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山东淄川人,生于明末崇祯年间。他的祖上曾经做官,后来家道中落。他父亲二十多岁还没能考中秀才,于是转行去经商。蒲松龄的父亲到四十多岁时,膝下尚无一子半女,于是一边专心读书,一边散尽家财,广施仁义,后来才有了孩子。蒲松龄小时候,天资聪明,过目不忘,在几个孩子当中,最博父亲的喜欢。由于家财散尽,没钱聘请教师,蒲松龄的父亲便亲自教他读书。
少年蒲松龄确实是考场中的一把好手,十九岁参加童子试,就得到县、府、道全部第一的好成绩。蒲松龄进学后,与同邑李尧成等少年秀才交情深厚,经常一起深夜苦读、研究学问。山东学道对蒲松龄很是看重,一心提携,盼望他将来能够飞黄腾达,只可惜,时运不济,蒲松龄后来多次应考,终无所获。
一心求取功名,却被功名误一生。蒲松龄在苦学之际,对流行于下层人民中的俚曲以及民间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着这个兴趣,蒲松龄开始搜集志怪小说、神话故事,并开始着手写作志怪小说。
康熙九年,蒲松龄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孙蕙的邀请,南下作幕僚。蒲松龄在给孙蕙做幕僚期间,接触了封建官僚阶层的各色人等,对他了解、揭露官场的弊病以及文学形象的构思打下了基础。再者,蒲松龄做幕僚是在江苏,地处江南,风景秀美,公事之余,他跟随孙蕙游山玩水,这极大地陶冶了他的情操,为他后来的创作背景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做幕僚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蒲松龄学识渊博,不甘心久居人下,于是又发起了科举的念头来。康熙十年,蒲松龄拜别孙蕙,回乡参加考试,即使带着孙蕙写的荐书,也还是于事无补。空有一肚子学问,考试却总是不中。这让蒲松龄的心情差到了极点,对他的打击很大。
自从不做幕僚,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家中子女又多,蒲松龄的生活越发拮据了,就连母亲去世,也没有钱来安葬。蒲松龄多方借贷无果,最后接受了好友王如水的馈赠,老母才得以安葬。
蒲松龄经过四十年的时间,几经删改,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
之后,蒲松龄又去坐馆,教小孩子读书。刚开始在平常人家坐馆,后来越教越好,去官僚家里坐馆,这些官员也很是欣赏蒲松龄的才华。可惜蒲松龄屡试不中,只能坐馆教孩子读书写文章了。(www.xing528.com)
在如此艰难的岁月里,蒲松龄不忘文字,依然坚持创作。到康熙十七年时,蒲松龄终于初步完成了自己创作的志怪小说,将其命名为《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初次结集,刑部侍郎看到这本书之后,大为赞赏,亲自写序来推荐这本书。同年,蒲松龄又去参加考试,结果一如既往。从此,命运不济的蒲松龄再也没起过参加考试的念头。
康熙五十四年,七十六岁的蒲松龄去世了。可喜的是,去世前,蒲松龄经过四十年的时间,几经删改,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他的半生所系,终有成果。蒲松龄去世后,《聊斋志异》广为流传,直至今日。
郭沫若曾评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蒲松龄一生清贫,但他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对兴趣的坚持,耗尽心血,最终完成了这部经典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为中华文学增光添彩。
读史学成语
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受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例句:新经理一上任就显得傲慢自大、飞扬跋扈,没有一件事令他满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