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执政日久,步入中年后,乾隆皇帝的执政风格开始发生由宽趋严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乾隆十三年(1748)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一年或许是乾隆皇帝过得最不幸的一年。这一年,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乾隆皇帝,在经历了一场深入骨髓的伤痛后,似乎真的开始“不惑”起来,开始由一个曾经崇尚仁政的青年人,转变为一个老辣的中年人,也变得更加威福自专。
从这一年春节的第一天起,乾隆就是在痛苦中度过的,因为就在前一天的除夕之夜,他一个年仅两岁的儿子突然病死,这个儿子是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嫡子。
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出身满洲贵族,在16岁时嫁给18岁的宝亲王弘历。富察氏知书达理,非常贤惠。即使后来成为皇后,仍保持俭朴作风,并以此劝诫皇帝莫忘祖宗的淳朴旧制。弘历对结发妻子极为敬重,二人情深意切,相敬如宾。皇后先后生过二女二子,长女早逝,长子永琏自幼聪颖,深受乾隆喜爱,乾隆即位之初就将其暗立为太子,只可惜乾隆三年(1738),九岁的永琏突然病逝。八年后,35岁的富察氏又生皇七子永琮,也是性成夙慧,聪颖殊常,为乾隆帝所重。如果不出意外也会是未来的储君,可没想到年仅两岁就亡于乾隆十二年(1747)的除夕之夜。即使贵为皇帝皇后,在中年丧子之痛的打击下,乾隆夫妇也似乎难以承受。尤其是富察皇后,在失去了自己所生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后,她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过了春节,天气渐渐暖和,乾隆帝东巡泰山、曲阜。即位十多年来,除了去避暑山庄外,这是他第一次出巡,或许他认为可以借机缓解一下丧子之痛吧!二月,乾隆帝带着母亲、皇后,乘船沿运河直奔山东,祭泰山,拜孔庙,然后又到济南,和皇后一起游览大明湖、趵突泉。当时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景色着实让乾隆夫妇的心情好了一点。可就在这时,皇后突然感染风寒病倒了。乾隆的心情一下子又沉重起来,或许急于回京治病,乾隆下令赶紧调船西进。可走到德州登舟不久,皇后病情恶化,竟不治而亡。中年丧子又丧妻,个中痛苦只有乾隆自己明白。而曾留下他和妻子最后一段美好时光的济南城,从此成为乾隆皇帝的伤心之地。多年后,乾隆六下江南,一直不进济南城,并写诗道:“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回到京城后,乾隆帝以极高的规格来操办皇后的丧礼,他命履亲王允祹、和亲王弘昼及傅恒等总理大行皇后丧仪,辍朝九日。又命全国官员缟素二十七日,百日内不得剃头。
乾隆在经历感情的巨大伤痛的同时,在帝王事业上也遇到了当皇帝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在上一年年末,也就是在儿子去世之前,乾隆帝正为第一次金川之战伤透脑筋。所谓金川是四川、西藏交界处金沙江畔的藏人居住区,位于群山之中,地势险峻至极。此处的土司头领频繁骚扰周边,当时的四川巡抚等不断上疏请求用兵金川,武力弹压。在乾隆十年至十一年(1745—1746)曾有过瞻对之役,也是打金川一带的藏族土司,用兵一年,调兵两万,耗银百余万两,土司头目班滚据说最后被烧死了,不了了之。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决定接受地方大员的建议,用兵金川,派名将张广泗为川陕总督,负责指挥这场战役。这是乾隆所谓的十全武功之一,是他第一次亲自发起的战争。可是金川一带山势险峻,当地藏人又修建了大量的碉堡,易守难攻,官兵根本施展不开。打了一年,清军兵力不断增加,仍连吃败仗。就在春节前不久,张广泗又打了个大败仗,几名总兵战死阵前。过了春节,在处理完儿子的丧事后,乾隆帝决定继续增兵,并派首席军机大臣讷亲赶往前线,指挥作战,无奈讷亲身为满洲贵胄,却只善纸上谈兵,临阵懦弱退缩,不知所措。清军损兵折将,接连败绩,而且讷亲、张广泗二人将帅不和,互相推诿战败责任。(www.xing528.com)
此时的乾隆皇帝正处于丧妻亡子的痛苦中。而前线传来的军报,大多都是想方设法隐瞒败绩,即使像讷亲这样他最信任的满洲亲贵、首席军机大臣也是如此。而且他发现,在皇后丧仪方面,所有的官员都在敷衍他、欺骗他。他下的为皇后守丧期间不得剃头的指令根本没有被各级官员、地方大臣真正放在心上,很多人早就剃头了。这件事或许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激怒了皇帝,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风波陡然而起。
