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精析与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精析与教学管理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精析与教学管理

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

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相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进入”,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当然,具体多少才算合适,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等。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专业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专业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要巧妙自然,“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因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因开口大而导致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创设问题,即设置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组成小组讨论;用事件或案例导入,即用与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讨论;用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等。(www.xing528.com)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即聚焦某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

《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信息,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相应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目的。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课程中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目的。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目的,善于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