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母亲阿巴亥,即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乌拉那拉氏,英亲王阿济格为多尔衮同母兄,多铎为其同母弟。努尔哈赤去世前几个月,到温泉疗伤时,一直由阿巴亥母子相陪。去世前,努尔哈赤出于对阿巴亥母子的宠爱,准备将八旗中的三旗分给多尔衮兄弟,阿济格领镶黄旗,多尔衮亦在此旗。多铎则在正黄旗。
努尔哈赤去世时,阿济格22岁,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在兄弟三人中,与鲁莽的阿济格和稍显荒唐的多铎相比,多尔衮不但聪明伶俐,更是少年老成,深受努尔哈赤喜爱。现代有学者认为,努尔哈赤生前有意让多尔衮袭位。多尔衮在执政以后也曾明确表示过这种意思,认为皇太极得位不正。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属意皇位的原因。但目前的史料很难证明这一点。在先后将褚英、代善两位既定太子废黜后,努尔哈赤晚年极力强调要构建一种八王共治的政治体制,不再指定某一人大权独揽。而努尔哈赤死时,多尔衮附属于阿济格为旗主的镶黄旗,仅领整个旗一半的15个牛录,并非一旗之主。按照当时努尔哈赤留下的八旗析产遗训,正黄旗由多铎任旗主。所以多尔衮那时的地位其实不如阿济格、多铎。不过,经过多年的打拼,多尔衮最终成为摄政王,走向权力巅峰。这一过程,还要从他在皇太极时期的地位说起。
皇太极继立为大汗后,将自己的两白旗与两黄旗互换旗色,这样阿济格与多尔衮换为镶白旗,多铎在正白旗。他们兄弟三人与两黄旗的皇太极、豪格,两红旗的代善、岳托,镶蓝旗的阿敏、济尔哈朗,正蓝旗的莽古尔泰同为旗主贝勒。在皇太极一朝,围绕八旗控制权的政治斗争极其激烈,阿敏被惩处后,镶蓝旗由济尔哈朗掌管。莽古尔泰死后不久,其势力被彻底清剿,正蓝旗部众被收入皇太极手中,皇太极自己掌管两黄旗,派豪格掌管正蓝旗。或许是出于对努尔哈赤遗训的敬畏,抑或是八旗为旗主私产之观念太深,从后来的实际情形来看,皇太极对八旗的攘夺也就到此为止了。他维护着代善父子两红旗旗主的地位,同时对年轻的多尔衮兄弟三人一直采取笼络、交好的手段,没有动摇他们在两白旗中的 地位。(www.xing528.com)
实际上,正是皇太极的崇信与极力栽培,保证了多尔衮在后金-清政权中政治地位的不断攀升。天聪二年(1628),多尔衮、多铎跟随皇太极征伐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破敌于敖穆楞。因二人有功,皇太极赐多尔衮号“墨尔根戴青”,即“智者”的意思,汉语翻译为“睿”;给多铎赐号“额尔克楚虎尔”,并专门为二人获此封号设宴庆贺。实际上,当时的多尔衮、多铎一个年仅17岁,一个年仅15岁,谈不上有多大的战功。不久,皇太极又借故革去阿济格之爵位,将阿济格镶白旗旗主贝勒的身份转授给多尔衮,使多尔衮成为一旗之主,而其原因竟是阿济格私自给多铎做媒相亲,未向皇太极奏报。以如此细故将阿济格旗主的身份撤销,可知此时的皇太极对勇武却鲁莽的阿济格并不十分放心。从感情角度,他更喜欢多尔衮这个被他称为“墨尔根戴青”的弟弟。从此以后,多尔衮几乎参与了皇太极时期所有的政治变革与军事活动,地位不断攀升。1631年,皇太极设置六部,并以贝勒管理各部事务。其中,多尔衮管理吏部,德格类管理户部,萨哈廉管理礼部,岳托管理兵部,济尔哈朗管理刑部,阿巴泰管理工部。德格类去世后,由豪格接管户部事。虽然多尔衮等人在八旗中的地位远不如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但能够管理实际部务的这六个小贝勒,显然都被皇太极视为亲信。
1636年,皇太极称帝,分封宗室诸王,多尔衮晋封亲王,获得与代善同样的地位。从政治、军事上的作用来看,皇太极给他的机会大大多于其他人,多尔衮在皇太极时期其他几次重要战争中,也都被委任为最高统帅,战功显赫,其实际地位与能力远高于代善、济尔哈朗。如崇德三年(1638),清伐明,以“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兵,贝勒豪格、阿巴泰副之;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兵,贝勒杜度副之,分道伐明。”多尔衮统兵一路下数十城、俘获数十万人以归。征察哈尔,多尔衮获林丹汗妻子、玉玺以归。第二次征朝鲜,多尔衮获朝鲜国王之子以归。至于数次伐明战争,多尔衮往往一马当先。甚至皇太极要修盛京至辽河道路,也“以睿亲王多尔衮、饶余贝勒阿巴泰董其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