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今天回望李鸿章所统筹开创的这些事业,我们可认定其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化开创者。但对当时身为疆臣之首、朝廷支柱的李鸿章来说,这些事业尚并非他所最为看重的。以“自强”为期许的他深知,要与洋人同处地球而朝夕接触,非有强大的兵力作为后盾保障不可,因而其事业重心仍在于军事与军队建设。三十余年里,他所练成的淮军早已分赴直隶、山东、两江、两广、台湾等沿海各地,成为最主要的国防力量。而尤使李鸿章得意者,是他先后经营十余年,最终在1888年正式成立的北洋海军。
自鸦片战争时英军汹汹东来之后,庞大的中华帝国便处于外人武力的窥伺之下。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由海上进犯天津,进而攻入北京城内,俄国也于东北和西北边疆趁机侵占了大量领土。19世纪70年代,俄国在中亚之阿古柏侵入新疆所制造的混乱中又占据了西北重城伊犁,而新崛起的邻国日本则在东南沿海虎视眈眈。于是,海防与塞防之事如何料理便成了当时之急务。李鸿章主张全力发展海军,在西北采取守势,甚至可暂时放弃新疆,力保京师心腹重地不受来自海上的致命威胁。但西北作为有清一代二百年来所全力经营之区域,在许多人心中才是重心所在,因此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大臣力主塞防。二者相持不下,最终清廷决定海防与塞防兼顾,支持左宗棠出兵西北,同时也全力筹建海军,每年拨四百万两白银作为海防经费。
1875年,身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受命创建水师。此后,他先后向英国、德国订购了十多艘船舰,并在旅顺与威海建立起两个海军基地。此外他还创办了天津水师学堂,培养相关人才。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国偷袭福建水师,致使其全军覆没,清廷受此刺激,决议大力发展北洋水师,于次年采纳李鸿章的建议,设立了专门的海军衙门,以统辖事权。海军衙门的全称是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以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为首,但实际上重要事务均由李鸿章负责。1888年,颁布《北洋海军章程》,在其条例管理下,北洋海军正式宣告成立。此时,它拥有巨型铁甲船两艘、高速巡洋舰七艘、炮船六艘、鱼雷艇六艘、练船三艘、运输船一艘,新旧船舰共计25艘,总吨位达4万多吨,号称“远东第一”。各舰首领及军官多有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经历,中层军官中也有很多是原留美幼童。舰队有外国军事技术专家担任指导,平时操练命令亦用英语发号。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比较完备的近代海上军事力量,李鸿章对它的练成颇为自得,曾在上奏中称,此后“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很快,李鸿章近30年来兢兢业业所开展的事业及其所练兵力便到了接受检验的时刻,前来“检验”它们的对象是经明治维新后崛起的日本。中日两国海军的近代化之路很大程度上是在相互竞争中完成的。1874年,由于日本以铁甲舰侵略台湾而造成的压力,清廷始下决心发展海军。1886年,水师已有小成,提督丁汝昌曾率六艘舰艇访问日本长崎,其水兵上岸后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而丧命,空气一度极为紧张,清朝方面因挟军舰之威而态度强硬,此事给了日本极大的刺激。时至1894年,岁次甲午,双方海军的一场生死决战终于到来。这次战役连同陆上的一系列战斗共同构成了史称“甲午战争”的事件,它是决定两国未来数十年国运的关键,也将成为李鸿章个人生命历程中的又一转折点。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廷与日本同时派兵赴朝协助其政府平叛。平定之后,日本军队不撤反增。7月25日,在丰岛海面上,日本舰队向北洋舰队正在执行任务的舰艇发动突然进攻,战争由此爆发。陆路方面,淮军早已失去了昔年对付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捻军时的锐气。平壤之战中,淮系总兵左宝贵中炮殉国,总指挥叶志超下令放弃战斗,全军撤退至鸭绿江内,朝鲜全境于是落入日本之手。在境内防军中,湘、淮、满洲、神机营等各系军队混杂,事权不一,日军很快长驱直入,占领旅顺。海路方面,则有黄海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两次大战。9月17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海面遭遇,双方激战五个多小时,北洋海军损失五艘军舰,其中包括作为主力的致远、经远两艘巡洋舰,邓世昌、林永生等舰艇管带殉国。日本海军也有五艘军舰重伤。此战之后,北洋海军主力尚存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此后在李鸿章的严令之下死守威海卫,北洋方面丧失了对于黄海的制海权。1895年1月,日本海军进攻威海卫。历经一个多月的苦战死守,北洋海军战力耗竭,又无援兵可盼。最终,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等自杀殉国,余部投降,所剩军舰均被日军俘获。至此,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的毕生得意之作付诸东流。(www.xing528.com)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李鸿章来说是个沉重打击。此时已是73岁高龄的他追述一生,称:“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一生事业,扫地无余”,这八个字读来尤为可叹。但是,这番“中日交涉”绝非“无端”发生的,由此两字可知,李鸿章对世界大势之趋向的认识终究是不明朗的。身处岛国、资源有限的日本经过君臣协力掀起一番维新事业后,势必要通过对中国开刀来获取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向国民展示其成就、向世界宣示其地位。蹒跚的中国终究比日本慢了一步。
面对日本,李鸿章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有评论称他是“以一人敌一国”,因为日本军队所面对的绝大多数是李鸿章所创练的军队。对于此战,李鸿章的态度从来都是消极的。因为他深知,在紧锣密鼓筹备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庆典的进程当中,在朝臣的猜忌与攻讦之下,北洋海军的经费已长期不能到位,弹药武器久未更新,这支军队着实撑不起举国的寄托。李鸿章对于世界大势虽不完全了解,但对当时的中国国情却可谓洞若观火。他曾叹道: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古老、复杂而庞大的中华帝国终于落于人后,这并非李鸿章一人之过。但历史却深盼李鸿章能负起责任,因为他曾是那个时代里最有可能带来希望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