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霍去病率队剿匈,大汉荣耀

霍去病率队剿匈,大汉荣耀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卫青并不打算撤军,因为他的外甥剽姚校尉霍去病带着自己的队伍已出去了一天,至今还没有下落。同样是私生子,霍去病和卫青的境遇却不可同日而语。卫青派出先锋后,霍去病也在征得舅舅同意后,带着自己手下的八百壮士远离大部队前去寻找匈奴人。霍去病无愧于皇帝给他的“剽姚校尉”名号。待到杀散了匈奴人,霍去病让战士们赶紧清理战场。

霍去病率队剿匈,大汉荣耀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二月,大将军卫青兵出定襄,又和匈奴打了一仗,这次只取得了一点小胜,斩杀匈奴数千人。一个月后,卫青再次率十余万人出征,尽管一开始并不顺利,但最终给帝国带来了另一份惊喜。

和一个月前的出征一样,卫青率领着手下六位将军二出定襄。有鉴于历次出征时卫青手下的将领大多都是这几个人,我们也可称之为“六大金刚”,他们分别是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李广、中将军公孙敖和强弩将军李沮。这里不提其他人,单说这个前将军赵信。此人原名不详,本是匈奴的一个头目,降汉以后改名为赵信。由于出身的关系,赵信熟悉匈奴的地形,又作战勇猛,是打先锋的合适人选。这次出征,赵信和苏建所带的兵马都是大军中的精锐,一直走在前方为大军开路。

虽然此次大军出征也打了几次胜仗,但一直没找到匈奴的要害,且大部队的行军始终不顺利,于是卫青便命令大部队驻扎下来,派出先锋去寻找匈奴大部队的踪迹。作为前锋的赵信和苏建领命后就率领着各自的队伍一起出发了。开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一路疾驰,越走越远,最终遇上了伊稚斜单于率领的匈奴主力。

这时候,苏建和赵信手下共计三千人,而匈奴骑兵少说也有好几万。欲战?虽然他们手下全是精锐,但苏建和赵信还不至于自信到相信靠这三千人就能打败匈奴主力的地步。想跑?文帝在位时,李广曾带着百十号人在离大部队几十里的地方和匈奴的几千骑兵不期而遇,当时,就连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的李广也没敢跑。他告诉手下,这么近的距离,一旦他们掉头逃跑,匈奴人就会立马来追,而且会一边追一边射箭,谓之“追射”。这样的话,他们就只可能有一种结果,那就是“立尽”。既然连李将军都认为逃跑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硬着头皮上去死磕了,万一吓退了敌人,自己还能保住性命,实在不行,好歹也博个为国捐躯的名声。苏建和赵信合计后,带着手下径直冲入敌阵。赵信果真是“一点寒芒先至,然后枪出如龙”,他带头第一个扎进敌阵,接着双方就是一通厮杀。

但凡军队出征,不管规模如何庞大,先锋都是最重要的,能打先锋的队伍也必是大军中最精锐之师。这奋起余勇的三千骑兵对阵数万匈奴人,打打跑跑,居然持续厮杀了一昼夜。最后,苏建手下的士兵全部阵亡,而赵信手下也只剩八百人。

平日里经常听到很多青年或中年人吹牛,夸耀自己如何不畏死,其实那是因为他们还远没到临死的那一步。如果真到了要做出生死抉择的那一刻,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活着的,哪怕能多活一时三刻,他们也会为之付出一切。到了这个时候,想活命并不意味着贪生怕死,更多的只是人的求生本能,而能超越这种本能的,那就是英雄

苏建显然还不是英雄,他一看自己的手下已经全交待在这里了,自己要是再不走,估计也要死在这里,而且都打到这份儿上了,自己回去也能有个交代了。于是,他就瞅个空子溜之大吉了。赵信本来也想走,可他身边还有八百骑兵,目标太大,跑起路来不如苏建孤家寡人来得轻巧,早被匈奴骑兵重重围住。眼看赵信已到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这时,匈奴人阵中认得他的人用匈奴话招呼了几句,赵信也用匈奴话回了几句,一阵叽里咕噜之后,赵信直接投降了。

当然,赵信自己可能也不觉得投降有愧于朝廷,反正他本来就是匈奴人。前些年,他一直帮着汉人打自己人,并不曾有过懈怠,也算对得起大汉了。这下,自己虽称不上荣归故里,好歹也不算投敌叛国。

按理说,先锋部队被消灭,卫青也有指挥失误的责任。苏建和赵信的三千人和匈奴主力厮杀了一昼夜,汉军居然没有一兵一卒的增援,甚至事先都不曾知晓。直到苏建只身逃回大营,卫青才知道已经折了先锋。

对于如何处理逃跑回来的苏建,卫青否决了其他将领提出的杀了苏建立威的建议,只把他关了起来,准备押回长安等候皇帝发落。虽然他们一路上也斩杀了上万匈奴人,但毕竟军队折损了先锋,于大军不利,再战恐怕也讨不到什么好处。然而,卫青并不打算撤军,因为他的外甥剽姚校尉霍去病带着自己的队伍已出去了一天,至今还没有下落。(www.xing528.com)

