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青油画艺术:2017年色彩课及实验性绘画课成果

周青油画艺术:2017年色彩课及实验性绘画课成果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John Banville2017年上半学期,色彩课、实验性绘画课、血压在140~180之间浮动,天天把中药当饭吃,人处在一种眩晕的状态中。捷克;ck小镇捷克南部古镇,位于南波希米亚地区,建于1250年。斯洛伐克;蓝色教堂(2幅)圣伊丽莎白教堂,位于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东部,建于1907-1908年,是匈牙利天主教堂中新艺术的代表。1945年1月27日由苏联红军解放,1947年7月2日波兰国会立法把集中营改为纪念纳粹大屠杀的国家博物馆。

周青油画艺术:2017年色彩课及实验性绘画课成果

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德国奥地利-以色列-约旦-广东清远东北三省-天津水上公园-丛庐画室

五国艺术之旅散记

当我想为神秘寻找一个词汇时,我能找到的唯一的词语就是布拉格。她像彗星一样,阴沉而忧郁。她的美仿佛一团激动人心的火焰,在风格特异的艺术家手中被夸张变形,扭曲倾斜,散发出衰败的忧伤气息。在无休无止的幻灭中痴昧地欢笑不已。

——John Banville

2017年上半学期,色彩课、实验性绘画课、血压在140~180之间浮动,天天把中药当饭吃,人处在一种眩晕的状态中。一看台历,由央美组织,由闫平、王克举老师带队的捷克艺术交流的时间就要到了。活动早在年初就已定下,可现下状态如此糟糕,去还是不去?

我是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的,身体从来就不是我追求艺术的绊脚石。捷克,且去画吧!

捷克,位于欧洲中部,东部与斯洛伐克相连,南部接壤奥地利,西部与德国相邻,北毗波兰。我这一行,以捷克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辗转六地,创作学习

捷克;人骨教堂(2幅)

人骨教堂,顾名思义,就是用累累白骨建造而成的教堂。教堂外被层层叠叠的墓碑所环绕,入口处是上百幅头骨和四肢骨拼接而成的盾形纹章,令人毛骨悚然,脊背发凉。相传,14世纪的黑死病,15世纪爆发的约翰·胡斯宗教战争,使得波希米亚大地生灵涂炭,尸骨遍地。与东方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不同,天主教视死亡为神圣的事,死后将尸身献给上帝,象征无上的赞美,因此教堂当局决定用未葬的尸骨装饰教堂。

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车后我直奔教堂,发现其实教堂的主体外表朴素,只是内部用了大量的人骨来装饰,外观与一般的巴洛克式教堂并无二致。参观完了内部,走出教堂,仔细想想,内部太暗无法画,围着教堂走了一圈,发现他们的墓地非常漂亮,很有特点,支起画架画了一幅带墓地的教堂。

捷克;ck小镇(9幅作品)

捷克南部古镇,位于南波希米亚地区,建于1250年。16世纪极度繁荣。市内大部分建筑建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多为哥特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样式,老城中心基本上保持了中世纪的风格。“高低不平的草地”指曲折的草地或水边的地方。马蹄形的伏尔塔瓦河蜿蜒地环绕着这片土地,星罗棋布的教堂和中世纪的城墙让这座摩拉维亚历史文化名城充满了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蜿蜒的街道,浪漫的景致和如画般的幽静场所随处可见,大的建筑小的玩偶他们就在这童话似的世界里,我在他们中间流连,还有席勒卡夫卡、昆德拉。

从寒冷晨光下冰冷的街道,到正午烈日下鲜艳的红屋顶,再到借着点点星光的石板路小巷……太多可画,太多想画,惊喜而忙乱。

捷克;布拉格美术学院(4幅)

热情严谨的老师穿梭游离在众多的美女俊男中,凌乱的教室充满了自由的想法,简陋的食堂、单一的伙食让我感慨万分。记忆最深的是有感觉的裸体模特,多年未画过人体,画人体的两天是紧张而纠结的。

斯洛伐克;蓝色教堂(2幅)

伊丽莎白教堂,位于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东部,建于1907-1908年,是匈牙利天主教堂中新艺术的代表。教堂本身非常的小,蓝白相间的外观,花边的内饰,就连教堂内的椅子也是蓝色的,清新又梦幻。问路时,只要说蓝色教堂,路人基本都能明白。我在马路对面选择最佳的角度开始画,淡淡的蓝色与天空、白云交相辉映,仿佛在童话里。可惜时间太赶,很是遗憾!

