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西区户籍人口就业:工资补贴、培训费明确规定

中山市西区户籍人口就业:工资补贴、培训费明确规定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对招用从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补贴、就业培训费等补贴也作出明确规定。2006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居民统筹就业工作的意见》,区安排促进就业专项资金50万元。当年全区登记在册劳动力21551人,占总人口的56.7%,安置就业314人,安置零就业家庭1户1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5人。

中山市西区户籍人口就业:工资补贴、培训费明确规定

新中国成立前,沙朗、长洲、后山绝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无地或少地的贫雇农向地主租耕土地。长洲、后山因邻近石岐,加上港澳同乡较多,来往较密切,所以有极少数乡民从业工商

新中国成立初,沙朗乡、长洲、后山村的广大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1956年至70年代,长洲和后山村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优势,先后兴办猪场、鸡场、鸭鹅场、鱼苗场、蘑菇场、石场、灰厂、肥料厂、碾米厂、木厂、船厂、葵厂、藤织厂、苗圃、运输队、建筑队和农机修配站等,1978年两大队此中从业人员200多人。

1963年,沙朗公社及其所辖生产大队,全部并入中山农场,仍以农业生产为主。1970年恢复沙朗公社建制,开始兴起工副业。1970-1989年共办起乡镇(含村办企业)企业342个,解决非农就业2121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50.67%。1998年,沙朗镇农村总劳动力为3882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劳动力达2219人,占农村总劳力的57.16%。

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长洲、后山两大队扩大集体企业;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解放农村生产力,大队富余劳动力大部分从事企业工作。80年代工业进村,长洲兴办手套厂、包装印刷等厂,后山办起红木工艺厂、铝材厂等企业,使农村50%以上的劳动力非农就业。

1983年,西郊办事处调查登记辖下居委会待业人员187人,根据其中少数人有劳动就业黄卡和要求就业者多的情况,将没有劳动就业黄卡的人向镇委、镇劳动分局报告、反映,要求发给黄卡,使其有就业机会;依据需要就业者的各人特长,介绍给有关单位做临时工、合同工;组织单车保管站,安排待业人员看管单车。是年,发黄卡82人,安排临时工、合同工108人,领个体牌照21人。

1984年,西区民政部门争取并获得区劳动服务站支持,介绍困难户的劳动力到石岐药厂碎中药材,又争取玻璃厂、陶瓷厂、轴承厂、砖厂、饮料厂、糖果厂、果副公司,吸收无业青年、中年待业者进其厂(司)当临时(散)工,稍解困者困难。全年成功介绍70人次。

1986年,西区劳动部门安排就业人员600人,初步解决西区待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www.xing528.com)

1990年起,大量外来人口涌入镇区和村办企业。1990年,西区、沙朗镇户籍人口分别是15960人、8714人,外来人口各为4024人、3316人,比占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5.21%、 38.05%。沙朗镇非农就业人者2221人,占全镇农村劳动的55.5%。

90年代中期起,随着厂企的经济转型,原属国企、区办企业的劳动力析出社会,面临再就业。此时,新办民营企业需要工人,招收有一定生产技术的外来工,当地富余劳动力为缺少技术等原因难被招工,面临就业困难。因此,再就业者以及富余劳动力就业者,成为沙朗镇、西区户籍人口突出的就业难题。1998年西区有农村劳动力1618人,1999年沙朗镇并入西区后农村劳动力大增。是年,西区办事处妥善分流安置关停企业石岐糖果厂108名现职职工和退休人员。2000年,西区劳动保障部门利用自设的职业介绍所,为逾百名求职者登记办理企业劳动者《就业证》3316个,办理续期4976个,办证率为94%。

2001年,西区劳动保障所根据市局要求,在西区沙朗介绍所的配合下,为287名下岗工人进行登记并帮助其中部分人员再就业。2002年12月中山市在全省率先将农村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一并纳入城乡统筹就业范畴,确定从2003年起用3年时间解决全市5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2003年,制定《关于做好西区城乡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规定凡招用西区农村富余和新成长劳动力,每招用1人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给予用人单位就业安置费300元/人,给予职业介绍机构150元/人的职业介绍费补贴,对自主创业并经营3个月以上的创业者给予一次性补贴。另对招用从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补贴、就业培训费等补贴也作出明确规定。是年,西区有农村富余和新成长劳动力1288人,登记790人,推荐就业408人。2004年,西区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西区城乡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区机关各部门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区成立城乡就业服务中心,编制3人。村(社区)委会成立城乡就业工作平台,配备在专职人员1名及办公用计算机1台。当年登记农村富余劳动力617人,实现就业39人,安置下岗人员再就业55人,安置“4050”人员就业18人,安置“零就业家庭”10户10人,安置新成长劳动力就业195人。2005年,按照市《扩大与促进就业民心工程实施方案》和《中山市2005年各镇区城乡就业工作目标考评指标》的具体要求,推进此一工作,是年西区共登记农村富余劳动力248人,完成目标任务165.33%;技能培训2482人,完成338.61%;实现就业1997人,完成任务296.73%;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4人,安置零就业家庭4户4人,均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安置新成长劳动力就业281人,完成任务143.37%。至2005年,全区实现就业1997人,完成目标任务296.7%。2006年起,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劳动、社会保障“三个一工程”(即:人人有一份工作、一份养老保险、一份医疗保险)要求,统筹城乡居民就业。是年,登记农村富余劳力460人,参加技能培训423人,实现就业420人。

2006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居民统筹就业工作的意见》,区安排促进就业专项资金50万元。当年全区登记在册劳动力21551人,占总人口的56.7%,安置就业314人,安置零就业家庭1户1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5人。2007年,动员、组织全区劳动力839人参加镇区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其中创业培训140人,失业青年培训105人,农民或失业人员培训315人。是年,城乡劳动者就业安置共372人,其中成功创业13人,失业青年就业10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失业人员201人,就业困难人员56人。2008年,西区登记富余劳动力228人,实现就业226人。按照全面实施城镇社区、失地农民、当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专项方案的部署,建立目标责任机制,举办各项专场招聘活动、启动小额担保贷款等措施,着力援助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全年参加自主创业培训59人,创业成功16人,为符合自主创业扶持申请人7人共发放免息贷款45万元,安置就业困难群体201人,其中零就业家庭成员19名,失业无业人员182名。2009年,西区举办招聘会5场,提供就业岗位1100多个次,解决645名失业无业人员、47名退伍军人、46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87名往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年,西区新增就业岗位2005人,完成任务的108%。西区劳动保障分局实施失业动态监测制度,“月月跟踪”西区失业人员、失业退伍军人及往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有就业愿望的上述人员提供不少于3次的免费推荐就业服务,对有创业愿望的提供20天的创业培训后,给予“一对一”的创业扶持服务。举办招聘会5场,提供就业岗位1100多个次,办理就业失业手册43853本,为645名失业无业人员、47名退伍军人、46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87名往届大中专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接受东西北地区农民转移就业2700人。

2010年,以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为试点,设立全市首个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安置基地大洋电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安置基地。并动员、鼓励西区就业困难人员入职基地,对凡入职基地者,西区财政给予就业困难人员岗位培训补贴200元/月,最长申领3个月。据统计是年该基地已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83人。10月,便于提升西区失业青年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西区分局设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至年末为10名青年提供见习机会。是年,西区安置城镇新增就业2025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80人,帮扶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3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5人。2011年,安置城镇新增就业2112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8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6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2人,帮扶201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3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35 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