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者是开展抗战文化运动、从事文艺创作、进行文化建设的领衔者。沂蒙地区成长起来的文化工作者,成为文化宣传、文化教育和文艺活动的骨干,很多经历过战火的考验和基层的锻炼,成为著名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建设文化人才队伍,是沂蒙抗战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新时代文化队伍建设提供诸多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沂蒙地区党组织以马克思主义与沂蒙抗战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建立起来一支充满活力的文化人才队伍,成为发展沂蒙抗战文化的骨干力量,使当地构建起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新时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的文化人才队伍。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保障新时代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第二,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人才队伍。沂蒙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既没有陕甘宁边区的文化优势资源,也没有国统区的文化基础。沂蒙地区文化工作者大都是群众和部队中文化活动骨干以及一些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还包括许多旧式文化人才。另外,抗战前从事进步文化活动的工作者,后来逐渐成长为沂蒙抗战文化工作的先锋。在沂蒙地区文化创作实践过程中,一些文化工作者根据当地情况创作适时、适地的文艺作品,成长为文艺作家。很多还边从事行政工作边创作。沂蒙抗战文化活动尤以戏剧最具代表性;在戏剧活动的实践中,涌现了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剧作家群体,形成了那沙、贾霁、李夏、王汝俊等高水平的剧作家[6]。新时代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与当地实情结合起来,利用已有文化人才资源,发挥其优势,建设既继承文化传统又彰显时代精神的地方文化。
第三,拓宽文化人才培养途径,注重实践环节。演员接受了角色后,集体听读剧本,分析剧本,接着是各人抄自己的台词,第三步读词对词,第四步排演……演员常常行军读词,休息对词。在战争环境中……艺术上的提高基本上是靠不断的实践。积极参加各种实际工作和斗争,和群众同甘共苦,这就是使艺术上获得可贵的营养和生活的源泉。七、八年来培养出一些具有一定艺术经验的剧作者、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人员。[7]文化人才培养途径很多,除了常规教育之外,沂蒙地区边实践边学习的培养模式是当代文化人才建设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其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www.xing528.com)
第四,制定行之有效的文化人才建设方案,创造一个培养、吸引、优待人才的环境。沂蒙地区广纳各类抗战人才,提升文化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发挥其特长和优势,吸引和动员他们为发展沂蒙抗战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建立和巩固最广泛的抗战文化统一战线;提高文化人才经济待遇,予以生活保障,提供适宜的创作条件,让文化人才在安心工作和舒心创作中找到文化自信。
沂蒙地区出现抗战人才荟萃局面,给新时代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诸多借鉴。文化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领衔力量;要树立科学人才观,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定位于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文化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