霍去病的父亲叫霍仲孺,是平阳县的一个县吏,他被派去平阳侯家做事的时候和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瞧这一家子)。同样是私生子,霍去病和卫青的境遇却不可同日而语。霍去病生在侯爷家里,至少可以吃得上饱饭。到了后来,卫子夫得宠,卫氏一族便一同鸡犬升天,霍去病更是获得了皇帝的喜爱,小小年纪就经常在皇帝身边玩耍,可以说是命运的宠儿。等到了十八岁,霍去病长得高大壮实,马背上的功夫也是不凡,皇帝便让他随舅舅卫青出征,给了他一个剽姚校尉的名号,还让他在军中挑选了八百名专属于自己的手下,并赋予了他独立作战的权力。

一个月前的出征,霍去病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这次憋足了劲儿要好好表现一番。卫青派出先锋后,霍去病也在征得舅舅同意后,带着自己手下的八百壮士远离大部队前去寻找匈奴人。霍去病无愧于皇帝给他的“剽姚校尉”名号。“剽姚”者,迅疾而勇猛是也。他带着手下一口气就跑出了几百里地。同样是远离大部队,霍去病比苏建他们幸运多了,他在草原深处遇到了匈奴人聚居的帐篷群,从高处往下看,呼啦啦的一片,目测也有数千人。

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人的反应应该是原地待着不动,派人赶快回大将军那里搬大部队过来,集中优势兵力吃掉这股敌人。然而,霍去病竟是天生的勇士,手下就八百骑兵,第一次作战就遇到了兵力数倍于己的敌人,他感到的不是恐惧,不是害怕,而是兴奋。他二话没说,拔出腰间的战刀,一马当先冲了出去。手下的儿郎们一见头领自己冲了出去,哪里敢有丝毫的懈怠,面对众多敌人,前一秒还存在的恐惧下一秒便化作了亢奋。八百骑兵个个争先恐后,人人热血沸腾,如同水银泻地般拥向匈奴人的营地,但凡见到服饰不同于汉人的活物,一律当草人砍。匈奴人已知那个擅长奔袭的卫青仍在数百里之外,哪里会想到这里还能冒出一队汉人的骑兵。很多匈奴人甚至没来得及有所反应就做了汉军的刀下亡魂,侥幸没死的也纷纷四散奔逃。

待到杀散了匈奴人,霍去病让战士们赶紧清理战场。骑兵们把几个衣着华丽的俘虏押到霍去病面前,经通晓匈奴话的手下一审问,霍去病不由得得意起来,原来这里驻扎的竟是单于的亲戚和大臣,被活捉的俘虏中不仅有伊稚斜的叔叔罗姑比,还有匈奴的相国、当户等大官,而伊稚斜的爷爷辈的籍若侯产(1),已经在乱军中被砍作两段。

霍去病并非有勇无谋之辈,以八百壮士出其不意地击溃匈奴数千人马后,他没有得意到继续率部追击,而是懂得见好就收,让手下在匈奴的增援部队到来之前赶紧绑了俘虏,割下死者的人头,带回去跟舅舅邀功。

正在大营中焦急不安的卫青,终于等到了霍去病,看到他的手下还提溜着俘虏和两千零二十八颗人头,卫青大喜过望,立即命令手下人马鸣金收兵,撤回定襄。

这次出征,他们虽然折损了先锋,但所斩杀的匈奴士兵足以抵上大军的损失,卫青至少算是功过相抵。此外,军队中还冒出了霍去病这样的勇将,这让刘彻非常高兴,他马上下令嘉奖“勇冠三军”的霍去病为冠军侯。

为什么皇帝会如此喜欢霍去病呢?除了霍去病是他打小看着长大的,私人感情深厚,还另有原因。这时候,皇后卫子夫已是一个陪伴了皇帝十五年、生了一儿三女的妇人,而且从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之后,卫子夫再也没有生育过。由此可知,对刘彻来说,她的新鲜感早已不在,眼下刘彻新宠幸的是王夫人。然而,后宫中有皇后卫子夫,朝臣里有大将军卫青,加上这个时候刘彻的姐姐——那个把卫子夫介绍入宫的平阳公主——因为原来的丈夫曹寿有“恶疾”(大概是身体极差或不能行人事之类的),日子过得很苦,便和曹寿和平离婚,并最终选择下嫁给自己家原来的马奴、现在的大将军卫青。这一下子,卫家人就好比从里到外把刘彻包围了,不管卫青有没有想法,刘彻对此肯定很不爽。

从此次出征后的赏赐中就可以看出刘彻的不爽,卫青虽然损失了先锋部队三千人,但与斩杀万余人的战果相比,应该还是功大于过的。按刘彻以往的性格,必定会再次加封卫青,可他偏偏只赏赐了卫青一千金。这足以证明,已到人臣之极的卫青开始失去皇帝的信任。现在有了霍去病,刘彻在军事上就摆脱了只能依赖卫青一个人的窘境,这如何不让他高兴?而得到皇帝欣赏的霍去病,也将用一次次的胜利证明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