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在石亭大破曹休,还没等孙权下令乘胜北进扩大战果,后院又起火了,还是恼人的山越。这次好像是为了配合魏军,东三郡丹阳、会稽、吴郡的山越几乎是同时起兵,而且势头比以往都猛,攻城拔寨,犹如燎原之火。
这次山越起兵大都屯聚于山险之地,易守难攻。孙权干脆把这些地区从三郡单独划出,另设东安郡,郡名起得很有意思,充分反映了孙权的心思,东安者东部安定之意。之前,负责围剿山越的是贺齐,这位孙权的武警部队司令,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跟山区游击队山越人打交道上,可称得上是山地游击战专家。
贺齐死后,全琮接班。虽然老将逐渐凋零,但此时孙权的人才储备还是比较雄厚,将帅则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而全琮被定向培养为武警内卫部队的指挥官,专门负责国内治安。全琮没有让孙权失望,数年平定东三郡,孙权随即撤销东安郡,让全琮又回到驻地牛渚继续担任江防司令。
石亭之战令吴军士气大振,孙权的威望也达到新的顶点,其实这一战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孙权与江东本土将领之间通过这次作战已然形成默契和初步信任。
石亭大战从担当诱敌的周鲂到主帅陆逊、副帅朱桓、全琮,清一色的江东人,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全是吴郡人。周鱿,吴郡阳羡人。陆逊,吴郡吴县人。全琮,吴郡钱唐人。朱桓,吴郡吴县人。这些人中,陆逊、朱桓更是响当当的江东名族。
这也说明孙权有意将自己的政权本土化,措施之一就是把江东大族拉入自己的阵营。虽然,孙权对江东名族始终心怀猜忌,但淮泗将帅继周瑜、鲁肃之后,后继乏人,而江东大族的实力不容小觑,不得不起用本地人。实际上早在夷陵之战时,孙权就开始重用本土将帅,直到此时才算真正实现融合。
蜀汉建兴六年(228)、曹魏太和二年,两国不仅早已建国且皇帝都已换了两任,开国皇帝刘备、曹丕升天已有数年,三分天下,只有孙权迟迟未称帝。
孙权为什么拖了这么久还不称帝?他不想吗?非也。原因很简单,形势所迫。
虽然孙权有让人羡慕的好命,他不用像曹操那样在马背上征战三十年才打下半壁并不稳固的江山,也不用像苦命的刘备,漂泊半生最后才在益州有了一块不算大的地盘,他的地盘是父兄打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在集团内部,他没有曹操、刘备那么高的威信。
即位二十八年,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北边曹操,西面刘备,都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更令他难受的是,后方山越长期搅乱地方,令孙权焦头烂额、寝食不安,极度缺乏安全感。
北方曹氏父子一直是他的最大威胁,虽然双方曾一度很亲近,但谁都知道这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曹操、刘备,之后的曹丕、诸葛亮,哪一个都不是好对付的。被孙氏父子视为国之柱石的淮泗将帅又先后病亡。处在如此境地,孙权首要的是求生存,称帝对他而言,一直是很奢侈的事。
但今时不同往日,石亭大战打退魏军,北方威胁暂时解除,自己的威望如日中天,江东世族也跟自己站到了一条船上。蜀汉掌权的诸葛亮是可靠的政治盟友,两国的关系好得很,西方的威胁也不存在了。内部的山越,经过多年的打压也比早年老实了好多。当陆逊率领得胜之兵经过武昌的阅兵台接受他的检阅时,一丝得意而又不易令人察觉的微笑终于在孙权的脸上绽放。
是时候了,皇帝轮流做,也该轮到我孙权了。但称帝这种事,自己不便明说,于是就在石亭战后不久,孙权“无意”中以十分委婉的方式向亲信大臣做了暗示。对这种事,大臣们一向很敏感,一点就透,谁也不肯放过攀龙附凤的机会。其实很多人对孙权称帝的积极性一点儿也不亚于孙权本人,之前几轮劝进都被孙权婉拒,但这次是真的了。
