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政策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自2015 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出台政策,制定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划定重点区域并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引导国内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2014 年起陆续发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等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在技术标准层面支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1)政策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

自2015 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出台政策,制定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划定重点区域并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引导国内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发展。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对建筑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 年国家启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 号),明确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

2017 年3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 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 国家鼓励各地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规划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一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形成装配式建筑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效益和品质,实现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 根据文件精神,截至2020 年,培育50 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 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 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 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2)标准支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

为规范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与施工,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装配式建筑应遵循建筑全寿命期的可持续性原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2014 年起陆续发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等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表10.2),在技术标准层面支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表10.2 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

(2)装配式建筑结构系统可参考图集(表10.3)

表10.3 装配式建筑结构系统可参考图集

续表

(3)外围护系统可参考图集(表10.4)

表10.4 外围护系统可参考图集

(4)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可参考图集(表10.5)

表10.5 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可参考图集

3)人员素质提升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2017 年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做好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培训宣传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建标实函〔2017〕152 号)。 通知要求如下:

①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主要管理人员和大型设计、施工企业负责人要集中学习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

②各地区、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各级装配式建筑管理人员和建设、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培训。

③在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

④鼓励高校、职业学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2018 年9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其中的第3.5 条专门对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进行阐述。 而《“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从编制发展规划、健全标准体系、完善技术体系、提高设计能力、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推进建筑全装修、促进绿色发展、提高工程质量安全、培育产业队伍十个方面对行业提出了要求。 在政策上,“方案”特别提出积极协调国土部门在土地出让或划拨时,将装配式建筑作为建设条件内容;在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具体要求;装配式建筑工程可参照重点工程报建流程纳入工程审批绿色通道等供需双向政策支持。

阅读理解

BIM 技术

BIM 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www.xing528.com)

BIM 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IM 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 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 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

1)BIM 定义

①美国国家BIM 标准(NBIMS)对BIM 的定义由三部分组成:

a.BIM 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b.BIM 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便于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

c.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 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②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中的定义为: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

2)BIM 的特点

BIM 有可视化、优化性、模拟性、协调性和出图性等特点,如图10.8 所示。

图10.8 BIM 的特点

3)BIM 的作用

BIM 为建筑相关信息的及时、有效、完全共享提供了可能,为构建信息无缝管理平台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手段,其主要作用如图10.9 所示。 BIM 技术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BIM 技术标准或者制度,我国在2016 年颁布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 BIM 技术在我国建筑市场内要顺利发展,必须将BIM 技术和国内的建筑市场特色相结合,才能够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同时BIM 技术将会给国内建筑业带来一次巨大变革。

图10.9 BIM 的作用

练习作业

1.装配式建筑的内涵是什么? 支撑装配式建筑的四大系统分别是哪些?

2.什么是PC 结构? PC 结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如何理解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