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目标: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学会用传统方法放样公路中线。
仪器设备及精度技术指标:
(1)由仪器室借领: 全站仪1套、棱镜1套、测伞1把、记录板1块,小钢尺1把。
(2)自备: 铅笔、刀片、草稿纸。
实训程序:
(1)如综合图4.2所示,实地选定(JD1、JD2、JD3)的位置,估计使JD2上的转角约30°~40°,相邻交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m。
图4.2 线路中线测量图
(2)仪器参数设置:
①设定距离单位为m。
②设定角度单位为六十进制度,设定角度的小数位数为4位(最小显示为1″)。
③输入温度与气压值,单位与所用气压计的单位一致。
④输入全站仪的棱镜常数与测距常数。
⑤根据测区的高程,计算格网因子并输入仪器,应为格网因子在放样过程中对结果的影响较大。
(3)全站仪置于JD2上,瞄准JD1和JD3观测右角β右,计算转角α右。
(4)假定JD2上的半径R和交点里程(此项工作可由实训指导教师协助进行),计算曲线元素和主点里程。
(5)以整桩号法桩距20m加桩,用切线支距法计算各中桩的支距(x,y)。
(6)计算图中所示角度Δ和距离D。
(7)仪器后视JD1,水平度盘归零,拨角Δ,在视准轴方向测量距离D,即可得到桩位。
(8)重复上述步骤,在地面上放样所有的中桩。
(9)当测完所有中桩后,目测所有中桩构成的圆曲线是否顺适,并丈量相邻桩间的弦长进行校核。
技术规范:
(1)线路定测放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作业前,应收集初测导线或航测外控点的测量成果,并应对初测高程控制点逐一检测。高程检测较差不应超过30mm(L为检测线路长度,单位为km)。(www.xing528.com)
②放线测量应根据图纸上定线线位,采用极坐标法、拨角法、支距法或GPS-RTK法进行。
③线路中线测量,应与初测导线、航测外控点或GPS点联测。联测间隔宜为5km,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10km。线路联测闭合差不应大于综合实训表4.5的规定。
综合实训表4.5 中线联测闭合差的限差
注: n为测站数; 计算相对闭合差时,长度采用初、定测闭合环长度。
(2)定测中线桩位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线路中线上,应设立线路起终点桩、千米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桥梁或隧道轴线控制桩、转点桩和断链桩,并应根据竖曲线的变化适当加桩。
②线路中线桩的间距,直线部分不应大于50m,平曲线部分宜为20m。当铁路曲线半径大于800m,且地势平坦时,其中线桩间距可为40m。当公路曲线半径为30~60m,缓和曲线长度为30~50m时,其中线桩间距不应大于10m; 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的或在回头曲线段,中线桩间距不应大于5m。
③中线桩位测量误差,直线段不应超过综合实训表4.2的规定; 曲线段不应超过综合实训表4.3的规定。
④断链桩应设立在线路的直线段,不得在桥梁、隧道、平曲线、公路立交或铁路车站范围内设立。
实训注意事项:
(1)全站仪是十分贵重的精密仪器,使用过程中要十分细心,以防损坏。
(3)在测距方向上不能有其他反光物体(如其他棱镜、水银镜面、玻璃等),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4)用单棱镜放样时,应使棱镜对中杆上的圆水准器居中。
(5)长时间处于测距状态耗电较多,因此当棱镜接近于实际桩位时才启动距离测量。
(6)外业工作中应配有备用电池,以防电池不够用而影响工作。
(7)需要顺时针拨角时,将水平度盘置于“HR”,需要逆时针拨角时,将水平度盘置于“HL”。
(8)在ZY—QZ段,仪器后视JD1,在QZ—YZ段,仪器后视JD2。
(9)全站仪点放样的详细操作步骤可参见附录。
(10)测量距离D时,根据实际测量距离与计算距离的差值,可用小钢尺或皮尺协助快速找到桩位。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见综合实训表4.6。
综合实训表4.6 放样道路中线数据记录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