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威农少女》:探析立体主义

《亚威农少女》:探析立体主义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式标志着现代派艺术诞生的是在斯坦因肖像之后不久的《亚威农少女》。总之,通过如此等等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画面具有一种奇特而奇妙的效果,就如我们在《亚威农少女》中看到的一样。《亚威农少女》之后,从1912年起毕加索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开始了一种

《亚威农少女》:探析立体主义

正式标志着现代派艺术诞生的是在斯坦因肖像之后不久的《亚威农少女》。

《亚威农少女》是毕加索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称得上是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作品,因为它开创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流派或者一种新的风格,而是一种新的艺术,一种与以前的西方艺术有本质不同的新艺术——现代派艺术,更具体地说,是现代派艺术的第一个流派——立体主义

这是一幅大画,高达244厘米,宽达234厘米,再看画面,如果以前没有看过立体主义作品的人一定会大吃一惊,甚至感到害怕,因为他们在画面上看到的完全不是传统的画作中所看到的情景,或者说,如果以传统的眼光来看的话,他只能说他看到了画面上有一群丑陋的、奇形怪状的女妖

当然,事实上不是,只是毕加索以他独特的风格将美女变成了女妖而已,在具体地讲毕加索怎么变形以前,我们先来看看画面吧。

虽然已经变形,仔细看的话,我们还是能够看得清楚画面上共有5个女人,四个站着,都在舞蹈,摆出各种姿态:最左边一个直直地立着,有着长长的黑发,右手垂落,左手高举;往右的另一个用右腿立着,左脚抬起来,似乎搁在右脚的脚背上,她的左手放在身前,右手高举,放在脑后;再往右的一个直立着,双手高高抬起,抱在脑后;再往右的一个只有一张脸,手脚看不清楚,但可以看出来也是在舞动。在她们的前面,画面右下角,另一个女人则是坐在地上,背朝我们。在她们前面还放着一个果盘,里面有些西瓜葡萄之类。

前面我们说起的只是女人们的动作,至于她们的衣着,那没办法说,她们有的是裸体,有的好像穿着薄薄的内衣,有的还好像在腰间随便地挡着一块布,但都不清楚,因为都给“变形”了,与传统的作品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不过,变形得最厉害的还是这些女人的脸。

这些是什么样的脸呀,简直令人害怕。根本不像欧洲人,甚至不像人,倒更像是非洲人甚至非洲的黑猩猩呢!她们都有着超级大的眼睛和鼻子,脸却很小,给人一种眼睛鼻子比脸都大的印象,嘴巴却画得很小,甚至只是一条短线。眼睛鼻子不但大小不成比例,形状也与正常的眼睛鼻子很不一样,鼻子很宽阔,形状也不同于一般的鼻子,只是一条折线,完全没有透视,眼睛则大得出奇。但最出奇的还是右下角坐着的那个女人,那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了:她明明是背朝我们坐着的,然而却看得见她的脸!而且这张脸比前面女人的脸更加变形,两只眼睛奇形怪状,一上一下,鼻子好像占着整个的右半边脸,总之比妖怪还妖怪。

除了这些人,画面上的背景只是一些蓝色而已,到底是什么,我可不知道。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之所以画面如此“怪异”,只是因为毕加索在这里用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对所画的对象进行了“变形”而已,即将对象的形状进行了彻底的改变,然后再呈现在画中。

那么,毕加索是怎么变形的呢?这个吗,其实说起来并不难,毕加索就是将对象本来不能呈现在视野中的某些部位在他的画面上画出来而已。例如中间两个站着的女人,她们那扁扁的毫无立体感的鼻子其实上是鼻子的一个侧面像,还有左边这个女人的大眼睛,她是侧面像,但显然这只眼睛画的是正面像,在侧面是看不到整个的眼睛的。至于画面右下角那个坐着的女人,变形就更厉害了。她明明是背朝我们坐着的,然而我们却看到了她的整张脸!还有那盘水果也是这样,按理我们也只能看到它的侧面,然而我们却看到了它的正面,它仿佛不是放在地上,而是面朝我们挂在墙上呢,真要这么挂着不掉下来才怪!(www.xing528.com)

上述这些变形就是毕加索这种新艺术最大的特色,也是立体主义的主要特色,这看上去简单的特色对于西方艺术却是一种本质性的变革。

我们知道,西方艺术千年以来一直有许多传统,例如讲究透视、重视对事物的客观描绘,也就是说,要努力使肉眼看到的对象与在画面上呈现的对象之间“相象”,并且要努力在平面的画布上呈现出“立体感”,以做到以假乱真,这些都是西方艺术基本的传统。后来,通过印象派与凡·高等的创新,使之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他们的努力都着重于对色彩的改变,即超越描绘对象本来在观察者眼中呈现的颜色而将之画成不同的颜色。对于印象派而言,他们这种超越实际上乃是一种回归,因为他们认为我们眼中的所见并非对象真正的颜色,真正的颜色是那些在不停地变动之中的颜色,因此他们画出来的东西的颜色似乎不像我们的所见,但实际上那才是其真正的颜色,不真实的不是他们的画而是我们的眼睛呢。到了凡·高,他则是有意地超越这种“真实”,也就是说,他不像印象派那样在乎对象的真正颜色之类,他不在乎,他是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去画对象的颜色,是从“我”出发去决定对象的颜色,它只是“我的”颜色。

不过,凡·高等对于西方艺术的革命也就止于此了,毕加索则进行了另一次更加本质性的变革,那就是对对象“形”的变革。其情形正如我们上面所看到的。

还有,我们可不要以为这些变形是随意的,毕加索只是将一个面对着我们的人的后脑勺画出来而已,它是有一定的规则的,要经过“分析”才能达成,所以,这种立体主义的名字叫“分析立体主义”。

现在,毕加索却用一种“分析”的办法来表达立体的对象,使我们不用镜子也能看到对象的各个面,包括背面。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毕加索首先要对对象进行仔细的分析。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对象都有许多面,前后左右上下,还有侧前侧后斜上斜下等,毕加索当然不可能将所有这些面一一呈现。那就太机械了,也不会有好效果。他总是尽可能选择那些最有立体感的侧面,它们既有代表性,又能准确地表达绘画者对于这个对象的感觉。然后将这些侧面用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幅立体主义作品。

这些将不同侧面用某种方式“结合起来”乃是一项复杂而需要极大创造性的工作,也是其立体主义的精髓,不是可以用语言清楚地表达的,否则的话,我也去创作了不起的立体主义作品了。

总之,通过如此等等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画面具有一种奇特而奇妙的效果,就如我们在《亚威农少女》中看到的一样。

除变形外,《亚威农少女》还有其他的特色,例如明显地借鉴了非洲黑人艺术的某些元素,画面中左右两边两个女人的脸,它们是黑的,有点像非洲女人,它们就是毕加索受到古老而质朴的非洲雕刻的影响而创作出来的,它也使画面平添了简洁、质朴而深沉的独特美感。

《亚威农少女》之后,从1912年起毕加索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开始了一种新风格的立体主义——综合立体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