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线的平面偏差不宜大于5 cm,桩的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3%L(L 为挖孔桩的实际长度以内),桩径不得小于设计尺寸。
对于桩端持力层的验收标准应予以足够重视。 局部软弱夹层应予以清除,其面积超过桩端截面10%时必须继续掘进,当挖到比较完整的岩石后,应确定基下是否还有软弱层,可采用小型钻机再向下钻5 m 深,并且取样鉴别,查清确实无软弱下卧层后才能终止。
知识窗
水下混凝土的浇筑
钢筋笼吊装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图2.21)。 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 ~220 m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 kg/m3,水下混凝土的砂率宜为25% ~45%,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30 mm,水下浇筑混凝土时宜掺入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
图2.21 水下灌注混凝土示意图
导管的构造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 mm,直径宜为200 ~250 mm,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 mm,导管的分节长度视工艺要求确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 m,接头宜用法兰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导管提升时不得挂住钢筋笼,为此可设置防护三角形加劲板或设置锥形法兰护罩,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 ~1.0 MPa。 使用的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www.xing528.com)
浇筑水下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开始灌注混凝土时,为使隔水栓能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 ~500 mm。 桩直径小于600 mm 时,可适当加大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0.8 m 以下,以上导管埋深宜为2 ~6 m,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浇筑记录。 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筑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浇筑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1.0 m 以上,充盈系数不应小于1.0。
活动建议
请有经验的现场施工人员带领学生到桩基施工现场参观、学习。
练习作业
1.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有哪些? 施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时的支护方法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