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时孙卿:善辩谋士,《说苑》品读

西汉时孙卿:善辩谋士,《说苑》品读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辞令一旦败坏,百姓就会遭受苦难。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这就是将自己善辩的才能发挥到了应当达到的水平,古书上说,只有君子才能做到。《诗经》说,不可信口开河,也不能认为言语可以马马虎虎。可见,劝说是需要认真谨慎地对待的,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说,言辞一定要润色修饰,辩说一定要有所擅长。

西汉时孙卿:善辩谋士,《说苑》品读

【题解】

善说强调的是表达和言辞辩说的能力,即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说服别人。要求目的明确,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为本;态度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发诈伪之辞,也不虚夸隐瞒;要不屈不挠地坚持己见且善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究修辞技巧,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反对空洞的说教。

【原文1】

荀子

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也。”《诗》云:“无易由言,无曰苟矣。”鬼谷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子贡曰:“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诗》云:“辞之绎矣,民之莫矣。”夫辞者,人之所以通也。主父偃曰:“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注释】

①孙卿: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②无易由言,无曰苟矣:出自《诗经·大雅·抑》,意为不要信口开河,也不要认为说话可以马虎。③鬼谷子:战国时纵横家,通晓纵横捭阖之术,为苏秦、张仪之师。④子贡:复姓端木,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弟子之一。⑤辞之绎矣,民之莫矣:出自《诗经·大雅·板》,绎,通“殬”(dù),败坏;莫,通“瘼”,疾苦。辞令一旦败坏,百姓就会遭受苦难。⑥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⑦子产: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号成子,出身于郑国贵族,为郑国国相。⑧王孙满:春秋时周王朝大夫。⑨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⑩蒯(kuǎi)通:本名蒯彻,范阳(今河北徐水固镇)人,因为避汉武帝刘彻之讳而改为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

【品读】

孟子的辩说及文章都有纵横捭阖、雄辩有力的气势,但在当时却蒙“好辩”之恶名。稍后的荀子认为,在奸言四起,天下昏乱的时代,君子唯有辩说才能行道于天下,所以就特别推崇辩说能力的培养,认为“君子必辩”,辩说是君子的重要素养。也就是说君子说话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关于辩说的方法,荀子认为,应当以整齐端庄的态度面对辩说的对象,以端正诚实的内心对待讨论的事实,以坚韧的毅力和不屈的信念坚持自己的观点,用譬喻的方法来启迪对方,分门别类地将事实和观点阐述清楚,以鲜明的爱憎情感来影响对方,从而使辩说对象能够觉得你所讲的内容是重要的,并能重视它,你所提供的机会是难得的,你的观点是不同寻常的。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你的辩说就无往而不利。这就是将自己善辩的才能发挥到了应当达到的水平,古书上说,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是不是可以随便将自己的观点拿出来劝说别人呢?《诗经》说,不可信口开河,也不能认为言语可以马马虎虎。可见,劝说是需要认真谨慎地对待的,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鬼谷子说,对于一个人他不喜欢、不擅长去做的事,你要劝他去做,是很难的;你的观点没被实行,你的言语没被听从,原因是你没有将问题阐述清楚;你阐述清楚而对方也听明白了,但还是不去做,那是因为你坚持得不够;你已经相当坚持了,但对方还是不去做,那是因为不符合他的内心之所好。所以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去辩说,要能阐明事理,坚持自己的观点,坚定自身的信念,还能说中对方心中所好,使人感到你说的内容符合大义且难得一听,清楚明白且条分缕析,能感动人之内心。如果这样你的观点还不被采纳,是闻所未闻的。这就是善说。

