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衬墙内力计算结果
内衬墙的模型示意如图5-15所示。
图5-15 内衬墙示意图
盾构破井前,内衬墙的内力计算结果如图5-16~图5-19所示。
由图可知,盾构破井前,内衬墙整体内力较小,仅在顶冠梁和三道环梁部位内力较大,环向轴力最大值分布在顶冠梁和第一道环梁部位,最大值为952kN;竖向轴力最大值分布在顶冠梁部位,最大值为563kN;竖向最大正负弯矩分布在顶冠梁和第一道环梁部位,最大正弯矩为131kN·m;最大负弯矩为84.5kN·m;环向最大正负弯矩分布在环梁部位,最大正弯矩为21.4kN·m,最大负弯矩为132kN·m。
图5-16 盾构破井前环向轴力
图5-17 盾构破井前竖向轴力
图5-18 盾构破井前环向弯矩
图5-19 盾构破井前竖向弯矩
盾构破井时,内衬墙的内力计算结果如图5-20~图5-23所示。
图5-20 盾构破井时环向轴力
图5-21 盾构破井时竖向轴力
图5-22 盾构破井时环向弯矩
图5-23 盾构破井时竖向弯矩
由图可知,盾构破井时,内衬墙在底板部位的环向和竖向轴力较大,最大环向轴力为2754kN,最大竖向轴力为1367kN;竖向最大正负弯矩分布在底板和第三道环梁部位,最大正弯矩为200kN·m,最大负弯矩为69.3kN·m,环向最大正弯矩较小,最大负弯矩分布在环梁部位,为194kN·m。
考虑风塔荷载和内部结构的作用后,内衬墙的内力计算结果如图5-24~图5-27所示。
由图可知,考虑风塔荷载和内部结构的作用后,内衬墙在顶冠梁部位的环向受拉轴力较大,最大值为1319kN;靠近内衬墙底板部位环向受压轴力较大,最大值为2849kN;最大竖向轴力主要分布在内衬墙顶部,最大竖向轴力为3681kN;竖向最大正负弯矩分布在内衬墙底板部位,最大正弯矩为179kN·m,最大负弯矩为129kN·m;环向最大正弯矩分布在内衬墙顶部,最大值为94kN·m,最大正弯矩分布在底板部位,最大值为219kN·m。
图5-24 风塔荷载作用时环向轴力
图5-25 风塔荷载作用时竖向轴力
图5-26 风塔荷载作用时环向弯矩
图5-27 风塔荷载作用时竖向弯矩
内衬墙的最大弯矩见表5-3。
表5-3 内衬墙的最大弯矩
从表5-3中可看出:内衬墙的竖向最大正弯矩为334kN·m,竖向最大负弯矩为1014kN·m,环向最大正弯矩为195kN·m,环向最大负弯矩为966kN·m,均为风塔荷载作用后的最大值。
内衬墙沿纵深方向的环向和竖向弯矩如图5-28和图5-29所示。
由图可知,考虑风塔荷载和内部结构后,内衬墙底板的受力较大,盾构向最大正弯矩为334kN·m,最大负弯矩为1014kN·m,分布在盾构隧道周边;垂直盾构向最大正弯矩为195kN·m,最大负弯矩为966kN·m,主要分布在盾构区域的中心部位,垂直盾构向最大轴力为12510kN,盾构向最大轴力为1782kN。其云图如图5-30和图5-31所示。
图5-28 沿纵深方向竖向弯矩包络图
图5-29 沿纵深方向环向弯矩包络图
图5-30 底板弯矩云图
图5-31 底板轴力云图
2)冠梁和环梁受力计算结果
冠梁和环梁的位置如图5-32所示。
图5-32 冠梁和环梁位置图
(1)冠梁受力分析。冠梁竖向和环向弯矩随整个施工分布步的变化曲线,如图5-33和图5-34所示。由曲线图可看出:竖向和环向弯矩均在风塔荷载作用后内力达到最大值。
图5-33 竖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曲线
图5-34 环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曲线
冠梁轴力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35所示。
图5-35 冠梁轴力随施工过程变化
由图可知,从风井破洞前到风塔荷载施作后,冠梁的内力变化较大,其环向轴力:破洞前最大轴力为41kN,盾构出洞后为116kN,风塔荷载施作后为365kN。
冠梁剪力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36所示。
图5-36 冠梁剪力随施工过程变化
由图可知,破洞前最大剪力为62kN,盾构出洞后最大剪力为101kN,风塔荷载作用后最大正向剪力为112kN,最大负向剪力为193kN。
冠梁竖向和环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37和图5-38所示。
图5-37 冠梁竖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
图5-38 冠梁环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www.xing528.com)
由图可知,破洞前和出洞后的竖向弯矩变化不大,最大正弯矩接近41kN·m,风塔荷载作用后最大正弯矩为57kN·m。其环向弯矩:破洞前最大正弯矩为37.9kN·m,最大负弯矩为52.4kN·m,破洞后最大正弯矩为479kN·m,最大负弯矩为620kN·m,风塔荷载作用后最大正弯矩为702kN·m,最大负弯矩为1137kN·m。
(2)第一道环梁受力分析。第一道环梁环向和竖向弯矩随整个施工分布步的变化曲线如图5-39和图5-40所示。从曲线可看出:环向和竖向弯矩均在风塔荷载作用后内力达到最大值。
第一道梁轴力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41所示。
由图可知,从风井破洞前到风塔荷载施作后,第一道环梁的内力整体变化不大。其环向轴力:破洞前最大轴力为498kN,盾构出洞后为515kN,风塔荷载施作后为601kN。