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1幅)

奥斯威辛集中营,位于波兰距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的小城奥斯威辛,有“死亡工厂”之称。二战时期,由纳粹德国亲卫队领导人希姆莱下令建造,约有110万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罹难。1945年1月27日由苏联红军解放,1947年7月2日波兰国会立法把集中营改为纪念纳粹大屠杀的国家博物馆。

下车后先在集中营里走了一圈,暗红色的砖墙仿佛还在渗漏当年的血迹,交织密布的电网至今仍透着令人恐惧的狰狞……虽然天气晴朗,鸟语花香,黑暗残酷的历史却给人有一种无法抹去的沉重与压抑感。

没有错落的建筑,就在集中营的大门外支起画架,用鸟瞰图的构图方式画了一幅场景画,直视历史,也反思历史。

德国;纽伦堡圣劳伦斯教堂(2幅)

德国古城纽伦堡很早以前属于天主教城市,圣劳伦斯教堂建于公元13至14世纪,位于佩格尼茨河南岸,是典型的中世纪哥特式教堂。教堂总长91.2米,宽30米,两座钟楼高80.8米,十分壮美,特别是正面三角墙上的艺术时钟和彩色雕像,把教堂装饰得富丽堂皇。

教堂的正对面是一个广场,我在广场的正中间坐下,支起画架,许多路人好奇地围观,阳光将他们的身影投射在地面上,形成另一番光景。专注,安静,仿佛自己是卖画为生的街头艺人。

奥地利;卡尔斯塔特小镇(2幅)

卡尔施塔特Hallstatt位于奥地利卡尔施塔特湖畔,连绵不断的秀美山峦和清澈透底的高山湖泊,将这里装点成一个风景如画的仙境,群山环抱,倒影依依,安静,平和,美丽,惬意……

我在小镇踩点,每一家每一户每个角度都是一幅画,我拿着手机狂拍不止,最后在湖对岸开始画起远景,心里却惦记着要开6个小时车赶回去,草草了事,不够理想。

又一次国外写生结束了,画漂洋过海被带来了多日却无暇打开,打开时,画和画都贴在一起,还好颜料早已干透,虚惊一场。回顾捷克之行,看到画面里的问题:色彩的问题、构成的问题,构图的问题、主观的思维方式问题、节奏的问题,一地的画,一堆的问题。

每次写生都有不同的感受,借用我同学拉图的话来说“时间像条猴皮筋,当一段历程结束时,它那么快,过程却很漫长,过眼烟云也是一种状态,一种体验”一扎啤酒,如梦如痴,夕阳西下,今夕在何处。艺术捷克,为交流,为写生,也为感受。从风景写生到人体写生,从热闹的城市到恬静的小镇,每日不知流连在哪个国家的繁华里,也不知飘落在哪段时光的冷清中。

晨曦中,满城的红屋顶像从中世纪穿越而来的红色精灵,广场上钟楼的钟声唤醒了沉睡中的布拉格老城,三两白鸽飞入画面,窗外的景如画报般展开,游客很稀少,老城很安静。我自由地行走,随着人流移动,那泛黑的雕塑和踩滑了的马路,前后左右放射性的小巷,向左向右向上如天空的塔尖,仰望艺术的不朽,仿佛停止的岁月的记忆,拐过街角,阳光投射下自己长长的影子……

五国六地写生12天共23幅:

