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运行协调方法:编制方法分类

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运行协调方法:编制方法分类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车时刻表编制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发车间隔的合理取值。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综合传统编制经验、数学规划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行车时刻表制订方法已成为解决实际调度问题的必然选择,以保障行车调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运行协调方法:编制方法分类

行车时刻表编制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发车间隔的合理取值。确定了在某首末站始发(或停发)的首班车辆的发车时刻后,依据发车间隔可以依次确定后续所有班次车辆的发车时刻,形成完整的行车时刻表。在公共交通调度领域,国内外针对发车间隔优化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丰富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法和数学规划法两类。

1.传统经验法

大多数城市在调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凭借编制人员经验制订的行车时刻表。依托历史数据和过往经验,调度人员在大致掌握线路客流量的基础上,基于给定的服务水平(最大满载率)和限定的车型(车辆载客能力)计算发车间隔及相关参数的取值。由于调度人员难以实时全面地了解道路交通、乘客需求的变化情况,所确定的发车间隔方案难免与实际客流需求特征存在偏差,引起乘客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不满。

2.数学规划法(www.xing528.com)

构建数学规划模型描述乘客需求、最大最小发车间隔等输入参数间的相关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并利用适当的精确算法启发式算法求解模型。发车间隔优化问题通常需要兼顾多个优化目标,综合考虑乘客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成本。乘客出行费用评估不能仅考虑狭义的出行时间成本,还需涉及车内拥挤程度、乘车体验满意度等能够综合衡量乘客出行费用的指标计算转化过程。

单纯凭借主观经验编制时刻表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调度人员也难免出现判断偏差。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综合传统编制经验、数学规划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行车时刻表制订方法已成为解决实际调度问题的必然选择,以保障行车调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