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西区志:农田土壤改良50年来的成果

中山市西区志:农田土壤改良50年来的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0年代,长洲、后山和沙朗片农民,着重于平整土地,积农家肥加量施放,改良土壤。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沙朗公社、长洲和后山的农户承包者及种养专业户各自负起农田施肥改良土壤责任。90年代,长洲、后山两村的农田被国家城市建设征用,基本无农田土壤改良事项,沙朗镇农田结合“农田保护区”进行土壤改良。

中山市西区志:农田土壤改良50年来的成果

50年代,长洲、后山和沙朗片农民,着重于平整土地,积农家肥加量施放,改良土壤。60年代,用力积造农家肥、积挖塘泥回田和播种绿肥沤田肥土。50-60年代长洲、后山两大队深耕改土、平整土地。后山村在大牛拖、小牛拖、欧涌、大双等涌尾进行人工挖泥、填土、改良土壤,使低产田变高产田,稻谷年亩产达1000斤;在大草原田、宝围等280亩瘦田上人工移土平整、翻耕,填入塘泥,人粪尿下田等,使瘦地变良田;又实施土地农作物轮种,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等70年代,沙朗公社推进家肥、绿肥和农田入泥改良土壤。

1970年,沙朗公社恢复后,围绕农业生产主体,用力改造农田。是年,沙朗供销社下拨紫云英种子2.74万斤,可供5300亩农田种植;全社组织各生产队种植专用绿肥共21000亩,春、夏各10440亩,2000万斤。1972年备耕和春耕时节,天气严寒干旱,严重影响积肥入泥和播种,但不少生产队组成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青年突击队克服困难改土肥田,全社完成入泥2400多亩;秋前,沙朗二队储备120多万斤冬种肥料。是年,大抓生产队的养猪,提倡建造田头猪舍、塘头猪舍,就近解决边远田、低产田、低产塘的用肥。1975年,沙朗公社土壤普查,全社耕地中泥肉田3021亩、泥田5677亩、泥骨田6739亩,各佔耕地面积的19%、37%、44%。耕地有机质一般在1.5%-3%,极缺有效磷,耕作层浅,土质黏重。据此,全社以积肥、制肥、种绿肥、养猪增加有机肥,实行牛有栏、肥有池、灰有廓,改革牛栏,大搞公厕,强调稻稈回田,以土肥建设为改良土壤的主要途径,着力“肥料”改良土壤;冬春养红萍,入泥,双犁晒白,大养水仙,备翌年春季用肥;实行每亩每造施放土什肥100担,要求水田土壤达到深、软、肥,改造成为高产稳产农田。1979年春,沙朗公社根据中山县关于喷泥船喷泥入田,抬高田面,增加肥料实行奖励以及“补助到队,奖励到船”办法,加快春耕喷泥进度;施放农田基肥,猪屎、土什肥占5003亩,紫云英压青45040亩,入泥5026亩,施双层肥4000多亩;继续有计划地推进土地水旱轮作,甘蔗自留地,春花生每年轮作一次,种禾3年轮种旱作一年。积肥改土中大办妇女高产田,是年全社共办妇女高产田310.80亩,平均亩产1729斤。1979年,沙朗公社获中山县农业特等奖公社,沙朗大队获特等奖大队。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沙朗公社、长洲和后山的农户承包者及种养专业户各自负起农田施肥改良土壤责任。1989年,沙朗镇冬种紫云英2820亩。90年代,长洲、后山两村的农田被国家城市建设征用,基本无农田土壤改良事项,沙朗镇农田结合“农田保护区”进行土壤改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