第一天5月5日,整理画材、踩点

第二天5月6日

捷克《人骨教堂》《固特那山小镇—雪松》2幅

第三天5月7日

斯洛伐克《圣伊莎白教堂》、《斯洛伐克老城墙》2幅

第四天5月8日

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1幅

第五天5月9日

捷克《ck小镇-绿色壁炉》1幅

第六天5月10日

捷克《ck小镇-塔》《ck-一棵树》2幅

第七天5月11日

捷克《ck小镇-鸟瞰图》《ck小镇-一盆菜》2幅

第八天5月12日

捷克《ck小镇-河边》《ck小镇-桥边》《ck小镇-夜景》3幅

第九天5月13日

捷克《ck小镇95号1门—窗》1幅

第十天5月14日

捷克《捷克美术学院-有黑马的女人体》《捷克美术学院-女人体》2幅

第十一天5月15日

捷克《捷克美术学院-抱着玩偶的女人体》《捷克美术学院-有翅膀的女人体》2幅

第十二天5月16日

德国《纽伦堡--圣劳伦斯大教堂》《纽伦堡城堡》2幅

第十三天5月17日

奥地利《卡尔斯塔德小镇-湖》《卡尔斯塔德小镇》、捷克《hr公寓酒店的窗前》3幅

第十四天5月18日,打包托运行李

第十五天5月19日,布拉格机场

第十六天5月20日,北京

青娥

《捷克-人骨教堂》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捷克-克咯穆洛夫小镇》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捷克-抱玩偶的女人体》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斯洛伐克-圣伊丽莎白蓝色教堂》 60×8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德国-纽伦堡劳伦斯大教堂》 5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奥地利-卡尔斯塔德小镇》 5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捷克CK小镇-拼图1》 60cm×80cm×2 2017年 布面油画

《捷克CK小镇-拼图2》 60cm×80cm×2 2017年 布面油画

《在国外-拼图》 60cm×80cm×4 2017年 布面油画

《广东清远写生散记》

1月9日,清晨七点起床,收拾好行李,九点奔赴机场,飞机晚点,下午四点半到达广州白云机场后,又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二十一度山居。清远位于广东西北,多山地丘陵,地形高低起伏,穿行其中,饶有趣味。一路上千转百回,云海、渺雾、青山、翠林,如画卷般一一展开,农田村舍星罗棋布,溪涧河流穿流其间,好一派闲适静谧的田园风光,让舟车辗转的疲倦消解了不少。晚上八点,终于抵达山庄。寒冬季节,天色早已全暗,只得明天再去踩点,吃完药,练了会儿琴,早早就歇下了,养足精神,明天又将是新鲜的一切。

山居坐北向南,从大大的落地窗子望出去,是一汪流淌的碧绿,再往南,是一片老村子。连绵不断的青山将山居环抱在内,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溶洞,时常有清泉从溶洞流出,沿着某条小溪溯源而上,说不定能发现哪个隐秘洞天,在洞里探寻一番,还有可能意外获得哪门失传已久的武功秘籍,哈哈,金庸小说的时候想必也走访过不少山洞。

山居,红砖搭砌的屏廊,铺满鹅卵石的竹青小路,上了年岁的阔叶大树……温柔的山居本就是最美丽的风景。

一碗白粥,一碟咸菜,两颗水煮鸡蛋,三两清蒸芋头红薯早餐健康、简单又元气满满。

二十一度山居,二十一度,夏是清凉,冬是温暖。此次写生正值寒冬一月,由于纬度低,清远的冬天本该比北国多少要暖和些,不料天公却不作美,十多天的写生时间里几乎天天下雨,又阴又冷,冻得人直哆嗦,刚来就感了风寒。每天都要燃起壁炉,喝上好几碗姜汤,才能驱走寒气,稍感温暖。

青翠的山、灰白的天、枯黄的草、泥土色的墙、黑灰色的瓦,满眼望去,无非这几种颜色,加之连日阴雨,画什么?怎么画?是个挑战。

有人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天气斗,更是其乐无穷。天气阴冷,我就多添几件衣服,还冷,我就买了毛裤穿上,还是冷,我就燃起火堆取暖。下阵雨,我就趁着不下的间隙出去画;雨要是不停,我就让小张撑着雨伞,淋雨着画;雨实在是太大,我就在屋檐下画。天要下雨,我要画画。我拦不住下雨,它也挡不住我画画。

