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初创阶段,往往是瞄准某一市场空白点,如果推销工作做得好,企业的成长往往也不错。内部结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等,都是创业初期的典型优势。但也正因为以上优势,当企业由小到大快速成长之后,随着人员的膨胀、市场的扩展等,一些管理问题随之而来。
(一)资金不足
低估对现金和经营资金的需求是新创企业早期出现的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这源于创业初期创业者典型的热情心态。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产品销量越大,出现资金不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企业的平均年销售增长若超过35%,企业的自有资金一般就不足以支撑这种增长,此时就难免遇到资金周转的困难。
企业初创阶段,为获得资金,企业常常犯一些常见的错误,如把短期贷款用于较长时间才能产生效益的投资项目;开始用折扣刺激现金流的产生,有时折扣太大以至于不足以弥补变动成本,结果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大;把股份转让给对“事业”毫无怜悯心的风险资本家等。
创业者应该逐渐重视企业的现金流量、贷款结构和融资成本等,必须要有符合实际的经营计划,而且要以“周”为单位来监视现金流量。记账的重点是现金流量,权责发生制虽有利于纳税和盈利分析,但对于及时监控企业生存却不见得有利。严格监控应收差转率和存贷周转率,也是防止经营资金不必要增加的基本手段。
(二)制度不完善(www.xing528.com)
创业初期,企业要不断面对意外出现的各种问题,如顾客投诉、供货商临时撤销订单,银行不愿提供贷款等。由于没有先例、规章、政策或经验可以借鉴,这就产生了企业的行动导向和机会驱动,这也意味着给规章制度和企业政策所留的空间很小。此时的企业正在试验、探寻成功的阶段。这一阶段制定规章制度和政策有可能扼杀满足顾客需求的机会,但缺乏规章和政策,为了获取现金而采取权宜之计,又不利于企业有发展。
比如为争取到订单,企业会千方百计地去满足客户的需要,但随后却可能造成创业者对企业发展失控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签订风险很高的大宗合同之后,结果可能是巨大的损失。没有规章和政策,企业的管理就会混乱。虽然这对初创期的企业而言是正常的,但却使企业非常脆弱,易受挫折,这也使得问题常常演变成危机,这种状况把管理人员变成了消防队员。公司的管理也就只能是由危机到危机的“救火”管理。
(三)权责不明
初创期的企业,企业者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重叠交叉的。例如,总经理可能既管采购,又管销售,还兼管设计;销售人员可能要承担一部分采购工作;会计人员有时又是办公室人员。这时的企业是围绕人来组织的,而不是围绕工作本身进行组织的。企业只是对各种机会作出反应,而不是有计划、有组织、定位明确地去开发利用自己所创造的未来机会。
对初创期的企业而言,事事优先是正常问题,当企业不断成长,不可避免地犯了些错误之后,就逐渐学会了哪些事不能去做。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学习过程,当初创期的企业出现了大的失误,如损失了市场份额、失去了大的客户或赔了一大笔钱时,企业就被推入了下一个生命阶段。爱迪思认为,企业初创期成就越大,自满程度越高,所出现的危机就越大,推动企业变革的作用力也就越大。此时企业终会认识到,自己需要一整套规章制度来明确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情。规章制度的完善表明企业强调管理子系统的急迫性,这时企业过渡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出现这种强调管理制度的情况,企业就会陷入被称为“创业者陷阱”或是“家族陷阱”的病态发展阶段。爱迪思认为企业初创期出现的问题有些属于正常现象,随着企业的成长会慢慢解决;而有些问题则属于不正常现象,如风险使承担的义务消失殆尽、现金支出长期大于收入、企业过早授权、创业者丧失控制权、创业者刚愎自用、不听取团队意见等,需要尽力避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