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早的美颜相机发明人:维吉同学以自画像表达自恋之美

最早的美颜相机发明人:维吉同学以自画像表达自恋之美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的人物画像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无论是自画像还是为他人所作的肖像,她总是把人物画得比真实的人年轻漂亮。所以呢,维吉同学不经意间成为最早的美颜相机发明人,实在不能怪她。认为她的自画像总是在表现“自我迷恋”。从事艺术工作的女性又是群体之中情感更为细腻、更为敏感的一类,对自我的关注度远远大于一般人,她们在创作自画像时无论是否有意,都不可避免地带入了自恋情结。

最早的美颜相机发明人:维吉同学以自画像表达自恋之美

画家档案

中文姓名:路易丝·伊丽莎白·维吉·勒布伦

外文名字:Louise Elisabeth Vigée Le Brun

文中简称:勒布伦

生存年代:1755——1842

寿命:87 岁

国籍:法国

创作方向:肖像画

主要作品:《王后与玫瑰》《画家与女儿》《戴草帽的自画像》

艺术特色:她的早期作品受洛可可艺术的影响,画风甜美雅致,后期渐趋于沉稳、朴素而纯净。勒布伦尤其擅长妇女和儿童的肖像,画风精致典雅,十分抒情。

客观来说,历史上能从事艺术创作的女性大多出身艺术世家、环境优越。路易丝·伊丽莎白·维吉·勒布伦小姐算是个投胎小能手,按今天的说法,她是艺二代,不折不扣的白富美。老爹是当时法国著名的肖像画家路易·维吉(Louis Vigee,1715——1767),曾经是著名的艺术赞助人蓬帕杜夫人的首席画师。后来,她嫁给了画家兼画商皮埃尔·勒布伦,从此以勒布伦的名头在18世纪的法国画坛扬名立万

作品名称:《王后与玫瑰》(或《玛丽·安托瓦内特画像》)
作  者:勒布伦
作品尺寸:130 厘米×87 厘米(图中非原画比例缩小,下同)
作品年代:1783

凭借优越的家学渊源、令人惊异的艺术天赋,年仅20 岁时维吉同学便已名扬巴黎上流社会,成为著名的肖像画家。她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比你有钱、比你美、比你有才华,还比你努力”这句话。为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就是那位被法国革命党砍了头的悲剧王后)所画的肖像更是一举奠定了她在法国艺术界的地位。

勒布伦的绘画风格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她早期的创作中,正值洛可可艺术由盛行转为衰微之际,那种纤巧浮华、烦琐的风格对她有一定的影响,这个时期她的画作显得甜美雅致;1779 年之后,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她的画风渐趋于沉稳,朴素而纯净。

中国人说“福兮祸之所伏”,到了19 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曾经的风光变成了追命的绞索,与皇室关系亲密的她被迫逃亡海外。境遇的变化使她完全抛弃了早期绘画中洛可可艺术的形式,创造了清新自然的自我风格。作为成功的艺术家,与众多欧洲的前辈大师一样,她画了多幅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自画像作品。她的人物画像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无论是自画像还是为他人所作的肖像,她总是把人物画得比真实的人年轻漂亮。

这也很好理解,人是环境动物,分析任何一个画家的作品都不能脱离她的生长背景。伊丽莎白小姐自打生下来就没吃过苦,就算是后来流亡海外,因为手艺好,全欧洲的王公贵族仍以能得到她所画的肖像为荣幸。

这样一个有钱、有颜、有家庭、有事业的“四有”画家,你非得让她画出柯勒惠支式苦大仇深的自画像,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这就好比张爱玲小姐写不了《呼兰河传》,萧红也写不出《倾城之恋》。

至于她笔下的肖像总是比真实的人年轻漂亮,这说明了维吉同学不但智商高,情商更高啊!你试试把叶卡捷琳娜大帝画得跟弗洛伊德(这里指的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孙子卢西安·弗洛伊德,一位个性鲜明的英国画家)笔下的英女王一样(卢西安·弗洛伊德笔下的英女王,又老又丑又胖)?

所以说,任何艺术分析都一定要考虑时代因素,弗洛伊德大师这样画没事儿,勒布伦这么画就是不想混了。所以呢,维吉同学不经意间成为最早的美颜相机发明人,实在不能怪她。

著名的女权主义代表人物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对于勒布伦在自画像中表现出来的对于自身形象的美化与迷恋颇多讽刺,她曾经这样评价勒布伦的自画像:“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让她那母性的笑容出现在画布上。”认为她的自画像总是在表现“自我迷恋”。

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老爷子曾提出一种论点,认为自恋是一种人格障碍的表现,把它划归为心理学意义上的病态。后来的美国精神病学家海因茨·柯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也提出了“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论,认为自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确实,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各种纷争,因为人类的本能必然是认为自己是最对的、最好的,谁看自个儿不跟朵花儿似的?一般人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情感丰富的艺术家。正如德拉克洛瓦曾说的:“不管他表面上的主题是什么,画家所画的永远是他自己。”

自画像更是一种带有强烈自我迷恋色彩的艺术形式。历史上,有无数画家不厌其烦地描绘着自己,在自画像中有意无意地将自我描绘成优雅的、迷人的、充满个人魅力的形象。如有“自画像之父”称号的丢勒,他出身于一个金匠家庭,撑死了说,也就是个中产。但在自画像中,他不但身穿当时德国最时尚的服装,还总是将自己描绘得高贵潇洒、面目英俊,宛如贵族一般。

作品名称:《自画像》
作  者:阿尔布雷特·丢勒
作者国籍:德国
作品年代:1500

又如,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王”的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他的自画像形象永远穿戴华贵,显示着他一贯优雅、尊贵的个人气质……从两性的心理差别角度来看,女性比男性天然地更为迷恋个体的自我。从事艺术工作的女性又是群体之中情感更为细腻、更为敏感的一类,对自我的关注度远远大于一般人,她们在创作自画像时无论是否有意,都不可避免地带入了自恋情结。(www.xing528.com)

所以前面引经据典了这么多,其实总结陈词就一句话:艺术家自恋有理!美颜无罪!