有时候画着画着,突然下起大雨来,找不到临时的避雨之处,我们就把衣服、雨伞全罩在画上,自己淋着雨。大雨中,几个人背着、抱着、提着、举着,疯狂地往回跑,泥路中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我们披头散发,浑身湿透,形象全无。我想,我这辈子,可能再也找不到比绘画更加热爱的东西了吧。

雨势太大,无法出门,我就在山居的二楼画画。阳台远眺,就是一副朦胧的水墨画作。“有青山入画,有山泉入室”,将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山居群山氤氲、屋檐滴雨的情景,形容得再精妙不过了。

写生前,在丛庐新学了古琴曲《送别》,劲头正盛,便把古琴带到了清远,每天早晚琴瘾犯了,就练习片刻,画画、练琴两不误,也终于学会了这首曲子。

天气阴冷,燃起一方壁炉,点点火光雀跃着、明亮着、温暖着。绘画之余,或寻一把摇椅听风听雨,慢慢放空自己;或铺一页宣纸走笔涂鸦,静静练习书法;又或沉迷于书海,观一场若梦浮生。寒冷的天气,有水墨、书法、古琴为伴,冷中作乐,倒也是一种乐趣。

这次写生共十二天,在风里画,在雨里画,更多的是在屋里画,收获了二十多幅画。小年将近,年味儿愈浓,也该收拾收拾回家啦。

青娥

《广东清远之窗前的风景》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广东清远之今天有雨》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广东清远之紫调山水》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广东清远之竹林》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广东清远之有栏杆的院子》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广东清远之世外桃源1-2》 80cm×60cm×2 2017年 布面油画

《东北三省写生散记》

神往关东已久,早就盘算着北上,却都以搁浅告终。冰雪,秋叶,白山黑水,百里密林,千里沃野……东北的一切,如梦境般,反反复复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为自己一次次的错过而懊恼不已,却又在遗憾中,再三与美丽擦肩而过。

东去南国,夏上北境,选择写生地时,反季节而行,总是不会错的。从七月到九月,从长白到丹东,再到大兴安岭,这个夏季,我终于如愿,真正走在东北的这片土地上。(www.xing528.com)

写生,始于同戴世和、段正渠、丁一林等艺术家的北欧之行。这几年,我走遍大江南北,从乡村到城市,从北方到南方,从国内到国外,我不仅是探访表达个性特征、有其特殊精神面貌与地域特色的景观,也在追寻自身在油画创作历程的实践与轨迹。从质朴、苍凉、雄浑的北国风光,到温婉、抒情、氤氲的江南水乡,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同阶段所关注的景观风貌迥异。我也从一种保持距离的凝望,转变到走进空间的亲身体验。

刘海粟说过的:“画之真义,在表现人格与生命,非徒囿于视角,外骛于色彩、形象者,故画象乃表现,而非再现也;造形而非摹形也。” 写生并非还原至当时的情境、看什么画什么,陷入就景而景的狭隘视域,而是在绘画的语言与精神上达到一种个性化的阐释与整合。从移植自西方油画的绘画语言予以翻转,通过表现主义的手法拆解。

写生散发出来的日常素朴感,是一种不同的视觉反映,但皆是自然真实的,在常人眼中看来微不足道甚至视而不见的细琐元素,都摇身一变担负起画面中的点睛角色。这是一种自然生成的,而非刻意做作的植入,全依赖艺术家在所处场域当下的即兴意念。

写生系列捕捉现场的即兴感与节奏呈现,但都能轻易地透过画面感受到当时流连在此地的情怀与心境。透过画面传递的渲染力,传递在当地接收到的所知所感,并演绎出生活何以发展成至今面貌的状态。

画游东北2017年夏季,是风一样体会,一放暑假,就出发了,这次想去画的地方是东北三省。

第一站 吉林·长白山

七月中旬的天津,暑气逼人,酷热难耐,稍动两步便大汗淋漓,厌倦了天天待在空调房里,寻思着找一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锦江木村屋,地处长白山腹地,漫山原始森林,古树参天,遮云蔽日,正合我意。

