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开始经历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浪潮的冲击,高等教育系统面临转型和重组。1991年2月,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穆罕默德(Mahathir Mohamad)提出了“2020年宏愿”,即要在2020年使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团结、自信的国家,并将马来西亚建设成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2020年宏愿”在高等教育领域集中体现为数量和质量上的追求,要求国家培养足够的毕业生满足国家经济增长的人力需求,发展优质的高等教育以应对全球教育市场竞争。此远景强调经济、效率和效能原则的同时重视市场监督职能。因此马来西亚政府借助市场与私营化等主要途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鼓励私人投资高等教育事业,促进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自由化、市场化。
2.3.1 公立高等教育改革
为达到国家“2020年宏愿”的目标,马来西亚的大学在1995年进行了法人改革,其中《大学与大学学院法(修订案)》是马来西亚公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基础。此后,公立大学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法律实体,具有独立预算的财政权力,拥有自己的资产,这使大学可以通过扩大招生、增收学费、出租仪器设备等方式来增加收入。1998年1月1日,马来亚大学率先进行法人化改革,随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国民大学、理科大学等其他几所公立大学相继展开法人化改革。(www.xing528.com)
2.3.2 私立高等教育和发展
由于公立大学招生容量有限,且族群分配制导致了大量非马来族学生无法继续求学,为此,马来西亚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允许在境内设立私立高校,并通过国外大学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区、学分转换和双联课程等方式增加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在这一时期,私立高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1984年至1987年,创办了伯乐学院、斯特雅大学、英迪学院、精英学院、双威学院等。20世纪90年代,政府开始重视私立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996年颁布的《私立高等教育法》(PHEIA)明确规定了私立高校的管理和监督标准以及实施细则,这标志着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被政府认可。20世纪80年代,在马来西亚政府放宽限制后,外国大学纷纷在马来西亚建立分校,如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和莫纳什大学,以及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等。马来西亚私立高院校数量从1985年的20所增长到1999年的576所;新生入学人数从1985年的35 600人增长到1994年的10余万人,在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上已经远超公立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