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终生仅售一幅画:美术史别开新局

终生仅售一幅画:美术史别开新局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0 年2 月,《红葡萄园》在布鲁塞尔的Les Vingt 画展展出时,以400 法郎的价格出售给画家安娜·博克,由他的弟弟提奥卖出,是凡·高在世时出售的唯一一幅画作。那么问题来了,凡·高既不算穷,还拥有良好的家族资源,为什么却潦倒落魄到终生只卖出一幅画?其目的就是为他这个“新产品”上市大肆造势。大名传播出去之后,他还非常善于挑动画商之间的斗争,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终生仅售一幅画:美术史别开新局

画家档案

中文姓名:文森特·威廉·凡·高

外文名字:Vincent van Gogh

文中简称:凡·高

生存年代:1853——1890

寿命:37 岁

国籍:荷兰

创作方向:油画

主要作品:《向日葵》《麦田上的鸦群》《自画像》等

艺术特色:他的作品笔触与色彩都十分强烈,色调明亮,追求画面的平面感、寓意性与装饰性,具有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是后印象主义先驱者,深刻地影响了20 世纪的多个艺术流派,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作品名称:《红葡萄园》
作  者:凡·高
作品年代:1888
作品尺寸:75 厘米×93 厘米

若要评选美术史上最著名的“神经病”,估计非凡·高同学莫属。

说起凡·高,小伙伴们的一致反应就是,这真是个苦命的娃呀!穷得吃不上饭,画卖不出去,他爱上的妹子们都不爱他,与“好友”高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好吧,我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说凡·高同学苦逼是真的,画卖不出去是真的,撩不到妹子是真的,“好友”高更丢下他一个人去塔希提浪去了也是真的。

但是,说他穷,这点我是坚决不同意的。

凡·高自画像

凡·高出身于主流牧师家庭,虽说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也没有缺过钱。家中雇得起家庭女教师、园丁。凡·高家族在当时是很有社会地位的,几个叔叔伯伯在当时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叔叔约翰尼斯·凡·高,是当时荷兰海军的最高首脑。另外两位叔叔亨德里克(Hendrick Vincent van Gogh,1814——1877)、科内利斯(Cornelis Marinns van Gogh,1824——1908)都是大画商,其家族掌管着全欧洲当时三分之一的艺术画廊

凡·高自画像

众所周知,凡·高做过画廊的小伙计,但你不知道的是,这家画廊是与他同名的亲叔叔文森特的产业。他叔叔是海牙的大画商,其画廊是欧洲著名的大画廊,并参股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画廊——巴黎比尔公司。凡·高与弟弟提奥就是在这位叔叔的店里工作,提奥后来也成为非常成功的画商。也就是说,这个小伙计其实算是家族下放基层锻炼的富二代了。

1890 年2 月,《红葡萄园》在布鲁塞尔的Les Vingt 画展展出时,以400 法郎的价格出售给画家安娜·博克(Anna Bock),由他的弟弟提奥卖出,是凡·高在世时出售的唯一一幅画作。

凡·高初到巴黎时,穿着打扮还是很体面的。有图有真相,有他的自画像为证(见上页下图):嘴上叼着烟斗,衣着整洁,完全是个中产阶级绅士的模样。

画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除了也得吃饭之外,还需要画室、颜料、画布,凡·高先生还时不时要到处浪去,泡个吧、逛个妓院什么的,这些都需要钱,很多钱。可是,他这辈子除了在古比尔短暂工作期间赚过点工资之外,就完全靠着提奥的资助生活

自从他打算做个职业画家伊始,提奥每个月都会给他150 法郎,有时因为有其他开支还会更多。所以实际上凡·高每月差不多有200 法郎的收入。

200 法郎在当时是个什么消费水平呢?

凡·高在阿尔期间,有个邮递员朋友约瑟夫·鲁林,凡·高为他画过多幅肖像,就是右图这位老兄。

这位大胡子兄一个人要养一大家子,四个娃、一个老婆加上他自己,一个月100 法郎多点,凡·高一个人200 法郎,这生活水准不算穷人吧?

作品名称:《约瑟夫·鲁林坐在藤椅上》
作  者:凡·高
作品尺寸:81.2 厘米× 65.3 厘米
作品年代:1888

1888 年5 月1 日,凡·高以每月15 法郎租下了黄房子作为自己的画室。

能租得起乡间别墅做画室的,也算不上是穷人吧?(www.xing528.com)

那么问题来了,凡·高既不算穷,还拥有良好的家族资源,为什么却潦倒落魄到终生只卖出一幅画?