7月18日 抚松县前新华村1幅,白溪旁2幅

画前踩点,闲步至一条小溪,名曰白溪,树林密布,哗哗流水,清澈透底。在溪边支起画架开画,有水声、鸟鸣声、风吹落叶声,还有空气中独特的青草味道……

7月19日 卖货的农妇家3幅,黑炭小驻4幅

长白山下最后的满族木屋群——锦江村。山林深处,建筑材料俯首可得,不雕、不琢、不锯、不钉,略施斧砍、锛削,以圆木垒垛而就,古朴天成。

遇到一卖货的农妇,在她的摊位上买了一斤黑木耳,刺五加绿茶半斤。阳光太烈,借着遮阳大棚,下午就在她家画了,木墙、木瓦、木栅栏、木柴垛,连烟囱也是木的,新糊的纸窗在日光下格外亮丽,屋檐下的红灯笼与挂在门前的红辣椒相互辉映,简单的装点,倒是增添了不少生趣。

7月20日 烟雨蒙蒙画木屋、村委会大门

雷阵雨,湿漉漉的天空,湿漉漉的地面,湿漉漉的稻草和木屋,空气中充满着温润感,村委会院子里有个亭子,可以避雨,小风清凉,手机里放着古琴曲,继续最后的写生创作。

第二站 辽宁·庄河、丹东

20日晚经转大连,飞机延误,十一点多才到。许久没有吃到海鲜,嘴又馋了,在星海渔港吃了一顿海鲜大餐,下午两点半高铁去庄河,一点半赶往高铁站,却发现是次日的票,飞奔到南门改签,没赶上时间,只得买下一趟,好不糊涂!

7月22日 庄河冰峪沟

冰峪沟,炎炎夏日里听着就凉快的名字,相传,唐朝薛仁贵东征时,曾在这里安营扎寨。唐太宗李世民到此抚军,见这里奇峰连绵,古林遮天,沟谷里冰封雪冻,便给起了个名叫冰峪,一直叫到今天。

冰峪沟东南面近海,海水形成的雾气大团地涌进谷口,使这里云雾缭绕,云水共度。奇峰秀水确有桂林的影子,虽不敢说甲天下,却也足以吸引各路游客来此观光、采风、写生。

一路风雨,在山上亭子里画了一幅,待雨停,又在山顶画了一幅。下午三点半收工,山道狭窄没有栏杆,拄着伞,慢慢挪下山,膝盖疼起来,找了一个滑竿,到码头,人太多,只得换成汽艇到大门口,转乘汽车回酒庄。

7月23日 鸭绿江铁桥

“甲午风云的残留、抗美援朝的怒吼,仍被记录在黄海波涛,仍被讲述在鸭绿江口。”当煦暖的风,吹过鸭绿江南两岸,伴着潺潺的溪流,奔向远方时,父亲走过这铁桥,开始了抗美援朝的征途……

驱车两个多小时从庄河到达丹东鸭绿江,草草吃点饭,下午在江边择一个亭子,画了一幅《鸭绿江铁桥》,角度不太理想,父亲抗美援朝就是从这里渡江,要是父亲在世该多好。

7月24日 栗子园村农舍

栗子园,开发不久的写生基地,为美术考前生准备的,到处是学生,好不热闹。山涧小溪的两旁山坡上,错落有致地点缀着农舍。远处高大的歇马山,一会儿被云雾遮挡,一会儿又露出峥嵘。潺潺流水,鸡鸣狗吠,袅袅炊烟,夕阳西斜……虽是人造景观,倒也有几分意思。

庄河,丹东写生结束,画了六福画,订画,打包,托运,25日晚上八点多到达天津,回家拆箱,整理,准备29日去太行山写生的东西,26日姜文导演来拍片子,抓紧时间休息。

第三站 黑龙江·漠河北极村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九月的大兴安岭已是秋天的光景。高远而纯净的天,清新而凉爽的风,绵密而灵逸的雨,缤纷而绚丽的色彩,成熟迷人,让人陶醉……

漠河的星空非常明亮迷人,银河横贯头顶的夜空,似乎用肉眼就可以一览整个宇宙。

9月2日 北极村

北极村,中国最北的旅游景区。村里寻着一农家院子,三亩多地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豆角、黄瓜、西红柿……高高低低,青红相间,好看极了,就画她家了。

