所躲藏的农家围严实,便有好几人迫不及待地冲将进去,要将刘据生擒活捉。

主人见来了一队官兵,赶紧让刘据到里屋躲一躲,然后将房门紧闭,又上了门闩,自己则用背死死顶住房门,可本就家徒四壁的房子,那一扇破门怎经得住一众如狼似虎的官兵的冲击?官兵中一个叫张富昌的尤其卖力,飞起一脚,将门和农家主人一起踹翻在地,第一个冲进房中。农家主人还想起身阻挡,就被张富昌一刀捅了个对穿,两个皇孙试图冲上去和官兵搏斗,也被张富昌两刀撂翻在地。张富昌被农家主人和两个皇孙阻了一下,新安令史李寿便超过了他,第一个冲到了里屋。这时候,在里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刘据已经找了根麻绳上吊,等到李寿把刘据从房梁上拽下来,他已经没气了。(www.xing528.com)

得了刘据的尸体,李寿和张富昌邀功心切,马上跑到长安请赏。刘彻没想到自己就这么一犹豫,儿子就被人弄死了,但有什么办法呢,命令是自己下的,刘彻只好给李寿封了个邘侯,将张富昌封了题侯。

太子也死了,侯也封了,可刘彻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历史上哪有自己儿子死了,老子还奖励杀他之人的?自己这个皇帝做的也算前无古人了。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可能是巫蛊之祸的影响太大,搞得那些以往爱吹嘘自己方术的巫师方士也不敢再在皇帝面前吹牛了,偶尔有几个仍号称自己有神仙之术的,末了也未能应验。加上这一年里刘彻的身体越来越差,他不得不开始正视死亡的问题。

刘彻从十六七岁刚当上皇帝的时候便开始迷信神仙方术,数十年间他信过很多方士,也杀了很多方士,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方士。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神仙和长生之说都深信不疑,可这并不意味着当一次次求神失败,当术士的谎言一次次被戳穿,当自己的身体不可抗拒地衰老的时候,他就不懂得去思考。

老之将至的刘彻慢慢地意识到,古往今来有那么多能人异士,也没听说过谁真能让哪个古圣先贤长生不死。以此说来,神仙之术是否真的不存在?既然长生不老不可得,那巫蛊害人是否也是无妄之谈?如果巫蛊害人本身就是一个笑话,那自己儿子刘据的死,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为了验证自己的疑惑,刘彻命人严格审查各地近年来的巫蛊案件,最后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冤案,那些曾称能害人的巫术经检验没有一个灵验的,刘彻这才知道自己真的上了江充的当。原来在天下人眼中,自己才是最大的笑话,这下他对太子刘据的思念和懊悔之情就更加浓烈了。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九月,看守高皇帝陵寝的郎官田千秋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敏感地觉察到了皇帝心态上的变化,便抓住机会给皇帝上书。同样是为太子的事情喊冤,他说得就比较有艺术性:“儿子拿父亲的兵耍了一番,该怎么处罚呢?打一顿屁股就够了。天子的儿子因为过失杀了人,这不算什么大的罪责。陛下,以上这些话是我做梦的时候,一个白头翁告诉我的。”

田千秋这个人在此之前于史无载,我们并不清楚他的出身来历是否有何特别之处,但从他对上书时机的把握和其言辞技巧上来看,此人绝不简单。首先,在时间上,他算准了刘彻在清查巫蛊事件后心里定然会有所醒悟,这时候上书是最合适的。如果田千秋提前半年上书,可能其对刘彻的触动并不会比令狐茂大;而如果迟上一段时间,说不定刘彻自己就忍不住给刘据平反了。

其次,田千秋的上书帮刘彻解决了一个为太子平反的最大难题,那就是,太子起兵是既成事实,不是造反又是什么,该如何定性太子的行为?田千秋说,太子那不叫起兵,不过是儿子拿父亲的兵玩儿了一通(子弄父兵),要说罪过,打一顿屁股,教训教训就可以了。而且,这话还不是他田千秋说的,是一个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头教他说的。那这个老头又是谁呢?田千秋没有说,但谁都可以猜到,他是看守高皇帝刘邦陵寝的官,那老头自然就应该是刘邦本人了。高皇帝都这么说了,这台阶还不够刘彻下吗?

刘彻很高兴,他马上召见了田千秋,也不跟他讨论什么白头翁,什么子弄父兵罪当笞,只是告诉田千秋一句话:“父子之间的这点事是最难说清楚的,而你却一言而明,这是高皇帝显灵让你来告诉朕的,你当留在朕身边辅佐朕。”然后,刘彻马上就把田千秋从高寝郎直接提拔成了九卿中的大鸿胪。

有了高皇帝给的台阶,这下刘彻终于可以不用硬撑了,可以公开表达自己的懊悔和对太子的思念了。他一面下令修思子宫,筑思子台,表达对太子刘据的思念,一面着手为太子平反。刘彻把江充全家灭族,又将那个逃回来污蔑太子的苏文活活烧死在了横桥上,而在泉鸠里格杀太子和皇孙并被封侯的李寿和张富昌,刘彻本来是想把他们调到北地郡去打匈奴,让匈奴人把他们杀了,没想到那段时间匈奴人不给力,刘彻干脆就自己动手,随便安了个罪名给他们,也通通灭了族。

然而,不管刘彻再怎么杀人,再怎么在思子台上深情眺望,太子都不可能活过来了,已经铸成的大错不可挽回。而且到了刘彻晚年,对于整个朝廷而言,失去继承者并不是唯一的危机,刘彻数十年如一日的对外用兵所导致的生产力被破坏、流民四起和通货膨胀社会问题和经济危机也逐一爆发。不夸张地说,整个王朝已经开始向秦始皇嬴政晚年乱世的前奏靠拢,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等待汉王朝的恐怕是下一个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

而刘彻,就在这种充满危机的环境中迎来了人生最后的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