我认为,原因一是不善经营自己,二是被家族所抛弃。

艺术史上的画家分三种,有钱有名的、无钱无名的和有名无钱的。

有钱有名的,专业能力当然是必须的,画得有两把刷子,但更关键的是,他们都是毫无疑问的营销大师。毕加索、达利在这方面都可以做凡·高的博导。

毕加索不但会画,而且非常善于推销自己,“饥饿营销”的商业手法玩得十分圆熟。他刚到巴黎还是个无名小卒时,就雇一帮人到各个画廊去问:“老板,有没有毕加索的画啊?”老板一听肯定会想,谁是毕加索啊?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问他的画?其目的就是为他这个“新产品”上市大肆造势。

他与画展经纪人、老板的关系也非常好,经常给这些画廊老板、经纪人画肖像。放心,不是他后来那些立体主义风格的、像鬼一样的画。其实看毕加索的早期作品就可以知道,他的写实功底是非常好的。在这些公关画中,他把这些大老板们都画得仪表堂堂,人见人爱。

大名传播出去之后,他还非常善于挑动画商之间的斗争,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毕加索每画一幅画出来,就开始向某些特定的画廊老板兜售。一幅画他找多个画商来看,让他们唯恐自己出价低了拿不到画,拿到了就感觉自己捡了个大便宜,他的市场价格也随之越炒越高。

他曾经的好友莫迪利亚尼就因为十分不齿他这套商人嘴脸,与他分道扬镳。可惜,这个世界是属于厚脸皮的毕加索的,脸皮薄的都只好活在历史中被人凭吊。

毕加索的小老乡达利同样也是个营销大师,可以说是炒作界的祖师爷。他巨大的声名,与他标新立异甚至是哗众取宠的行为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如,他那造型夸张的标志性翘胡须,以及要求梵蒂冈教廷把他粘在西斯廷教堂地板上,牵着一头豹子去上课、穿着潜水衣上台讲演等行为,所有的这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求关注!关注即是生产力啊。

如果这两位西班牙人能把他的炒作手法稍稍教一点给凡·高,那么凡·高可能早就在生前实现了自己品牌的溢价,他的人生也不至于这样悲惨。

但是凡·高不是毕加索,也不是达利。他做不来这些精明的算计,他偏执、倔强、纯粹、嗓门粗大,招人厌烦。他只是人们口中的“那个30 岁的白痴”,小孩子叫他伏热,即法语红头发的傻瓜。

他执着地追求艺术,热切地盼望着与高更一起建立南方画室,可一室不容两个艺术家,结局就是这两个“神经病”在一起度过了相爱相杀的62 天,过着“白天画上整整一天,夜里打上一夜架”激情燃烧的日子,最后凡·高变成一只耳,两人从此相忘于江湖,此生再未见。

他执着地追求爱情,无论别人爱不爱他。为了向表姐凯求爱,他把手放到油灯上炙烤;割了耳朵送给了他当时的心上人——一个妓女,然后理所当然地就没有然后了!

作品名称:《割耳后的自画像》
作  者:凡·高
作品年代:1889

他的热情就像他笔下那明亮的黄色,满腔的爱与热情无处安放,灼伤了自己更吓跑了他人。

八年前,人人都喜欢他并为他感到自豪。他曾经是凡·高叔叔最宠爱的侄儿。大家都知道,他将来不仅是他叔叔职位的接替者,而且是他财产的继承人。此时,他本来应当不仅是个受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权有势的官翁,而且有朝一日,他还可以拥有欧洲最重要的一系列艺术画廊。

他是怎么搞的呢?

——《凡·高传》

凡·高从那个文森特叔叔最宠爱的侄子,变成了后来几乎众叛亲离的“神经病”。不过,客观来讲,如果你家有一个不工作、不赚钱,整天画些被看成是“垃圾”的画,还脾气暴躁,动则出入精神病院、妓院,连累弟弟的单身狗,想不嫌弃他也很难吧?

家族中所有长辈都对他冷眼相加,认为他是个败家子,视之为“家庭的劫难”,他的原老板、著名画商特斯提格也与他断绝了往来,更是劝他的弟弟提奥停止资助凡·高,好在作为凡·高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粉丝,提奥对凡·高一直无条件地支持与付出,坚持每月给他寄数目不小的生活费,并持续了终生。

凡·高死后,他最亲爱的弟弟提奥伤心欲绝,半年后也随之而去,两人的墓碑肩并着肩,立于巴黎北郊小城奥维尔,两人至死相依相随。

乔安娜抱着她与提奥的孩子,以凡·高的中间名命名的另一个文森特

最后,隆重向小伙伴们介绍这个女人,全世界都应该感谢提奥的妻子——乔安娜。

如果不是她,世界或许永远不知道它曾拥有凡·高这样一个天才。在提奥去世后,她继承了家中堆积如山的凡·高的画作,以及兄弟之间的书信资料。可以说,乔安娜是做大事的女子,她的艺术经营能力比她的丈夫要强得多。她开始整理那些画作和书信,那些本来只会被当作垃圾扔掉的书信、画作,正是因为她坚持不懈地努力推广,通过一系列的画展和书信回顾展,成功地使世界了解了凡·高,完成了两兄弟都没能完成的心愿

也是她把丈夫的墓穴移葬到了与凡·高一起,让兄弟两人永远地相伴。

他们死时也不分离。

——《圣经》《撒姆尔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