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谷地区的选择和条件分析

河谷地区的选择和条件分析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山区河谷条件多变,有时一般山区的河谷,弯曲较多,河谷纵坡大;坡岸陡峭,地质复杂;水流湍急,冲刷严重。尽量利用与线路走向基本一致的河谷。在选择河谷时,还要注意寻找两岸开阔、地质条件较好、纵坡及岸坡较平缓的河谷。河谷纵坡的大小对最大设计坡度的选定有较大影响。但上游甲站至乙站沿河距离仅8km,高差却达130多米,河谷平均纵坡在16‰以上。

河谷地区的选择和条件分析

山区铁路常采用沿河谷定线的方法。如成昆线行经金沙江水系的牛日河、孙水河、龙川江三条河谷,全线长1100km,河谷地段线路长约860km,占全线长的80%左右。沿河谷定线有许多优点,如河谷地形较开阔,地质条件较好,又常有河谷阶地可利用,因而填挖方及其他工程量较小;纵坡比较平缓的河谷,线路较容易适应;可利用支流侧谷展线;沿河往往城镇居民点多,可更好地为沿线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服务,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同时为铁路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方便。

然而,山区河谷条件多变,有时一般山区的河谷,弯曲较多,河谷纵坡大;坡岸陡峭,地质复杂;水流湍急,冲刷严重。这些缺点也给河谷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利用河谷定线,需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河谷选择

在大面积选线时,为了选出理想的线路走向,要认真分析水系分布,优先考虑接近线路短直方向的越岭垭口和两侧的河谷。尽量利用与线路走向基本一致的河谷。

在选择河谷时,还要注意寻找两岸开阔、地质条件较好、纵坡及岸坡较平缓的河谷。

河谷纵坡的大小对最大设计坡度的选定有较大影响。各种河流的纵坡变化较大,即使是同一河流,各段纵坡的陡缓也不一致,一般情况下,上游河段纵坡就比下游河段要陡。因此,对于平缓河段,选用的限制坡度宜接近或略大于河谷纵坡;而对于个别纵坡较陡的河段,则采用展线或加力牵引的办法解决。

图10-25为某河谷定线方案。下游乙站至丙站间,河谷纵坡平缓,采用12‰的限坡定线,线路与河谷配合良好。但上游甲站至乙站沿河距离仅8km,高差却达130多米,河谷平均纵坡在16‰以上。由于两站间距离不长,采用双机牵引对运营不利,故用线路展长方法解决。在技术设计时,采用早展线、展足线的措施(图中实线),减少了初定线路(图中点划线)因展线不足造成下游线路高悬于山坡上,不能充分利用乙丙站间平缓河谷定线而造成路基和桥隧工程量大等弊病,改善了线路质量。

图10-25 某线合理展线示意图

2.岸侧选择

河谷选定后,还需进一步研究线路宜设在河谷哪一岸。河谷两岸的自然条件通常有较大差异,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农田及城镇分布情况,选择有利的一岸定线。但有利的岸侧,不会始终局限于一岸,应注意选择有利的地点跨河改变岸侧。例如,天兰线8次跨渭河,宝成线秦岭至广元之间16次跨嘉陵江,成昆线江河至广通之间49次跨龙川河,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线路左右岸侧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

(1)山区河谷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沿河线路如遇不良地质(滑坡、岩堆、崩塌、泥石流等),应通过跨河绕避、隧道绕避与整治措施的比较来确定岸侧(图10-26)。

图10-26 改变岸侧示意图

当河谷两岸地质条件较好或差异不大时,线路应选择在地形宽坦、台地较多、支沟较少、不易受水流冲刷或冲刷较轻的一岸;当需要展线时,应选择在支沟较大,利于展线的一岸。

(2)线路与沿线居民点、城乡建设、工农业发展和其他交通水利设施相配合的可能性。线路一般应选择在居民点和工矿企业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一岸,便于铁路为地方服务。但有时为了避免大量拆迁民房或不妨碍城镇发展等原因,也可能需要绕避,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比选。(www.xing528.com)

河谷地带一般农业发达,农田及水利设施较多,节约用地也是选线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而地形较平坦的一岸,往往良田及建筑物密集,使占田用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岸侧选择应征求地方意见,慎重取舍。河谷中遇有引灌渠道与线路平行时,若两岸地形、地质条件相差不大,则宜各走一岸,避免干扰。当必须选在同一岸时,线路位置最好设于灌渠上方。若铁路与公路频繁干扰,可考虑改移公路或分设两岸。

图10-27 河岸处线路位置的选择

3.线路位置选择

选定河谷线的岸侧后,还要确定线路中线的具体位置(靠山一些或靠河一些),其对铁路运营安全和工程量大小影响很大,需要慎重研究。

(1)当河谷较开阔,横坡较缓且地质条件良好时,理想的线路位置应设在不受洪水冲刷的阶地上(图10-27)。路基最低高程应在设计洪水位(包括波浪侵袭高+0.5 m)以上,但不宜过高,以减小桥涵工程量,便于跨河充分利用两岸的有利地形、地质条件。

当河岸线位置确定后,尽管平面设计合理,纵断面上填挖高度也不大,但还需要从横断面上分析,避免出现很大的工程量。如图10-28中,原定线路的路堤坡脚已伸入河流中,填方量大且不利于保持路基稳定。这时需要将线路中线向靠山方向移动。在以路堤坡脚不受水流冲刷以及尽量减少山坡侧路堑开挖量为原则确定的合理移动范围内,寻求能使两端和原定线路妥善连接,平、纵、横三方面均合理的新线路位置。

图10-28 移动线路中线位置以减少工程量

(2)当河谷狭窄、横坡较陡且地质条件不良时,应作外移建桥(顺河桥)和内移修隧道两种方案的比选。如成昆线铁马大桥,位于牛日河左岸乃托站南端,原设计线路靠山,山坡高达400~500 m,横坡陡度达30°以上,松散的碎石土层较厚,基岩也较破碎,山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且有几处表土坍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威胁施工及运营安全。故经过比较,采用将线路外移至河谷阶地上,修建顺河桥通过的方案(图10-29)。

(3)当河谷十分弯曲时,根据山嘴或河湾的实际情况,可采用沿河(或山嘴)绕行和修建桥梁(或隧道)取直的线路方案。如在河湾地段,沿河绕行方案线路迂回较长,桥梁、隧道、挡土墙相间,工程复杂,施工互相干扰,且往往受水流冲刷的威胁,特别是有不良地质的隐患时,线路安全条件差。而建桥跨河方案,线路顺直,可避免上述缺点,运营条件好,但可能工程投资较大,工期较长,在设计时应经过比选确定。在两种方案工程量比较接近,且工期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一般以取直方案较为有利(图10-30)。

图10-29 修建顺河桥方案

图10-30 河湾地段绕行与直线方案比较

线路遇到山嘴,有两种定线方式:一种是沿山嘴绕行,另一种是修建隧道通过。前者定线线路长,平面条件差,受不良地质影响,工程复杂,占用农田多;后者修隧道取直通过,线路短直,安全条件较好,但往往工程投资较大。定线方式在设计时应通过比选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