称帝一定要有符瑞,之前曹丕、刘备即是如此,孙权自然也要遵守规则。果不其然,不久,夏口的地方官员报告本地出现黄龙,接着武昌也派人报告说在当地发现了凤凰。该有的都有了。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正式登基称帝,改元黄龙。严格意义上的三国到这时才算正式确立。
孙权当了皇帝,死去的老爸也跟着沾光,孙坚在死了三十多年后被追封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被追封武烈皇后。(www.xing528.com)
但孙权只给自己的好哥哥推他上位的孙策一个不伦不类的长沙桓王。孙策的儿子孙绍也只封了一个徒有虚名的吴侯,就这么个侯爵,后来也被孙权封给了自己的孙子太子孙登之子孙英。孙绍最后只得了一个上虞侯。
如此忘恩负义,难怪有人感叹孙权对大哥孙策薄情寡义。值得欣慰的,孙策的几个女儿嫁得还不错,全都嫁入豪门——江东四大家族。孙策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陆逊、顾雍之子顾邵、朱治之子朱纪。其中嫁给陆逊的,不妨称之陆孙氏,生下了东吴的最后一代名将陆抗。陆逊、顾雍都当过丞相,朱治是孙权的亲信。孙权总算还有一点良心,给自己的三个侄女安排了好的归宿,同时也以政治联姻的方式把顾陆朱张四大家族跟孙氏牢牢连在一起,实在是用心“良苦”。
孙权长子孙登被立为皇太子。对这个儿子,孙权寄予了厚望并大力培养,选了一批名臣子弟、江东才俊进入东宫,与太子朝夕相处。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被任命左辅都尉,张昭之子张休为右弼都尉,顾雍之子顾谭为辅正都尉,陈武之子陈表为翼正都尉,四人合称“太子四友”。太子辅臣之豪华丝毫不逊色于当年曹丕那个太子四友。而文学名士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也都成为孙登的座上客。谁都看得出来,孙权如此布置那是真要把孙登当自己的接班人。
孙权武昌称帝,在吴国,这可是头等大事,随后孙权大宴群臣百官,酒席上,群臣免不了要对孙权来一番肉麻的吹捧,孙权倒也谦虚说这全是周瑜的功劳。
君臣兴致正高,这时绥远将军张昭举笏出班,打算也说一些喜庆的话,锦上添花。谁知他还未开口,孙权就先说话了,孙权看着张昭不冷不热地说:“如果当初听从张公之言,恐怕现在我要出去讨饭了。”显然,孙权对当年张昭在赤壁战前的投降态度仍耿耿于怀。张昭闻言吓得面无人色,当即跪倒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张昭自讨了个没趣,好在他是托孤老臣,德高望重,孙权也只是想羞辱他,也没为难他。
孙权考虑到张昭年纪大了,也不再委以重任,十分体贴地让这位老臣在家养老,除非有重大庆典出席,平时不露面。孙权给了他一个辅吴将军的名号,加封娄侯,特别要说明这是个万户侯。也就是说,孙权把这位元老给养起来了。张昭倒也识趣,从此过上了幸福的退休生活。
孙权自己当了皇帝,对手下的文臣武将自然要升官晋爵,大家攀龙附凤为的就是这个。
辅国将军、荆州牧陆逊,晋升上大将军,成为吴军的主帅。
左将军诸葛瑾晋升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遥领)。
右将军、左护军步骘晋升骠骑将军,领冀州牧(遥领)。
昭武将军朱然,晋升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遥领)。
奋武将军朱桓,晋升前将军,领青州牧(遥领)。
绥南将军全琮,晋升卫将军、左护军,领徐州牧(遥领)。
安南将军吕岱,晋升镇南将军。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潘璋晋升右将军。其余人等也各有封赏。
孙权称帝比起汉、魏晚了许多,但早在黄武年间,孙权的吴王国就已经粗具雏形,建置百官,连丞相都有了。这次不过是补办个手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