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烟洲书院由长洲黄姓祖尝拨出禾田和铺位的出租租金作经费。
民国时期,乡村学校经费来源除学田、学租外,有政府拨款、学费、税收和其他收入以及华侨捐助。县(立办)学校(学堂)的经费主要是由县、区政府负担。所有学校经费用于支付教职工薪酬为主,故校舍建设和办公设备费用甚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办小学经费由国家负担,乡村学校的经费直接由农会收入或通过农会设法筹款支持。土地改革后至80年代中期,筹集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有:国家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区乡投资、勤工俭学收入,群众集资和华侨、港澳同胞捐资等。1986年起,开征教育附加费。80年代初开始,华侨、港澳同胞热情资助办学,有力改善西区的办学条件。
90年代,镇区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沙朗镇每年投入教学资金占本级财政总支出的20%以上。西区投入教育的经费,从1991年的27.7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247.7万元,增长8倍,年递增84.6%,累计投入907万元。1998年,西区区、村两级共投入教育经费343万元,比上年增加38.5%,区、村两级共补贴33万元。(www.xing528.com)
1999年8月沙朗镇并入后,西区继续教育投入。是年全区财政教育投入共179万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10.82%。2003年西区财政的教育拨款2264万元(含基建费995.2万元),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39.6%,高于中山市政府提出的25%的要求,生均教育事业经费达3521元。2004年,教育财政拨款2644.77万元(含建校费984.6万元)。2005年,西区办事处和办学单位用于教育的投入达1860万元,另外给西区初级中学投入100万元,用于创建省一级学校。区、村为沙朗小学投入150万元,用于创建市一级学校。长洲社区居委会给翠景小学投入70万元,用于创建市一级学校。2006年秋季,中山市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免费金额高于省定标准。2007年,西区投入教育经费7880万元(含西区中心小学建校费)。社区不再承担办学经费,由区财政每年增加140多万元,全部承担公办学校的办学经费。西区办事处为每个家庭的教育资源配套至少6万元。
根据《广东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广东省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以及《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2008年春季学期起中山市扩大全市免费义务教育实施范围。按划定,新增加的免费对象为本省外市户籍(包括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在中山市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新增免费对象执行的免费项目和标准:免学杂费和课本费;免收杂费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期163元,初中每生每学期233元;免收课本费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期5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90元。对新增免费对象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补助资金的分担比例:按新增免费对象的暂住登记计算镇区分担比例;实行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如西区),除省财政补助部分外,由镇区政府全额承担。教育经费的支出主要用于教师的工资、校舍建设、增添教学设备和办公费用等项目。
2001-2011年,西区的教育经费包括财政拨款、村(社区)拨款、事业拨款、教育费附加乃至社会赞助构成,其中财政拨款是主要拨款,教育经费支出包含幼教、小学、初中、高(职)中正常经费,成人教育经费、教办经费和学校纪检经费。2001-2008年,教职工工资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仍然较大,约为经费总支出的60%-70%,余为校舍和教学设备费用所占。政府设法增加校舍、教学设备费用,使此项经费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增大,2008年结合接受广东省复评验收西区教育强区,财政增加投入为历年最大一年共10284万元。2009-2011年,西区财政投入教育分别为5721万元、6475万元、6957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