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全楚之中。北有襄阳之蔽,西有夷陵之防,东有武昌之援”。“从来善用荆州者,莫如楚,楚都于郢,而其争中原也,则在方城、汉水之外,是今日襄阳以北地矣。西则以黔中、巫郡隔碍秦、雍,控扼巴蜀,非今日归州、夷陵诸境乎?东则越冥阨以迫陈、蔡,由夏州、州来、符离以通江淮,非今日武昌、黄、蕲之郊乎?是则全楚之形胜,莫过于荆州也。”(《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五湖广一)
江陵的战略地位不需多言,仅就其地理形势山川之险而论,南有长江天堑,江津戍与马头戍(今湖北公安北),南北夹江对峙,南北要冲,扼东西之交通,江防重地。西有西陵峡、夷陵、荆门、虎牙沿江军事险要。
夷陵居三峡之口,扼守益州、荆州水道之咽喉,上锁巴夔,下引荆襄,战略锁钥。东有云梦大泽及长江,与江夏郡分隔,东南可守荆江口(今湖南岳阳城陵矶),东守汉水及西岸当阳长坂。
后世八百里洞庭当时还是平原,洞庭平原是一片足以与江汉平原媲美的三角洲。
江陵得失关乎魏军能否平定江南。一旦魏军占领江陵就可席卷荆州而后顺江东下,直指建业。后来晋军灭吴就是先取江陵而后水陆并进扫平江东。江陵得失牵动全局。所以,曹丕才派心腹夏侯尚、大将曹真担当主攻。
只要看看领兵将领曹真、夏侯尚的身份履历即可知,曹丕对江陵的重视程度。
曹真,曹魏第二代宗室中最杰出的将领,深受曹操信任,奉命统领最精锐的虎豹骑。多年来,曹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多次立下大功。
曹丕即位后,对这位名将一如既往地信任。
夏侯尚(?—226),字伯仁。夏侯渊的侄子,从他的姓氏上就可看出他的身份,曹与夏侯本一家。值得一提的是,他跟曹丕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关系亲密,夏侯尚曾随曹彰北征乌桓,曹丕即位后,自然要优先提拔自己的好兄弟夏侯尚。
夏侯尚被提升为征南将军,以他此前的资历,论战功这个名号将军的位置是轮不到他的,曹操的五虎上将张辽等人是征战沙场数十载才以战功跻身于名号将军之列,而夏侯尚因他特殊的身份,平步青云。
夏侯尚之前并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打刘封一支偏军还是与徐晃合作又有内应相助才获胜。
曹真当时的官职是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夏侯尚是征南大将军。虽然都是大将军,但也有主次之分,论资历经验和在军中的威望,这次远征主将自然非曹真莫属,而曹丕安排夏侯尚做曹真的副将,明摆着是让夏侯尚分享战功,为日后提拔他创造条件。
曹丕为这支部队配备了当时超级豪华阵容,颍川名士曹丕亲信辛毗是曹真的军师,曹操的五虎上将,于禁被曹丕羞辱死了,乐进病死,张辽在曹休军中,剩下的两员大将张郃、徐晃,曹丕全派给了曹真。
曹真的对手是朱然,与曹真相比,朱然也是一位新人,跟曹仁与朱桓的情形相似,朱然此前上场的机会并不多,但每次都是在关键时刻立下奇功。219年十一月曾跟随潘璋生擒关羽,222年七月又在与刘备的猇亭之战中,亲率所部五千人乘船深入刘备后方,与陆逊前后夹击刘备,为东吴立下大功。
可见,朱然出道虽晚,但表现不俗,堪称东吴第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加上又是孙权亲信,不然,孙权不会把镇守江陵的重任交给他。
当时从襄阳到江陵,几乎一马平川,交通便利,曹真的大军并未费多少周折,便兵临城下。魏军在江陵城外扎下数座大营,隔绝江陵与外界的联系,把江陵团团包围。这一围就是六个多月。
江陵被围,孙权心急如焚,这座好不容易才从关羽手中夺回的城池,无论如何不能丢。孙权并没让朱然等多久,魏军围城,孙权迅速派出援兵前往解围,增援朱然部。
222年十二月,吴军第一路援兵孙盛所部一万人赶到江陵。孙盛兵少不敢直接进攻曹真,便在江陵中洲修筑营垒,与城内守军成掎角之势,相互声援。
江陵中洲,又名百里洲,位于江陵西南长江江心。这座江心小岛方圆百里,岛上有不少百姓在此种地为生,这座不起眼的小岛此刻成为拱卫江陵的一座屏障,孙盛欺负魏军水军实力不强,所以把这座小岛当做屯兵之地,防守并不严密。
魏黄初四年(223)正月,曹真决心先扫清外围,派左将军张郃进攻江陵中洲。曹真与张郃共事多年,彼此了解,不久之前,两人还曾联手合力扫平西北安定卢水胡人叛乱,彼此配合默契。张郃领命后,带兵成功登陆江陵中洲,大破孙盛,赶走吴兵后,魏军在岛上重新构筑防御工事,屯兵据守。