9月3日 洛古河村

晨光初升,河面上迷雾笼罩,一些早年被砍伐的树桩,枝杈,横亘在河面上,在迷离的晨雾和阳光折射下,虚虚实实,如梦似幻。

9月4日北红村

北红村,我国最北的原始村落,紧邻黑龙江边,对岸就是俄罗斯。安逸、宁静,比起北极村来,更原生态,更本真,只有白云倒映在平静的江面上,江边停着小船,在日落的逆光下非常美好。

9月5日 松苑

听说了那场大火四不烧的传说:

松苑不烧,因吉祥之地,火魔不忍也;

清真寺不烧,因真主威仪,火魔不敢也;

茅厕不烧,因污秽之所,火魔不屑也;

坟地不烧,因鬼魅同宗,火魔不犯也。

9月11日 白桦林

夕阳穿过树梢,洒下些许阳光,满山遍野的白桦林由绿变黄,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站着画了七个多小时没有动,脚踩在松软积水的落叶草丛里。鞋子袜子都是湿的,瑟瑟秋风携着冷雨,画完又冷又饿,慢慢挪动僵硬的腿,收工了。

9月12日 结束

写生,是一番体力。画画,一抹印记。回归天然,远山、近水,木屋、长桥、枯蓬、草地,千年的窗楣,不朽的民居。画,在心里,涂染着远古的痕迹。青衫素裹,满目风雨,泥泞路上,背影相依……

此次东北三省写生

吉林6幅

辽宁6幅

黑龙江10幅

不太满意。

青娥

《黑龙江大兴安岭之王二毛子的木刻楞房》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黑龙江大兴安岭之落古河村头》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黑龙江大兴安岭之北红村山东人老王家》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黑龙江大兴安岭之北极村浮桥》 8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吉林之白溪旁》 60×7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吉林之卖货的农妇家》 7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吉林之村委会大门》 7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辽宁之栗子园村农舍》 7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辽宁之鸭绿江铁桥》 70×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天津水上公园写生散记》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季羡林

小时居于西子湖畔。记忆中,故乡的月亮有两个,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里,清光四溢,相映成趣。

至津门数十载,此处已然是我的第二故乡。抬头望月,也常常与水联系,海河的水,画室的水,水上公园的水。这三处,最似故乡的,无疑是水上公园,三湖九岛,绿水环流,碧波荡漾,垂柳依依……月满时,一轮当空,天上的与湖里的叠在一起,这光景像极了我的梦,像极了西子湖。

水上望月,可解相思,自然独得三分偏爱。来得多了,看得多了,就想画下来,还想分享给别人看。今天春天,我的色彩基础课就在水上公园,我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写生。

常常把时间泡在了画里,却处于苦恼和迷茫中,因为觉得时间太少,不停地实验,只能不停地画,也不断地思考,直到有一天“开窍”。在诸多艺术思潮强烈碰撞的年代里,我像信徒般,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探索。远山、近树,梳理画面,乐此不疲地训练自己,从自然里面发现和感悟个人独有的画面和色彩,自觉地探索“空间”表现力,既在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里学习色彩,也在东方经典绘画里吸收营养。

每次外出写生都带着一堆问题,应该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我想,画当出心声,当有东方意味、东方精神和情怀。我的绘画具是人文思考和真切感受的,仰头敬重星空,低头关切苍生,我的笔,是要将人之所以为人所具有的无形的灵性,变成画面上有形之物的。

走在公园附近的林荫小路上,无意中看到白墙青瓦的江南园林般的院子,走过去,锁着门,上面写着盆景园,门口一棵开满粉红色花的大树上面,倒挂着一枝似乎是不知什么时候被风刮断了的带着卷曲树叶的枝杈,在风中吱吱呀呀地摇摆着,痴痴地凝望着,怎样表现在画布上呢?