辩说时要讲究语言的技巧,它不仅关系到辩说者的观点能否被接受,在很多时候,尤其是专制时代的君臣之间,还关系到身家性命和国家安危。子贡就说过这样的话。《诗经》里面也说,辞令一旦败坏,百姓就会遭受苦难。言辞是一个人走向通达的工具。主父偃说,一个人如果不善于言辞,会有什么用呢?从前郑国的子产访问晋国之初未受礼遇,遂修饰润色其外交辞令,终赢得晋国贤臣赵武的敬意。楚庄王领兵挑衅周天子权威,王孙满向其陈述鼎之轻重与德之行否的关系,使楚庄王惭愧退兵。苏秦以其辩说才能合纵六国,使秦国不敢贸然进攻。蒯通曾劝韩信反叛刘邦汉朝建立后刘邦要治蒯通之罪,而蒯通以“犬各吠其主”的机智辩说得以全身免祸。言辞是用来尊奉君主,提高修养,安定国家,健全人格的。所以说,言辞一定要润色修饰,辩说一定要有所擅长。

【扩展阅读】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呐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正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选自《荀子·非相》)

【原文2】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注释】

①梁王:魏国都于大梁,故魏王又称梁王,此处当为梁惠王。②惠子:即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

【品读】

譬喻,亦称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有本体,有喻体。通过比喻,可以把抽象的本体的特征用喻体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来。惠子曾为梁惠王相,向梁惠王陈说事理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不仅生动贴切,而且明白晓畅。但当他不能用这种方法陈说事理的时候,可以想象,该是多么别扭又难以让人理解。

梁惠王听从门客之言,让惠子不要用比喻的方法说事,惠子灵机一动,从反面举例:“现在有个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就问‘弹弓是什么样子呢?’你就回答‘弹弓就像弹弓的样子一样。’这样能使他明白吗?”

梁惠王说:“不能使他明白。”

惠子说:“‘弹弓的形状像弓,以竹片做弦’,你这样说,他能明白吗?”

“这样就说明白了。”

“所以说,向人陈说事理,一定要用人们所知道的,来比喻人们所不知道的,从而使他们明白不懂的事理。现在大王说不要运用比喻,那就没法说了。”

惠子的话说明了在言辞辩说以至于在文章写作过程当中运用修辞方法的重要意义。修辞方法运用得巧妙得当,就会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感染力,达到好的表达效果。

【扩展阅读】

惠子为魏惠王为法。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献之惠王,惠王善之,以示翟翦,翟翦曰:“善也。”惠王曰:“可行邪?”翟翦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故?”翟翦对曰:“今举大木者,前乎舆,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岂无郑、卫之音哉?然不若此其宜也。夫国亦木之大者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卷第十八)

【原文3】(www.xing528.com)

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文侯饮而不釂,公乘不仁举白浮君,君视而不应。侍者曰:“不仁退!君已醉矣。”公乘不仁曰:“《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为人臣者不易,为君亦不易。今君已设令,令不行,可乎?”君曰:“善。”举白而饮,饮毕,曰:“以公乘不仁为上客。”

【注释】

①魏文侯:见卷一,四②。②公乘不仁:人名。③釂(jiào):饮酒尽,即干杯。④浮:用满杯罚酒。⑤白:酒杯。

【品读】

魏文侯与他的臣僚们一起宴饮时发生的这个小故事,在今天依然显得那么生动、熟悉,还显示了言辞辩说的巨大力量。文侯让他的门客公乘不仁发布酒令:饮而不尽者罚酒一大杯。文侯自己饮酒却没喝干,于是公乘不仁举起一大杯酒来罚文侯,文侯没有理他。

文侯的侍者命令:“公乘不仁退下!国君喝醉了。”

公乘不仁说道:“《周书》里说,前面的车子翻覆了,后面的车子当引以为戒。这大概说的是要预防危险吧。这个道理作为人臣不可以改变,作为君王也不可以改变。现在国君已经设了酒令却不执行,这样做可行吗?”

听了公乘不仁的话,魏文侯说:“有道理!”于是举起一大杯酒一饮而尽。又宣布:“让公乘不仁做我的上客。”

“言必信,行必果”,作为人臣,要言出必行,作为君王更应如此。魏文侯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明白以小见大的道理,酒令可以无关紧要,但是政令一旦令出不行,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作为门客的公乘不仁,既有勇气犯君之颜,又有谋略升己之位,表现出良好的辩说才能。

