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公共交通协调优化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层、策略层、运行层三个阶段。战略层的任务是网络规划,得到兼顾企业成本和乘客需求的线路布局方案和发车频率;策略层将战略层确定的发车频率拓展为详细的计划时刻表,并协调不同线路间的计划时刻表;运行层则通过调度控制策略保障时刻表协调优化方案实际实施效果。
战略层上要预防换乘不便的发生,即网络规划时就需把线路间换乘便捷性考虑在内。进行公共交通网络规划设计时,在确保不(过度)增加企业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乘客一次完整出行过程(各O-D点对间的公共交通出行路径)中涉及的换乘次数和经历的换乘时间。
策略层上,将战略层确定的发车频率拓展为详细的线路计划时刻表,并在设计时侧重于协调各线路在换乘站点处离站时刻与到站时刻的匹配程度,即基于给定的发车频率,面向换乘问题编制利于实现线路间协同调度的时刻表,减少乘客换乘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运行层上,采取适当的运行控制策略纠正由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的实际运行状态与运行计划间的偏差,降低其对线路间到站时刻、离站时刻匹配方案的影响。同时基于采集的实际数据辨析换乘不便的成因,并反馈给战略层和策略层以分别指导网络规划方案和时刻表设计方案的制定。(www.xing528.com)
“分层多环”协调优化框架(见图3-1)以改善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换乘便捷性为核心,从战略、策略、运行三方面综合协调优化,从预防、应对到纠正,形成多个反馈环,将换乘便捷性引入上述环节并有效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换乘便捷性,或者在换乘不便发生后尽快恢复系统协调运行的状态,是可持续的多模式公共交通协调优化框架体系。战略层和策略层以减少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因素影响为主,运行层则以抵抗系统外部环境干扰为重点。
图3-1 “分层多环”协调优化框架
基于换乘便捷性的多模式公共交通协调优化是通过对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规划、运行的全面控制,实现改善网络换乘便捷性的目标。网络规划阶段输出的线路布局方案和发车频率是运行协调阶段的输入。运行协调阶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考虑线路运行可靠性的线路间计划时刻表协调设计阶段和运行过程中对运行不可靠引起的线路实际运行与运行计划偏差的纠正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