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种情况下,天津和北京相继在1900年7月和8月沦陷于敌军之手。全国反帝怒潮的兴起与拳民们所具有的“官败民不败”,“除国之大害”的大无畏精神,加上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瓜分危机缓解形势下的帝国主义列强本身间的矛盾及其新产生的矛盾之逐步激化终于抵制住了沙皇俄国蓄意瓜分中国的逆流。1900年10月16日《英德协定》的出现,最后形成了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
(1900年6—10月)
在拳民京、津鏖战和清政府6月21日发布《宣战诏书》前后,兴起了全国性的反帝怒潮,义和团运动也陆续在京、津以外各地高涨起来。他们的斗争,大部分是在义和团的旗帜下进行的,同时也有会党起义、参加响应。他们的斗争内容,基本上继承了过去反对外国教会的侵略和统治的斗争传统,是以反洋教运动为其主要特征的。
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早已显露头角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也在这个全国反帝风暴的高潮中积极活动,准备新的起义。
随着所谓《东南互保章程》的议定,使外国侵略者得以在天津集中兵力,镇压拳民起义,并且随着清政府妥协投降政策的逐步确立,削弱了拳民们在京、津的鏖战,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天津和北京相继在1900年7月和8月沦陷于敌军之手。慈禧太后仓皇西遁。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占据我国东北,形成了一股瓜分中国的逆流。(www.xing528.com)
由义和团运动掀起的全国反帝怒潮进入了紧张的艰苦斗争的阶段。在清政府的叛卖下,在帝国主义侵略军的进攻下,在中外反动派的围剿下,中国人民面临着考验,他们用生命和热血,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地坚持了斗争。
全国反帝怒潮的兴起与拳民们所具有的“官败民不败”,“除国之大害”的大无畏精神,加上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瓜分危机缓解形势下的帝国主义列强本身间的矛盾及其新产生的矛盾之逐步激化终于抵制住了沙皇俄国蓄意瓜分中国的逆流。1900年10月16日《英德协定》的出现,最后形成了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