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技能人才的使命及途径

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技能人才的使命及途径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培养产业转型升级亟须的“大国工匠”,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使命。从这个角度分析,弘扬“工匠精神”是培养质量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提升人才质量,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治标”是培养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治本”就是培育职业院校的“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技能人才的使命及途径

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才质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工匠精神是人才质量的重要内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培养产业转型升级亟须的“大国工匠”,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制造”历经30 多年风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5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制造业发展十年战略——《中国制造2025》,其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毫无疑问,在确定了着力发展质量的发力点后,我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保证,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到2020年,建设完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的总体目标。围绕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指南》以2015年人才总量为基础,预测了2020年、2025年的人才需求和缺口总量。数据显示,今后五至十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均有较大的人才缺口,亟需加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人才质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www.xing528.com)

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人的升级,是职业教育的升级。随着我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倡议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速,对人才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南》提出“到2020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以上,制造业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8%左右,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6%以上,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等结构更加优化”。当前,我国制造业人才支撑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还不强。从结构上看,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制造业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大;从质量上看,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还不明显,制造类产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质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亟须深化改革、全面提高。

(三)“工匠精神”是人才质量的重要内涵

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培养高质量职业人才的秘密武器,为“德国制造”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其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照操作办事”,正是这种“坚持”,培养了学生们严谨、负责的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否具有严谨、专注、敬业等技能和素养,对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技能和素养正是“工匠精神”所具有的内涵。从这个角度分析,弘扬“工匠精神”是培养质量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提升人才质量,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治标”是培养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治本”就是培育职业院校的“工匠精神”。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标本兼治的手段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