青娥

《天津水上公园之假山》 76×56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天津水上公园之盆景山》 76×56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天津水上公园之石山》 76×56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天津水上公园之水中岛》 76×56cm 2017年 布面油画

《丛庐画室写生散记》

白云山头月,太平松下影。良夜无狂风,都成一片境

——雪堂和尚拾遗录

我为什么如此苦恋着江南?每年带学生去婺源写生,已是惯例;不定时回杭州小住,也已成自然。造访过丛庐的客人大都劝我不必如此,皆言丛庐的环境,着实比杭州,还静,还美。

闹市之外,幽湖之畔,青梅花间,山水静庐,是画室,也是居所。内设简洁雅致,除了彩画,还有书香、木艺、墨迹、茗茶。这一方天地,属于自己,焚香、抚琴、吟诗、作画……明窗延静欢,默坐消尘缘,我独在时,最惬心意。

窗向正南,庭院之景,尽收眼底。草漫铺张,松影深青,霁天空阔。正对着窗户的是一汪方塘,塘内有荷花、睡莲、水葱、菖蒲、金钱草,还有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和苔藓。再往外,是不同造型的桃树、松树、柿子树、红果树、银杏树和石榴树。一排步石参差点缀于树下草间,便于踱步而行。最外面,是低矮的白墙灰瓦,上面还有一排篱笆。

推门入院,向右,是刚才窗外的这番光景;向左,则是一架木棚,爬满紫萝藤蔓,架下是各式盆栽。沿着步石向下,穿过篱笆门,尽头又现一条小河。庭内四季,草木从发芽、开花、结了果子,到变黄、变褐,一阵风就满院子的飞舞,一场雪,一片寂静,零星的几个枯枝舞着冻僵的身体摆着姿态。

最喜泡一壶好茶慢品,在落地窗前看风雨,天边浮云聚合,雨滴斜飞着直洒到方塘里,在水上、叶上散落出错落清脆的繁音。也爱在院里设席邀友相谈,聊美食、文字、诗词和茶道,淡云来往,秋阳暖背,爽风拂面,清极静极,乐哉悠哉。

两臂前伸,双目眯缝,游弋于虚空。每每弹奏古琴曲“沧海一声笑”时,总幻想自己是得道成仙的老尼,悠然自得,仙风道骨,随着古琴的音去了。

得一清明地,如禅院里的清幽,没有歌乐,只有梵音,而满院的菩提,三生的石上,处处皆含禅意,饱满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任流年如逝水,于我,于你,全无关系。即便有偶尔动人的日常,扣中微妙心事,也可于无声里飞度万物于熹微!

四季里,天津是缺少春秋的,燥热刚过,清冷的冬就要来了。301医院体检报告寄来,一身的问题,透支过度,是要还的。风湿导致走路蹒跚,脸上手上长出了黑斑,血压在150~180之间浮动,50多岁的我,已有老太之像。这个状态,不能外出写生了。这种怅惘的情绪弥漫着整个夏天,我开始对怅惘写生。更年期正要步入人生另一阶段,像是在为未来祈祷,画上写着憧憬,又带着迷茫,未来将如何?这真是个迷!

从画得不像到像,再到具体生动,是一道关,过了这道关,后面还有更高更险峻的。艺无止境。虽然每进一步都要用真心开悟,而越往高处就越是需要心境的整体状态,不管在家里或外边到处都是风景,万物皆可成风景,我看重写生,但不是那种不动心的写生,笔下所追寻的,也不是直接的客体,不是那个对象本身,是心中唤起的一个意象。

作品在现实与非现实的场景交叠,色调偏灰,静静地、淡淡地表达对生活、这些岁月、记忆的丰富感受和深度思考,传递的情绪有点儿惆怅,有点儿忧伤,直击我的心灵。物我两忘,远离喧嚣而安静下来!画面看似捕捉自现实,却全然不是对眼睛所见事物的机械描摹,而是以提炼的语言,转换成特别的心象,是诗歌、音乐,抒情诗人…来去的人如云一般来了又走了,不留痕迹。我如一颗大树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青娥

《天津丛庐画室的玄关》 65×8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天津丛庐画室的盆景》 65×8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天津丛庐画室的枯山水》 300×9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天津丛庐画室的柴门》 160×9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