作品名称:《自画像》
作  者:彼得·保罗·鲁本斯
作者国籍:佛兰德斯
作品年代:1623

《戴草帽的自画像》是勒布伦的代表作品,她以此画向巴洛克艺术大师鲁本斯致敬。勒布伦在幼年时曾在卢森堡宫临摹过伦勃朗、鲁本斯的肖像作品,她的婚姻使她得以有机会游历了尼德兰与佛兰德斯,从而幸运地进一步学习研究了这些大师的绘画技法。

她在晚年所写的自传中,明确地描述了鲁本斯这幅作品对她的影响:“我从这幅画中受到启发,在布鲁塞尔完成了一幅这种效果的自画像……当这幅画在沙龙展出时,我必须说,它大大提高了我的声望。”

画作流露了她一贯的对于自我的欣赏与迷恋情绪,她衣着华丽,戴着装饰复杂、有羽毛的乡村式草帽,略见蓬乱的发丝表现了她作为艺术家神圣的艺术气质,闪亮精致的耳坠与她白皙的面孔相互辉映,越发显出她的美丽雍容。

在华丽的表象下,画家还在表达另一层寓意。请注意下页图中勒布伦的右手手势

作品名称:《戴草帽的自画像》
作  者:勒布伦
作品尺寸:97.8 厘米×70.5 厘米
作品年代:1782

作品名称:《加布里埃尔·波旁肖像》
作  者:安东·拉斐尔·门斯
作者国籍:德国
作品年代:1765

作品名称:《自画像》
作  者:安东·拉斐尔·门斯
作者国籍:德国
作品年代:1775

这个看似很随意的姿势,实际上具有很深的象征意味。如果我们浏览更多18——19 世纪的男性画家自画像,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这个手势,它在当时是理性的象征。

18 世纪是启蒙主义的时代,理性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否拥有理性成为判断艺术家是否具有良好修养的依据。艺术家们通过这个手势来强调,自己是具有人文修养与理性品质知识分子,从而更为彻底地把画家与行会工匠划清了界限。勒布伦也借此幅自画像,向公众展示了自己毫不逊色于男性大师的卓越绘画技巧,含蓄地暗示了她的能力与雄心。

1783 年当这幅自画像在沙龙展出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评论认为画家刻意美化了自己,表现出一种“诱惑的缺点”。美术史上对此画也存在着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即使众说纷纭,谁也无法否认这是一幅伟大的杰作。

作品名称:《自画像》
作  者:勒布伦
作品年代:1790
作品尺寸:100 厘米×81 厘米

她于罗马创作的一幅《自画像》也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此时她的年纪,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记载,最普遍的说法是当时勒布伦已经35 岁了,按照世俗对女性年龄的标准来说,她已经不再年轻了。但在画中,勒布伦将自己描绘得异常青春美貌,身着黑色长裙,红色的腰带在身后系成俏皮的蝴蝶结,精致的白色蕾丝衣领衬托着她秀美的脸孔,红润富有弹性的皮肤使她看上去青春而有活力。她左手托着画板还抓着一把画笔,右手手持画笔正在描绘尚未完成的画作。她转身含笑,一派职业画家的风范,流露出轻松自信的情绪。

在勒布伦的自画像作品中,还有一类是表现她与女儿朱莉之间母女温情的画作,也是她最著名、最广为人知的自画像作品,并以此为自画像领域又开创了另一种表现主题,在此之前,这种形式的自画像是没有出现过的。

18 世纪的法国提出社会应当尊重女性,教育应以家庭为中心开展的观念。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当时的画家也相应地创作了大量表现家庭生活或母子间亲情的作品,勒布伦也是这种风潮的追随者

1786 年与1789 年,她接连创作了两幅表现她与女儿朱莉在一起的自画像。画面中不再出现画笔、调色板这样的视觉符号,而是单纯展现了她作为母亲的社会身份。与她之前着意强调职业画家身份的自画像不同,在这两幅作品中她完全是以一个充满着爱意的母亲身份出现。在1786 年创作的这幅画中,她穿着典雅端庄,是位年轻漂亮的母亲,怀抱着幼女,脸上洋溢着温柔幸福的笑容。

作品名称:《和女儿朱莉的自画像》
作  者:勒布伦
作品年代:1786

三年之后她又创作了一幅同样题材的自画像,母亲依旧那么美丽而温柔,天真纯洁的孩子左手环抱着母亲的脖颈,表现出对她的依恋。勒布伦将亲子之情描绘得十分令人动容,画面散发出神圣的母性的光辉。两幅画都采取了经典的三角形稳定构图,这张画的构图灵感可以看作是对拉斐尔《围椅中的圣母子》的致敬。

和女儿的这两幅自画像为勒布伦带来了更高的社会声誉,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又贤良的完美母亲的形象,表明了一个拥有事业声望的女性,同时也可以是位贤淑的母亲,顺应了当时主流社会观念所推崇的卢梭思想和审美倾向。

作品名称:《和女儿朱莉的自画像》
作  者:勒布伦
作品年代:1789

伊丽莎白·维吉·勒布伦不但有绘画的天赋,而且非常勤奋,她一生共创作了800 余幅作品,其中肖像画占了绝大部分,是当之无愧的肖像画大师。1783 年,她成为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少有的女性成员之一,并被接纳为院士。

1842 年,勒布伦在巴黎去世,终年 87 岁。墓志铭上刻着: 我在这里休息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