乾隆先把在皇后丧礼中表现得不够悲伤的皇长子永璜痛骂一顿,并明言他若胆敢再觊觎皇位,会杀掉他。可能是受到了惊吓,不到两年,永璜病死了。紧接着乾隆又因为一些小错,将署理刑部尚书盛安、尚书汪由敦,侍郎勒尔森、钱陈群、兆惠、魏定国六堂官全部革职,从宽留任;让刑部遵旨重拟阿克敦斩监候;吏部右侍郎德通、学士塞尔登亦受株连被革职,从宽留任;光禄寺卿增寿保、沈起元,少卿德尔弼、窦启瑛等则降职调任。之后,这场政治风波蔓延到京城以外。由于很多官员早就剃了头,乾隆听说后,下令追查,大批官员被处理。其中湖广总督塞楞额、两江总督周学健先因剃发问题被革职,后被赐令自尽。
虽然惩处了很多高级官员,可感情上的伤痛还得自己承受。皇后丧礼结束后,灵柩一直停放在北京的静安庄一带,等待陵墓建成后下葬,在这四年多的时间中,乾隆皇帝几乎每个月都要到这里洒酒祭奠皇后。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陵寝建成,乾隆皇帝又亲自送皇后棺木到东陵下葬。在皇后陵旁则是嫡长子永琏,也就是端慧太子之墓。此时,后宫虚悬,佳丽虽多,又有谁能主持?谁能够替代发妻在乾隆心里的位置?直到富察氏去世两年多以后,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皇帝终于勉强立那拉氏为皇后。然而,或许是新皇后性格太急切令乾隆反感,或许是真的无人能够取代富察氏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在以后的日子中,帝后和睦的景象在后宫之中越来越少,争执越来越多。十五年后,这种不和达到极点。又是在一次出巡途中的船上,帝后失和,刚烈的皇后剪断了自己的头发,而这也彻底惹恼了皇帝,他下令送那拉氏回京,将她打入冷宫,之后皇帝还想废掉那拉氏皇后、贵妃等所有名号。一年后秋季,那拉氏死去,死时身边只有两名侍女。而乾隆此时正在避暑山庄围猎,他仅以贵妃的礼节给她办理丧仪。那拉氏也曾育有二子,他们也算是嫡子,可跟皇位无缘。在以后的三十年中,受宠的妃子不少,但乾隆没有再立皇后,毕竟他心中的妻子已经永远不在了。而每逢节日,乾隆一定会遣官到东陵祭奠富察氏和端慧太子,他自己也好几次亲自前去。1787年,已经77岁的乾隆再次来到东陵,祭奠祖宗和亡妻。谁能想到,皇帝此次谒陵,刚到陵门,竟然已经老泪纵横,痛哭不已,让在场的官员们也为之啜泣。十二年后,乾隆去世,在这里和富察氏合葬。富察氏生前曾问皇帝:“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孝贤”是对后宫之人最高的荣誉,而乾隆满足了她的愿望。“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入椒房兮阒寂,披凤幄兮空垂。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这是富察氏死后皇帝亲自撰写的诗赋中的一段,可见他对富察氏感情之深。[1]
笔者之所以不惜笔墨阐述乾隆晚年对富察皇后的怀念,是为反观乾隆十三年(1748)那场整肃官场的政治风波缘何如此疾风骤雨。乾隆皇帝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经历了亡妻丧子之痛,加上当皇帝后第一次军事行动惨遭失败,这给他带来了双重压力,他似乎将这种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全部发泄到官场之上。感情的因素很可能影响了他的决策。当这场政治风波从皇后丧仪蔓延到遥远的金川前线,乾隆皇帝得知讷亲兵败、谎报军情,而张广泗在一边看笑话后,下令将二人囚送京城。张广泗到京后,乾隆亲自审问,可张广泗极力辩解无罪,乾隆给他用刑,他也不认罪。乾隆无奈,下令将其斩首,一代名将就这样死于乾隆的盛怒之下。此时,讷亲也在被押往京城的途中,他原以为乾隆怎么也不会杀他,后来却发现形势不对,自己回京后必死无疑。讷亲觉得自己为满洲贵胄、名门之后,若要像张广泗那样被公开斩首,必然愧对先人,便要在路上绝食饿死。乾隆得知后,竟派侍卫拿着讷亲祖父遏必隆留下的一把刀,快马赶赴讷亲所经之地,指示:到哪儿遇到讷亲,就在哪里用此刀斩之。不久,讷亲被斩于班拦山。尽管讷亲祖上曾是努尔哈赤手下战功最为卓著的五大臣之一,祖父遏必隆是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之一,他仍不免一死。乾隆十四年(1749)初,金川战事才在岳钟琪和傅恒的努力下,终于得以体面结束。然而政治动荡并未就此平息,战后乾隆又杀掉另外一个大臣庆复。庆复也是满洲贵族之后,是隆科多的弟弟。在金川之役前的瞻对之役中,庆复是川陕总督,任总指挥,他在战役之后禀报乾隆帝土司头人班滚被烧死了,可满朝文武都知道那是个弥天大谎。直到后来金川之役开始后,张广泗才向皇帝报告班滚还活得好好的。于是乾隆大怒,将庆复下狱,之后赐死。
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几名总督和一名首席军机大臣人头落地,大批人被撤职流放。这是乾隆惩治大臣最为密集的一年,也是乾隆经历的人生和事业最艰难的一年。现在的很多研究表明,乾隆十三年(1748)左右,乾隆皇帝正是以金川之役的战事不顺和富察皇后去世的礼仪风波为契机,对官僚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整肃与清算。这一系列事件也成为乾隆朝政治由宽转严的标志,此后的乾隆将变得越来越老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