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珅为何成为乾隆宠臣?

和珅为何成为乾隆宠臣?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和珅能够在权力斗争的旋涡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完全靠乾隆的庇护。[2]此外,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和珅长得眉清目秀,颈间有一块红色印记,偶然被乾隆帝发现,乾隆帝以为他是自己原来喜欢的一个汉族妃子转世,因此对和珅倍加宠信。和珅在皇帝面前从不称臣而称奴才,殆同皂隶。和珅还极善于为皇帝理财或敛财。为了敛财,和珅在乾隆帝默许的情况下,还在军机处内设立“密记处”,实行议罪银制度。

和珅为何成为乾隆宠臣?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和珅能够在权力斗争的旋涡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完全靠乾隆的庇护。那么为何乾隆对和珅如此宠信?

关于和珅的发迹,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1)薛福成《庸庵笔记》

“一日大驾将出,仓猝求黄盖不得。高宗云:‘是谁之过欤?’各员瞠目相向,不知所措。和珅应声云:‘典守者不得辞其责。’高宗见其仪度俊雅,声音清亮……遂派总管仪仗,升为侍卫,洊擢副都统……尊宠用事,旋由尚书大学士。”

(2)陈焯《归云室见闻杂记》

“大学士伯和珅,起自寒微,以生员充銮仪卫一小职,扈从上临幸山东……一日,珅侍辇傍行,上顾问是何出身,对曰:‘生员。’问:‘汝下场乎?’对曰:‘庚寅(1770)曾赴举。’问:‘何题?’对:‘孟公绰一节。’上曰:‘能背汝文乎?’随行随背,捷异常。上曰:‘汝文亦可中得也!’其知遇实由于此。比驾旋时迁其官,未几躐居卿贰,派以军机。凡朝廷大政俱得与闻,朝夕论思,悉得上意。”

(3)陈康祺《郎潜纪闻》

“一日警跸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出于柙’三语。扈从诸校尉及期门羽林之属,咸愕眙,互询天语云何。和珅独曰:‘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上为霁颜,问:‘汝读《论语》乎?’对曰:‘然。’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自是恩礼日隆。”[2]

此外,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和珅长得眉清目秀,颈间有一块红色印记,偶然被乾隆帝发现,乾隆帝以为他是自己原来喜欢的一个汉族妃子转世,因此对和珅倍加宠信。

这些材料大多是口口相传而记载下来的,并不完全属实,但具有相似性。总的来说,情况大概是和珅在皇帝身边侍奉,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引起皇帝的注意,得到赏识。加上他本人办事得力、聪敏能干,终于成为皇帝的股肱大臣。《清史稿》曾论:“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www.xing528.com)

取悦皇帝是古代朝堂之上政治斗争的终极秘诀。和珅在皇帝面前从不称臣而称奴才,殆同皂隶。朝鲜使臣曾见“皇帝若有咳唾之时,和珅以溺器进之”。[3]乾隆帝信佛,和珅便揣摩他的心思,为他造一金佛,长可数尺。如此细心体贴、善解人意,怎能不讨人喜欢?

和珅还极善于为皇帝理财或敛财。他曾任户部尚书、崇文门税务总督、总管内务府大臣,都是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的要职。乾隆帝后期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几次下江南兴师动众,又喜欢收藏奇珍异宝,连年征战也消耗了巨额费用,因此广开财源成为和珅奉迎皇帝的重要手段。冯佐哲先生对此做过细致研究。

和珅首先瞄准了地方官吏,千方百计地让地方官吏进贡,每逢皇太后、皇上、皇后的寿诞和重大的节日,他们都要进贡礼物,地方的盐商、行商、票商,各国的使臣也都向上进贡了不少奇珍异宝。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八十大寿,和珅是主要操办人。皇帝下令节俭,不要增加国库负担,而和珅真的做到在不动用国库的情况下把寿典办得极尽奢侈,满足乾隆帝的虚荣心。“营办之资无虑屡万,而一毫不费官帑,外而列省三品以上大员,俱有进献,内而各部院堂官悉捐米俸,又以两淮盐院所纳四百万金助之,方自南京营造,及其输致云。”

掌握着崇文门关税时,和珅几乎做到了“雁过拔毛”的程度,据说当时京畿一带的商民、百姓入城时都要在帽檐上插两文钱,税吏取钱放行。往来客商行旅、进京官员与赴试士子也一律征税,官职越高,缴税越重。和珅倒台后核减户部所属关税的盈余数目时,崇文门税关定额为每年17.32万两,在30个税关中居第四位。

为了敛财,和珅在乾隆帝默许的情况下,还在军机处内设立“密记处”,实行议罪银制度。议罪银制度产生于乾隆后期,往往秘密进行,是皇帝让臣下,尤其是一些高级官吏、富裕商人自行认领罪责、缴纳罚银的制度。这些款项都由军机处所属的密记处负责,所得款项由内务府各库收存,用在皇帝的个人开支上。在中国第一档案馆里藏着一件《密记档》,其中记载:“四月十六日,片一件,广储司银库呈报三月份收过明兴议罪银一万两,交密记处笔帖式和宁领讫。”[4]

所谓议罪银就是官员本身犯了错,或者皇帝认为犯了错,而又不至于用法律来惩治的,都要缴银子来赎罪。比如,巴延三因辖区内人谭老贵自缢身亡,缴议罪银8万两;李天培因“遣犯逃脱,重囚监毙”自交议罪银4万两;李质颖因关税短少而缴议罪银及关税短少银17万两……据统计,当时每年约有5起罚议罪银事件,罚银近30万两,85%上缴给内务府各库供皇帝个人享用,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皇帝的开销需求。

实际上,只要皇帝想惩治,总能找出“罪”来榨钱,要是不想惩治,再大的罪过也可以交钱消灾。另外,在外省,文职按察使以上才有上奏资格,没有上奏资格的,在上缴议罪银时就可以找人代奏,其中自然滋生出贪腐来。议罪银制度本应以榨取富裕官吏手中的钱为目的,但难免伤及一些正派官吏和商人的利益,最终负担也难免转移到百姓的头上,中间环节又给贪污腐败留下巨大的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危害甚重的制度。

可以想象,当乾隆帝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每天上朝,看到和珅,他应该会有一种踏实感。他相信和珅能够理解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和珅会为他处理好每一件事。一方面,乾隆帝相信和珅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对他来说,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帝位,还要维护好满族人在国民中的优越地位。他扶植和珅,扶植的不仅仅是这个人,这也代表皇帝对满族精英的扶植,他太需要和珅这样的满族精英人物来协助自己打理国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