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口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逐步建立户籍管理制度。50年代前期,由各村文书设立本村人口登记册,登记本村人口。其后,生产队立人口名册、生产大队立人口簿,公社立人口总簿。70年代,沙朗公社恢复后,设立公社、生产大队两级户籍和人口管理制度,由公社民政管理员(文书)负责全社户籍、人口的建档造册;各生产队按时向大队报送本队户籍人数,生产大队文书负责设立本大队的户籍人口簿册,每年按时上报公社。1971-1980年,沙朗公社户籍管理资料不存,缺记载。
1983年起,公安派出所开始设办西郊户籍业务,1984年实施西区户籍管理。80年代末,沙朗镇、西区实行户口卡片管理。
90年代逐步实现电脑信息化。1992年,沙朗镇、西区逐步采用电脑办理户口。1994年,沙朗镇、西区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成,开始实现电脑管理的过渡,公安户政机构与居委会、治保会密切配合,促进人口管理。1996年实现电脑登记、管理户口、人口。1997年,西区户籍片由6个设置为9个,细化人口管理。1998年,沙朗镇运用“片警制”,7个片的管片民警熟知片内户籍、户口、出租屋、租住人等情况;西区在长洲居民区增设段警1名,推进人口管理。是年,西区公安分局设户政股专务户政工作。沙朗镇、西区统一、规范编制街、路、巷、门牌。1999年4月,沙朗镇、西区换发电脑打印的新户口簿;实现市局与分局人口信息联网,建立中山户籍之窗网站,实现与全国250个大中城市人口信息联网互查功能。西区与沙朗合并后,常住人口及暂住人口管理增量,并按照规定完成办理原沙朗农场400多户农业人口年底全部转为非农户的户籍工作。2001年12月28日,西区公安分局撤销户政股,户政业务并入治安股。
2003年,西区治安户政管理工作取消以往大规模清查的做法,完善户管员制度。2007年,清理、整顿、改造、更新门(楼)牌。2008年,西区办理户口迁入1431人,户口迁出745人,办理出生人口419人、死亡人口191人;换补发户口簿800本;完成全区整顿门(楼)牌工作。2009年,办理西区出生人口450人、死亡人口194人,户口迁入1156人,户口迁出728人,受理入户申请1041份。2010年,办理出生人口468人、死亡人口235人,户口迁入1419人、户口迁出723人,受理入户申请1360份,办理身份证2168张、临时身份证475张;受理和制作门楼牌445个,其中1号门楼牌1个,2号门楼牌13个,3号门楼牌10个,4号门楼牌421个。同时,配合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户口整顿工作。2011年,3月开始专项清理户口登记,共核对整理档案19908份,超额完成市局预计总档案数(14090份)5818份。是年,西区办理出生人口485人、死亡人口191人,户口迁入1466人,户口迁出822人。(www.xing528.com)
(二)居民身份证办理
1985年5月,沙朗区、西区开始办理居民身份证颁证工作,7月1日首次颁发居民身份证。1986年,着重做好居民身份证错、漏证的返工和1970-1971年出生首次发证以及调迁人员的换领工作。1987年起,居民身份证办理逐步正常化、日常化。
90年代,沙朗镇、西区均进入居民身份证10年有效期满的换证高峰。1996年,沙朗镇、西区采用电脑办理居民身份证业务和制发居民身份证。1999年沙朗镇并入西区,西区接管原沙朗镇的居民身份证办理工作。
2004年,西区展开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前工作,核查人口信息数据,其中核对户数10922户,纠正重错码9个,填补空项143处。2005年4月21日起,铺开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全年办理18287人次,超额完成市局下达15450张的任务。2006年,西区公安分局户政继续推进换领二代身份证,办理二代身份证10925张。2007-2011年,各年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分别为4884张、2271张和临时身份证240张、2577张、2168张和临时身份证475张、3331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