【扩展阅读】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

【原文4】

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晳濮水之上,子皙接草而待,曰:“敢闻上客将何之?”蘧伯玉为之轼车。公子晳曰:“吾闻上士可以托邑,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蘧伯玉曰:“谨受命!”蘧伯玉见楚王,使事毕,坐谈语,从容言至于士。楚王曰:“何国最多士?”蘧伯玉曰:“楚最多士。”楚王大说。蘧伯玉曰:“楚最多士,而楚不能用。”王造然曰:“是何言也?”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吴受而相之,发兵攻楚,堕平王之墓。伍子胥生于楚而吴善用之;衅蚠黄生于楚,走之晋,治七十二县,道不拾遗,民不妄得,城郭不闭,国无贼盗,蚠黄生于楚而晋善用之。今者臣之来,逢公子晳濮水之上,辞言‘上士可以托邑,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以三言者,固可得而托身耶?’又不知公子晳将何治也。”于是楚王发使一驷,副使二乘,追公子晳濮水之上。子晳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故《诗》曰:“谁能亨鱼,溉之釜鬵,孰将西归,怀之好音。”此之谓也。物之相得,固微甚矣。

【注释】

①蘧(qú)伯玉:蘧瑗,字伯玉,谥成子,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孔子在卫国时曾住在他家。②濮水:古黄河支流。③造然:脸色改变。④伍子胥:事见卷八,原文4。⑤衅蚠黄:春秋时晋国大夫。⑥谁能亨鱼,溉之釜鬵,孰将西归,怀之好音:出自《诗经·桧风·匪风》,是一首怀乡之诗。溉(gài),拭,涤;鬵(xún),大釜。如有人能煮鱼我就给他把锅洗干净,如有人西归我就请他向家里报个平安

【品读】

卫国大夫蘧伯玉出使楚国,在濮水之滨遇见了公子晳。公子晳拨开路边的杂草,恭敬地迎接他:“请问尊贵的客人将要到哪里去?”蘧伯玉手扶车前横木,以示敬意,公子晳接着说:“我听说上等的士可以将封邑托付给他,中等的士可以将言辞托付给他,下等的士可以将钱财托付给他。这三者固然可以办到,但不知能不能以自己的前途命运相托呢?”公子晳不见用于楚王,所以对有君子之名的蘧伯玉有这样的托付。蘧伯玉爽快地答应了。

蘧伯玉见到楚王,完成了出使的使命后,坐下来和楚王从容交谈。谈到了人才的问题,楚王问:“哪个国家人才最多呢?”

蘧伯玉回答:“楚国。”

楚王听了很高兴。蘧伯玉接着说:“楚国人才虽多却不能用。”

楚王满脸诧异,问道:“此话怎讲呢?”

蘧伯玉说:“伍子胥生于楚国,逃到了吴国,吴国任他为国相,他发兵攻楚,毁了楚平王之墓,这是伍子胥生于楚而吴国重用他;衅蚠黄生于楚国,逃到了晋国,治理七十二县,道不拾遗,民不妄得,城郭不闭,国无贼盗,这是衅蚠黄生于楚而晋国重用他;这一次我出使贵国途中,在濮水边碰到公子晳,他对我说:‘上等的士可以将封邑托付给他,中等的士可以将言辞托付给他,下等的士可以将钱财托付给他。这三者固然可以办到,但不知能不能以自己的前途命运相托呢?’不知道公子晳将要到哪里去啊!”

楚王听了之后,马上派出四马套车一辆作为主使,两辆四马套车作为副使,疾驰濮水之滨去追公子晳。公子晳回来后受到楚王重用。这都得力于蘧伯玉在楚王面前的能言善说呀。

这是君子受人之托以能言善辩改变人生命运的例子。公子晳知晓天下闻名的君子蘧伯玉必不会推辞他的关系到前途命运的重托,故而在濮水之滨等待蘧伯玉;蘧伯玉抓住了楚王重贤求才的心理,故而循循善诱,使楚王追回公子晳变得水到渠成,显示了谦谦君子的作风和高超的论说技巧。

【扩展阅读】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选自《论语·宪问》)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选自《论语·卫灵公》)

昔者卫大夫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君造然召伯玉而贵之,而退弥子瑕,徙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直矣。《诗》曰:“静恭尔位,好是正直。”(节选自《韩诗外传集释》卷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