第一道环梁竖向弯矩(SM1)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42所示,第一道环梁环向弯矩(SM2)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43所示。
图5-39 竖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曲线
图5-40 环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曲线
图5-41 第一道梁轴力随施工过程变化
由图可知,破洞前和出洞后的竖向弯矩均不大,方向主要指向井外,最大弯矩接近7.5kN·m,风塔荷载作用后,最大正弯矩为33.5kN·m,最大负弯矩为23.2kN·m。破洞前的环向最大正弯矩为11kN·m,最大负弯矩为49kN·m,破洞后的环向最大正弯矩为64.3kN·m,最大负弯矩为111kN·m,风塔荷载作用后的最大正弯矩为93.6kN·m,最大负弯矩为134kN·m。
图5-42 第一道环梁竖向弯矩(SM1)随施工过程变化
图5-43 第一道环梁环向弯矩(SM2)随施工过程变化
(3)第二道环梁受力分析。第二道环梁环向和竖向弯矩随整个施工分布步的变化曲线如图5-44和图5-45所示。从曲线可看出:环向和竖向弯矩均在风塔荷载作用后内力达到最大值。
图5-44 竖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曲线
图5-45 环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曲线
第二道环梁轴力(SF1)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46所示。
图5-46 第二道环梁轴力(SF1)随施工过程变化
从风井破洞前到风塔荷载施作后,第二道环梁的内力整体变化不大。其环向轴力:破洞前最大轴力为952kN,盾构出洞后为959kN,风塔荷载施作后为974kN。
第二道环梁竖向弯矩(SM1)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47所示,第二道环梁环向弯矩(SM2)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48所示。
图5-47 第二道环梁竖向弯矩(SM1)随施工过程变化
图5-48 第二道环梁环向弯矩(SM2)随施工过程变化
弯矩方面:破洞前和出洞后的竖向弯矩均不大,最大正弯矩接近5.0kN·m,最大负弯矩不到25kN·m,风塔荷载作用后,最大正弯矩为18.9kN·m,最大负弯矩为28.2kN·m。破洞前的环向最大正弯矩为4.3kN·m,最大负弯矩为97.2kN·m,破洞后的环向最大正弯矩为59.9kN·m,最大负弯矩为158kN·m,风塔荷载作用后的最大正弯矩为82.7kN·m,最大负弯矩为168kN·m。
(4)第三道环梁受力分析。第三道环梁环向和竖向弯矩随整个施工分布步的变化曲线如图5-49和图5-50所示。从曲线可看出:环向和竖向弯矩均在风塔荷载作用后内力达到最大值。
第三道环梁轴力(SF1)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51所示。
从风井破洞前到风塔荷载施作后,第三道环梁的内力整体变化较大。其环向轴力:破洞前最大轴力为112kN,盾构出洞后为1267kN,风塔荷载施作后为1230kN。
图5-49 竖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曲线
图5-50 环向弯矩随施工过程变化曲线
图5-51 第三道环梁轴力(SF1)随施工过程变化
第三道环梁竖向弯矩(SM1)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52所示,第三道环梁环向弯矩(SM2)随施工过程变化如图5-53所示。
图5-52 第三道环梁竖向弯矩(SM1)随施工过程变化
图5-53 第三道环梁环向弯矩(SM2)随施工过程变化
弯矩方面:竖向弯矩均不大,以指向洞内侧为主。破洞前最大负弯矩接近84.5kN·m,破洞后最大负弯矩接近69.3kN·m,风塔荷载作用后,最大负弯矩接近69.0kN·m。环向弯矩也以指向洞内侧为主。破洞前最大负弯矩接近132kN·m,破洞后最大负弯矩接近194kN·m,风塔荷载作用后,最大负弯矩接近198kN·m。
3)地连墙内力计算结果
地连墙在不同施工步下的最大弯矩值见表5-4。从表中可看出:地连墙的竖向最大正弯矩、环向最大正弯矩、环向最大负弯矩均为风塔荷载作用后的最大值分别为1115kN·m、702kN·m、1137kN·m,竖向最大负弯矩为939kN·m,为盾构破洞后出现的。
表5-4 地连墙的最大弯矩
地连墙沿风井纵深方向的竖向和环向弯矩的包络图如图5-54和图5-55所示。
图5-54 沿纵深方向竖向弯矩包络图
图5-55 沿纵深方向环向弯矩包络图
风塔荷载作用后地连墙位移云图、地连墙环向轴力云图、地连墙竖向轴力云图、地连墙竖向弯矩云图及地连墙环向弯矩分别如图5-56~图5-60所示。
由图可知,风塔荷载作用后地连墙最大位移为6.16mm,主要分布在盾构区域;最大环向轴力主要分布在盾构隧洞上下两端,最大轴力为6615kN;竖向轴力主要分布在地连墙底部,最大轴力为5379kN;最大竖向弯矩主要分布在盾构隧道的上方区域,最大正弯矩为1115kN·m,最大负弯矩925kN·m;最大环向弯矩主要分布在盾构隧道的拱腰和顶部区域,最大正弯矩为702kN·m,最大负弯矩为1137kN·m。
图5-56 风塔荷载作用后地连墙位移云图
图5-57 风塔荷载作用后地连墙环向轴力云图
图5-58 风塔荷载作用后地连墙竖向轴力云图
图5-59 风塔荷载作用后地连墙竖向弯矩云图
图5-60 风塔荷载作用后地连墙环向弯矩云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