孙权接到败报,得知孙盛兵败,急令长江南岸公安城的诸葛瑾等人领兵救援,魏军方面担任阻击任务的正是夏侯尚。
得到孙权的最高指示,诸葛瑾不敢怠慢,迅速行动,兵分两路,一路渡江进攻江陵中洲,水军一部巡航长江负责阻击北岸魏兵增援。
白天,夏侯尚没有采取行动。到了晚上,夏侯尚率马步兵一万乘油船,从下流水浅处悄悄渡江,夜袭诸葛瑾南岸大营,一把火烧了诸葛瑾停在港湾里的战船,水陆并进大破诸葛瑾。(www.xing528.com)
公安援军被夏侯尚击退。第二路援兵也失败了。
魏国江夏太守文聘也成功挡住从沔口(即夏口)方向来援的吴军,文聘的水军不多,但汉水水浅,只能通小船,吴军的大船开不进汉水,在文聘的防线面前,一筹莫展。东吴江夏太守孙奂率领的第三路援军被文聘挡住去路,大败而回。
二月,前线频频失利,孙权见众将无功而返,终于沉不住气了,只好亲自出马。孙权从鄱阳湖千里迢迢赶到黄鹄山(今蛇山,与夏口对望)督战,令老将韩当率军攻击前进拼死向江陵靠拢。
但曹真营寨坚固,魏军的防守犹如铜墙铁壁,韩当根本挤不进去。
此时江陵城对外联系被完全切断,成了一座孤城。与此同时,曹真指挥大军发动持续猛攻,魏军在城外堆起土山,在山上修筑塔楼,其高度已远超城墙,魏兵站在上面,城里的一切看得一清二楚,每天魏兵都会站在上面居高临下向城里射箭,箭如雨下,城上吴军只能伏在城墙上,连头都不敢抬。
地面上的攻城战打得不可开交,曹真又开辟第二战场,派人在城外挖掘地道,以土工作业的方式逼近城墙。
在魏军一浪高过一浪的猛攻下,朱然居然奇迹般顶住了。但城里守军得不到增援,越打越少,到了223年三月,尚有战力的已经不到五千,江陵是座大城,区区五千人用起来捉襟见肘。
江陵县令姚泰负责防守北门,眼见城外魏军的连营一眼望不到边,城里就只剩下这几千老弱残兵,粮草也快用完了,姚泰动摇了,在他看来此城早晚必破,必须趁魏兵还没打进来,给自己找条后路。姚泰派自己的亲信悄悄潜出城与魏军取得联系,表示愿做内应,到时打开城门,接应魏军进城。
姚泰的密谋很快被朱然知道,朱然二话不说砍了姚泰。
魏军失去内应,只好另想办法。过了不久,夏侯尚派人从北岸搭了几座浮桥到百里洲,又派马步兵一万,从浮桥登上百里洲准备长期固守,魏兵从浮桥上日夜横渡不停。
奉命前来解围的吴将潘璋等,见魏军势大,不敢强攻。此时正值隆冬时节,江水很浅,吴军的战船还未开到便会搁浅,想解围只能另想对策。很快,潘璋有了办法,说起来也不新鲜,还是火攻,这招周瑜、陆逊都用过,算是吴军的保留战法。
此时潘璋军在夏侯尚大军上游五十里处,潘璋派人砍了好多芦苇,然后把这些芦苇成捆成捆绑在木筏上,打算点燃后,将木筏顺流放下,火烧魏军浮桥。就在吴军准备再次使用火攻时,魏军突然撤兵。
原来魏军中有人看出了架设浮桥的危险,此人就是随同曹丕坐镇宛城督战的董昭。董昭对曹丕说,我数万大军深入江心小岛,几万人进出仅靠几座浮桥,过于冒险,万一敌人火烧浮桥,江水上涨,几万大军就会被困在岛上,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曹丕也觉得有理,赶紧派人令夏侯尚马上退出。魏军撤退时,吴军果然赶来拦截,幸亏退得早,只损失了几千兵马,不然三万人真的可能被吴军趁势围歼。
魏军退出百里洲十天后,江水暴涨,曹丕不禁佩服董昭料事如神。这时,曹仁在濡须战败的消息传来,曹丕见江陵也久攻不下,只好下令全线撤退。
曹丕三道伐吴就此收场。
在这场孙曹大战中,东吴在世名将悉数登场,但表现最抢眼的却不是他们而是如朱然、朱桓为代表的第二代后起之秀。但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了,一个大人物始终没有露面,这就是陆逊。
陆逊到哪里去了?答案是夷陵。此时夷陵已改名西陵。陆逊特别重视西陵的战略地位,曾跟孙权说,西陵得失不仅关乎荆州安危更关乎帝国的存亡,必须选精兵良将镇守。
西陵当大巴山南麓,北距襄樊,东连江陵,西接峡口。守此可兼顾两面:向西,守住巴蜀之敌出川峡口,向北助守江陵外围屏障。
魏兵没有舟船补给,难以攻克。而魏军一旦攻击江陵,西陵也可快速增援。当曹真、夏侯尚围攻江陵时,陆逊正屯兵西陵。
江陵被围期间,陆逊一直按兵不动,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朱然能扛得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