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丕广陵之役:两次逗留徐州,战略重心东线

曹丕广陵之役:两次逗留徐州,战略重心东线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黄初六年三月,曹丕再次来到许昌。十月,曹丕亲率大军再次到长江北岸的广陵,临江耀兵。赤壁战后,曹操、曹丕父子频频对江东用兵,对孙权施加军事压力,将其视为头号敌人。曹丕的两次广陵之役即是如此,曹丕大军屯驻徐州的时间远长于在广陵逗留的时间,甚至去广陵不过是虚晃一枪。即便如此,曹丕在位期间,先有猇亭战后的三路伐吴,后有两次广陵之役,其战略重心侧重东线则毋庸置疑。

曹丕广陵之役:两次逗留徐州,战略重心东线

魏黄初六年(225)三月,曹丕再次来到许昌。五月,曹丕回到老家谯县。曹丕不顾群臣反对,坚持“伐吴”,说到底,还是对徐州不放心,尽管曹丕进行了人事调整,但青徐豪霸的势力不是任免几个郡守、县令就能解决的。

曹丕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六月,徐州利城郡兵蔡方、唐咨发动兵变,叛乱的蔡方、唐咨所率的正是臧霸徐州旧部,叛军杀了曹丕派来的太守徐质,推举唐咨做首领。

对此,曹丕早有防备,马上派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率领宿卫军精锐前往平叛。在曹丕新任命的徐州刺史吕虔率领的地方军配合下,叛乱很快被平息。

此次平叛中,徐州刺史吕虔礼聘琅邪王氏王祥为徐州别驾,琅邪王氏亦审时度势,利用其在当地的势力,以宗族武装协助官军平乱,出力甚多。在铲除青徐豪霸的过程中,也要利用当地大族之力。

在徐州兵变之前,青州也发生了动乱,不过规模程度不及徐州。而青州的平定与徐州如出一辙。当时的青州刺史王凌延请青州东莱王基为别驾,辅佐其平乱。吕虔用王祥、王凌用王基,偶然的背后是必然。历史的“巧合”没那么简单。

唐咨等人兵败后逃往东吴,孙权对兵败来投的唐咨等厚加赏赐、封侯拜将。唐咨三十年后还要出场。

利城兵变后,八月,曹丕亲率十余万大军乘船从谯县出发走水路进入淮河,而后弃舟登岸,进入徐州。曹丕大军在徐州停留近两月,如此之久,想必是在处理兵变善后事宜。

十月,曹丕亲率大军再次到长江北岸的广陵,临江耀兵。雄兵十万、旌旗绵延数百里。看得对岸的吴军目瞪口呆。曹丕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名义上是打孙权,真正的目的却是震慑徐州地方势力。

但对岸的吴军不明真相,见魏军大军压境,吓得不轻,还真以为魏军要杀过江来,而只有贼心不死的徐州旧部,才更懂得曹丕的深意,在曹丕的武力威胁下,只好乖乖接受改编。(www.xing528.com)

曹丕一石二鸟之计实在高明,那些说曹丕不会打仗,两次“南征”劳而无功的人才是真正的蠢材。

从曹丕选择的地点广陵,就可看出他此行是真心伐吴,还是别有用意。广陵江面宽阔,不适宜渡江。而魏国自淮水以南至长江北岸,多有数百里纵深的“弃地”,因与吴境濒临,魏国将淮水以南的百姓,多迁往北岸,此举一度导致当地百姓恐慌,纷纷逃入吴境。这也是曹操生前做的为数不多的蠢事之一。

江淮滨江一带于魏国是荒凉之地,于吴则是江防重地。曹丕的到来令吴军京口守将孙韶高度紧张,吴军更是通宵值守,丝毫不敢大意。

曹丕本无意与吴军开战,加之十月天寒,舟船多被冰冻,不可使用。曹丕下令撤军。而孙韶在确定魏军确要退走,才派出部将高寿率五百敢死队渡江偷袭,夺了几辆车马,回去报功。在魏军十万雄师的威慑下,吴军也只能搞些偷袭,挽回些许颜面。

赤壁战后,曹操、曹丕父子频频对江东用兵,对孙权施加军事压力,将其视为头号敌人。从曹操的“四越巢湖”,到曹丕的两次广陵之役。曹魏重心专注于东方,昭然于世。反而对刘备,曹氏父子却很少主动进攻,倒是刘备、关羽先后主动发起对曹氏的北伐,刘备争汉中、关羽攻襄樊,都是刘备一方首先发起的,曹军不过是“自卫反击”。曹操、曹丕父子,只要议兵出师,几乎无一例外,矛头都是指向孙权。

三国演义》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即认为曹操与刘备、诸葛亮的交锋是主导,孙权不过是配角,事实则恰恰相反。从赤壁之战到刘备北征汉中,近十年间,刘备与曹操并未发生主力会战,反而是曹操与孙权动辄调动十余万大军在江淮间陈兵对峙。

虽然曹操、曹丕南征孙权,动机并不纯粹,有时其目的与其说是对外不如说是对内,而征讨孙权不过是幌子。曹丕的两次广陵之役即是如此,曹丕大军屯驻徐州的时间远长于在广陵逗留的时间,甚至去广陵不过是虚晃一枪。曹丕两番亲征,竟然见不到其与吴军主力交战的记录,岂不奇怪。即便如此,曹丕在位期间,先有猇亭战后的三路伐吴,后有两次广陵之役,其战略重心侧重东线则毋庸置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证,刘备的蜀汉战后实力遭到削弱,令曹魏对其十分“放心”,进而放松了西线的防务,却为诸葛亮后来的北伐创造了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